 |
|
 |
 |
 |
在陆地和大海之间——李小萌专访粤海铁一号总设计师俞宝均 |
 |
 |
 |
 |
01.07 13:39 |
 |
李小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几条铁轨,所不同的是,这些铁轨是修在一艘船上的,这艘船就是我国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轮——“粤海铁一号”。这两天我们可以看见一位老专家,在向人们做着介绍,他经常会这样讲,我的船哪些方面是全国第一的,我的船哪些设备是全国最先进的。 俞宝均(同期声):关键是我们这个都是做试验以后受的力的计算,现在这三个系统,这个就是我们叫“铁险”,最后放在轮子底下的,你们见到我们拧紧了以后就不会掉了,就是制动性非常好。 李小萌(驾驶室内):俞教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艘大船,能装火车的大船,那它究竟有多大? 俞宝均:这个船你看它能力,它能够装货列,装四十节货列,每一节就是80吨,就是能够装3200吨的货车。或者货列不装的话,那就装客车,可以装18列客车,就是18节车厢的客列。除了这个以外,我这个船上,你看这个甲板上面,可以装50辆载重车。 李小萌:就是这个甲板全部是停汽车的。 俞宝均:完全停汽车的,从这里进来,那边出很方便,不需要掉头。我船上还有630个座位,也就是散客可以装630个。 李小萌:这在国内的轮渡来讲,是“巨无霸”第一号了吧? 俞宝均:对,在国内的滚装船,客滚船是最大的一艘了。 李小萌:这个船造好了,您第一次走到驾驶室,俯瞰这个船的时候,当时什么感觉? 俞宝均:哎呀,我自己,我图纸上看看好像感到不大,我自己一上来一看,这么老大一个船。比我原来设计的汽车的滚装船要大多了,原来就是100米不到的,现在一下子165米,这个船大多了,真的是很宽敞的一条船。 面对巨大的渡船,设计师是意气风发的,而设计这样一艘大船的种种繁琐、细微指出,也只有设计师本人知道。 李小萌(客舱内):这次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建造跨海的火车渡轮,各方各面的要求和希望都不太一样,我也听说,就像乘客休息室那样一个小卖部的方案,就改了几次,是吗? 俞宝均:对。这个小卖部你看,它现在改成这个样子,至少改了三次。大家提出来,首先提出来不在客舱里,没有的,后来不开玻璃窗,就是开一个比较小的,后来大家又提出来,开一个大的,后来又提出来,在客舱里面还要有一个吧凳。我每次对他们的意见都是很认真的考虑,然后一起跟我的专业设计小组,一起把它这个问题解决。 李小萌:我想您是带领您的设计小组,一个团队在工作,各种意见提出来您都希望尽量满足别人的要求,那这些工作伙伴他们有没有意见呢? 俞宝均:有的时候有意见。人家提出来意见,我就要修改我的方案,或者我要修改图纸,带来我工作上的麻烦,或者说带来我工作量的增加。他们有的埋怨也是一时的。 李小萌:埋怨您什么呢? 俞宝均:埋怨就是,为什么老是人家提的修改意见那么多,你老是要接受。人家的修改意见,是不是人家也可以让一让步呢? 李小萌:那么从这个方案的第一稿,到最终的定稿,中间改了多少次? 俞宝均:应该说有两个大方面,一个从整体的方案来说,改了一大次,但是从每个细节来说,那就改了几百次了。 粤海铁一号上,处处凝结着俞宝均的心血,作为总设计师,既要有自己坚决的主张,也必须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不断的协商和变动中作出最佳判断。 李小萌(甲板上):俞教授,像这样一艘大船,我想现在人们最关心它的,这个安全问题肯定会包括在里面,那么一旦有什么意外情况的话,我们救生的措施有哪些? 俞宝均:现在我们救生措施有很多。现在你看到这个船上的,这个就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运用的垂直撤离装置。 李小萌:第一次运用,国内第一次。 俞宝均:国内的客滚船上第一次运用这个垂直撤离装置。这个好处在哪里呢?现在你看,这里离开海面很高,如果一般的话,就是一个救生筏,抛下去了以后,大家敢不敢跳下去?是很高的,不敢跳下去。这个垂直撤离装置,你看有三个,每一个就是可以装101个人。 李小萌:打开以后是很大的。 俞宝均:什么时候运用它呢,就是这里我有一个开关,我一打开了以后,它这个东西自动的放下去,放下去你再看一看这里,这里有一个图画,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人最后就像飞机上的一个滑道一样的,从这个上面就跳下去,你看这个船上,就从这个滑道里面,跳到打开的这个。你看现在很小,打开以后很大,可以装一百多个,一共三个,就三百多个。 李小萌:那您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全员能够撤离这个船,安全撤离要多少时间? 俞宝均:现在我们国家有规范,如果危险出现了以后,一个小时里面船上所有的人员都要安全撤离。但是我这个装置,保证它半个小时里面就可以解决350个人,两边700人。下面也是半个小时250个人。 粤海铁一号的最大载客量时1360人,俞宝均设计的所有救生装置加起来,可以保证所有人员及时撤离。 这一天是俞宝均的节日,这个从小就梦想着造船,考大学时选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系,又跟船打了40多年交道的老设计师,在花甲之年,迎来了他人生的盛宴。 李小萌:像我们认识您,您的身份就已经是跨海轮渡的总设计师,是您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亮点,很多人围着您,媒体也关注,那在四十年的整个的工作过程当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 俞宝均:不多。我即使有好多产品也是做了总设计师,但是没有这么关注。就是一条船嘛,就是我的工作,我就是要把这条船做好,不做好就是不应该的,做好是应该的,因此引起不了大家的那么多的关注。 李小萌:您在最基层做了多少年呢? 俞宝均:我在最基层,我是1963年毕业的,毕业以后我一直在最基层。一直到1986年的时候才做了一个科长,也不大。 李小萌:那时候您已经四十、五十岁了。 俞宝均:1986年已经46岁了。 李小萌:46岁了,才做科长。 俞宝均:因此说我不是一个从小就做管理的,我从小,就是我在学生时代一直到1986年为止,一直就是在最基层工作。 李小萌:您觉得您适合哪一类的工作? 俞宝均:我也是适合这类工作。我是一点一点干的,有的人说,给你说个笑话,有的人说我是劳碌命,就是一天到晚看见你在干事情。有的时候,上次人家说,你怎么又是忙忙碌碌,我就是整天的忙忙碌碌,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为了把工作,每一件工作都干好,这就是我的人生的观点,就这样。 1月3日这天,由于琼州海峡上风力过大,所有的汽车轮渡全部停航,只有试航的“粤海铁一号”装载着火车,逆风由海口到达广东。在陆地和大海之间,俞宝均的梦想又一次变成了现实。
|
|
 责编:杨洁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