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戏曲频道 > 戏曲人物 > 正文

四大名旦——程砚秋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8日 16:30)


  程砚秋,生于1904年,卒于1958年,满族,北京人。他幼入荣蝶仙门下,学青衣、花衫,刀马旦。后拜梅兰芳为师。对程砚秋先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罗瘿公,一个是王瑶卿。罗瘿公先生为了培养程砚秋,曾经教他文化,教他写字、画画、作诗,而且给他请老师,教他学昆曲,为他下了很大的心血。再一位就是王瑶卿,他指导程砚秋走自己扬长避短的道路,形成程派别具一格的特色。

  程砚秋的演唱可以说是外柔内刚,有人喻为绵里裹针。所谓锦里裹针,就是他腔是软的,但里面的劲头,吐字发音是硬的。这就是说程先生很重视他的音韵,比如字头、字腹、字尾,有些学程派的毛病就是只注意学他的腔,没注意学他的唱的字和劲头。这是本末倒置的。


  程砚秋在艺术上很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他在这方面强调择善而从,适我者取。就是吸收别人好的地方,同时又要适合自己的地方,加以灵活运用。对待自己,他又是扬长避短,甚至于化短为长。比如说他的脑后音,俗称叫“鬼音”,这种声音与众不同,他就利用这个声音发音,形成自己程派的独特风格。又如他晚年比较胖,比较高大。他就运用太极拳的功夫,采取蹲腿侧身的办法,使自己显得更加苗条,这些地方都说明他善于化短为长。


  另外从程砚秋戏路的变化上,可以得到一些经验。一般的演员,都是从戏路窄到宽,再到窄,这是一个合理的走向。因为年轻的时候,学戏少,戏路必然窄。后来学戏越来越多,拓宽自己的戏路了,自然戏路就宽了。但是不要到此为止,以宽为荣,还要找自己合适的戏路定位。比如程砚秋先生,他感到他的唱腔风格更适合演悲剧,所以他在晚年更多的是在悲剧这种风格、这种角色上下功夫。他的一系列戏都是演一些贫苦的妇女形象。甚至于刚烈的,贞洁的这样的人物。

  如果把梅派的风格与程派相比,梅派突出的是清新自然,返朴归真。而程派突出的是幽深绵邈,曲折委婉,这就是两派在艺术上不同的追求。

  程砚秋的水袖功很有特色,很多都是化自太极拳,有200多种水袖的不同表演。

  程砚秋的代表作很多,其中尤其以《锁麟囊》为最。《锁麟囊》可以说是程砚秋表演艺术上的集大成之作。


  建国之后他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他在解放前还创办了中国(华)戏曲艺术专科学校(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培养了“德、和、金、玉”200多位演员。其中很多成为了表演艺术家。所以在戏曲教育上,程砚秋先生也是功不可没的。

  程派传人既有入室弟子,也有私淑弟子。比如新艳秋、赵荣琛、李世济、王吟秋、李蔷华、江金蓉等都是佼佼者。

  学习程派,一定要注意不仅要学习程腔,更要注意“字、情、韵”的全方面学习,因为程派不仅在唱腔上有很高的音乐性,而且他很注意吐字发音,特别要注意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他的特殊京剧韵味。所以要“腔、字、情、韵”四方面全方面的学习。

责编:史冬莲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