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遥漫步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县文物局馆员赵昌本:“平遥城的历史是相当悠久了,据史料记载在西周宣王的时候,已经在这儿派大将屯兵坐城抵御外族的侵略了。那个时候的城池当然比现在的城池规模要小,城墙矮而且是夯土城墙,用土砌起来的。一直到了公元1370年的时候,也就是明代的初年,明代洪武三年的时候,这座城才重新规划,按照礼制的规定把它规划成每个边长都是三华里的这样一座非常规整的城池,这座城池的周长是6163米。它里头有六个瓮城,城里头街道、寺庙、其它公众性设施、公共性建筑都是非常有理有序的。”
在中国古代并不是哪一个地方都可以有城墙的,只有政权机关所在地才可以在这个城市的外围用土或砖围起来形成城墙。
赵昌本:“平遥城墙它在2700年以前,就已经是一个防卫性的建筑了,它后来规模扩大了,身高加厚了,明代初年开始成了正而八经的就跟现在一样的这样规制的城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平遥城池就是明代洪武三年规划建设起来的城池。”
平遥城共有六个城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每道城门都是瓮城。
赵昌本:“每座瓮城它又都不是直线的,就是里门跟重门之间不在一条直线上,有时拐个弯,有的是中轴线不是重叠的,而是平行的,这样的安排有它的风水观念所在,其实就不讲风水观念,讲自然科学它也是这样,迎面不会受到风沙侵袭。就是敌人来攻他也不是长驱直入,冲过来以后一拐弯,拐这个弯他心里就产生一种障碍,心理上有个阻隔,我觉得这样是非常科学的,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聪明的。其他的城门的瓮城的外城都是向南的,这样就形成一个乌龟状,南门象征乌龟的头,北门象征乌龟的尾巴,东门西门就是乌龟的四个蹄,那么这四个蹄它是向前爬行的状态,那就是四个蹄就向哪,所以说历史上平遥城人们都叫做龟城,乌龟城,乌龟象征延年益寿,象征长治久安的。”
如今的平遥城墙外包砖石,墙高十米,墙顶宽三到六米,墙底宽九到十二米,虽经多次重修,但城墙里至今仍然保持了它原来的夯土城墙。
赵昌本:“我认为这个夯土墙不可能是在西周时候有的,大约是在北魏时候有的这样的夯土墙,明洪武三年重修城墙的时候,就是在北魏的时候夯土城墙基础上加高了、加厚了,加上装饰,形成了一座砖制的城墙,这座城墙它有72个地楼子、3000个垛口,有个象征,这个数字跟孔夫子的3000弟子、72贤人数字是吻合的,它又象征了孔夫子的3000弟子,72贤人,从这点上看,应该知道平遥城墙虽然是个防卫性的建筑,实际上它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也就是说一座城毕竟是战时利用的少,和平的年代和平的时间要多,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时间里头,人们想到的仍然是儒家的学说,这就看出来它这座城深深地内含着儒家文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二、 平遥地名的由来
对平遥城的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您现在或许想知道平遥城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吧?
赵昌本:“平遥的名字是非常有来头的,过去的尧我们尧舜的尧,尧字的繁体字是三个土字,他是搞陶器烧制的,陶器的陶,在很古以前它发音也是遥,平遥的遥原来是陶字,到了秦汉时候,这个时候的陶器的陶不念遥,念陶,这就是平陶县,平遥这一带叫平陶,是这样一个地名,到后来在北魏太武帝的时候,他的名字叫拓跋焘,他有一个焘字,好家伙,一个县的名字要跟一个皇帝的名字重叠在一起是不行的,它忌讳就不敢叫陶了,重新改一个遥字,这个遥就是现在这个遥,平遥的遥,遥远的遥,就是这样来的。”
三、平遥民歌
平遥民歌:《夸土产》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莹莹,榆次太原祁县城,有的是拉面、削面香煞个人。
山西的特产数不清,数来数去数晋中,晋中哪儿最有名,哪儿咧哪儿咧,还是数俺们平遥城。”
平遥县文化馆武献智副馆长:“平遥民歌它来源于生活,从老百姓当中产生,自己编、自己唱,它的特点:旋律流畅、婉转,而且它的唱词全是老百姓生活里那些水凌凌的,有血有肉的语言,所以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唱起来也上口。”
平遥民歌:《俺是羊群司令员》
“哎——
太阳出来红满天
我赶着羊群上了山
一溜溜鞭声一串串歌 一串串歌
羊儿走上白云端 白云端
只要羊儿吃得胖
吃苦受累我心也甘
要问我是哪一个
我是羊群司令员
嘿 司令员”
平遥县文化馆武献智副馆长:“平遥民歌在山西民歌当中,我觉得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平遥民歌的基本格调也就是山西民歌那种风格,也就是山西民歌的基本格调。”
平遥民歌:“二合拉拉轿车车,灰毛驴驴拉,一辈子也没啦(没有)坐过好车马。俺们大山里没啦外(没有)好茶饭,只有那莜面烤,还有山药蛋。”
平遥县文化馆武献智副馆长:“它主要的曲目,从抗战时期它有一些比如‘鬼子来扫荡’、‘一颗大地雷’、‘大烟袋’啦,当时老百姓用这种很灵活、很普遍、很方便的这种艺术形式起到了宣传、组织群众、打击揭露敌人的作用。随着时代民歌也在逐渐地发展,有一些反映爱情生活的啦,还有田间劳动的这些歌了,还有反映大自然美景的这些山歌。有好多像‘夸土产’‘我的家乡平遥美’这些歌在我们当地都是脍灸人口,深受大家的喜欢。”
平遥民歌:平遥美
“麓台山的青松柳根河的水,我的家乡平遥美,十里龟城多雄伟,九眼桥水流翡翠,金井市楼高,双林彩塑美,白塔云间绕,文庙映朝晖,平遥美,平遥美,文化名城美名扬,我的家乡平遥美。”
四、 平遥漫步
平遥作为一座历史古城,它不但保留了完整的城墙,而且城内的民居、建筑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这些民居和建筑中,古人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建筑文化。
赵昌本:“古城城里头直到现在它还仍然保留了原来的街道、原来的铺面、原来的民居、原来的寺庙,还有好多好多的规划能看的出明代的原形来。平遥城里头以一条南大街为中轴线,是城市里的一条脊梁骨,这条中轴线的左右两旁,不但有规整的寺庙、衙署,而且这些街道本身也是非常规整的,这些主干街道两旁的店铺、作坊,现在基本上还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貌,走到平遥这些街道里头,就像进入了一个古建筑博物馆一样。”
在平遥城内保存最多和最为完整的有3700多座古民居。
赵昌本:“平遥古民居大多数是清代、清代中期以后遗留下来的,也还保留一些明代的房屋,还有少量元代的杂院,这样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都有,这些建筑有好多好多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形成了它自身的,有它自己的风格,有它地方特色、有它的时代特色。应该这样说,在平遥民居里头档次比较高的,它的主体建筑,所谓主体建筑,就是这个院里头最高的长辈居住的房屋才是正房,正房一般是窑洞。窑洞在明代以后普遍又加上前廊,以后他不但在前廊下面成了人们活动的余地,成了自乐场所,而且它可以遮风挡雨,而且还美观,等于是住宅的装饰。另外,在窑洞上头他就有条件建造楼房,这是非常省事的,不需要考虑更多的安全问题,窑洞上头建造楼房连柱子、台架都非常安全,叫做下窑上楼,这是主体建筑,东西厢房有的也是窑洞,有的不是窑洞,都是木结构房。在平遥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木结构的,台梁式的建筑。平遥的这些窑洞能看出一点来,说明我们的先民,我们这些祖先他们过去从住窑洞开始,到后来把窑洞这种建筑文化一直发展下来了,现在人们喜欢住窑洞而且感到窑洞是一种高档次的住宿条件,我觉得人们把传统的建筑文化带到了现在,把历史带过来,把我们的文化带过来了。”
赵昌本:“平遥的民居主要以四合院为主,我们平遥的房子一般都不是一个单进的四合院。单进的四合院我们都认为它叫做寒门浅户,不太安全,比较理想的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进院,四进院,所谓三进两院过道庭什么的,深宅大院这是富裕人家住的,也是最理想的住所。这个有它的历史原因的,平遥人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代传一代他钟情一个礼制的观念,就是必须几代人一同住在一块,不可以父亲爷爷住这儿,儿子随便到其他的地方住去,这样不便他孝顺父母,孝顺老人,必须住在一块。古时候国家政府也非常强调、提倡数世同堂,几辈的人住在一块,互相有个照应,这样就孝吗,因为这样有好多好多人口住在一块,一个单进四合院就不行了,就盛不下了,就刺激他修成了好几进院,我认为平遥人几进、好几进院的形成是这样来的。”
五、 日升昌票号
平遥的民居和建筑反映了中国北方传统的居住方式和文化,在这些民居和建筑中,至今保存完整的日升昌票号,却反映了中国早期金融建筑的雏形,它也是中国第一家票号。
平遥县古城文化研究院梁培卿院长:“平遥‘日升昌票号’,它是在清代道光三年成立起来的,这个日升昌票号,它的诞生是有它的历史的。平遥古城从西周开始逐步创立以来,因为平遥这个地方地处三晋交通要道,交通比较便利,人多地少,所以人们都在经商和搞些作坊,从明代以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比较发达。”
日升昌票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当时在众多颜料行里属规模最大,资力最为雄厚的一家。
平遥县古城文化研究院院长梁培卿:“‘日升昌’票号它的掌柜雷履泰,当时53岁,秀才出身,文化底蕴高,经商能力强,所以很快‘日升昌票号’日立中天,就在好多地方,在汉口、天津、北京、上海、甚至于内蒙,都建立了他们的各个分号,当时有22家分号,分布在全国各地、商埠码头,搞得非常兴旺,引起商界也纷纷效仿,最后形成了平遥票号在各个商埠码头非常风行,不到十来年的光景,祁县、太谷他们的商界也效仿起了票号,形成了山西平遥、太谷、祁县三帮票号鼎盛的局面,过了20多年以后,在南方的徽商看到了有利可图,他们就效仿建立了徽帮,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日升昌’票号建立以后,结束了镖银押运的危险,周转慢、成本高的被动局面,从存换、放和汇融为一体,现在不少人说‘日升昌’票号它是中国银行的前身,雷履泰在金融界有首屈一指的贡献。”
“‘日升昌票号’在经营上有这么几个特点。所以那么蒸蒸日上,首先在用人上头,财东用人选择好经理。财东不管这个地方的一般事务,全权委托经理管这的人事、经营。第二是经理经律严明,这个地方三年学徒不让回家,在这个地方钻研业务。而且还有好多规定,在外地的分号一般分号的经理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在当地招亲,不能胡作非为,都有明确的纪律、规章制度。票号经营一百来年,长盛不衰,在今天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100来年的“日升昌票号”和别的票号一样经历了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虽然票号到1922年左右,民国十几年它衰败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却是宝贵的财富,显示了平遥的‘日升昌票号’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地位,金融界独一无二的创举,归于‘日升昌票号’的对社会的贡献。”
六、 平遥漫步(三)
平遥的民居大多建筑十分讲究,很多都要饰以精致的雕刻和彩画,在人们心目当中,住宅的好坏已经超越了实用的意义,它是一个家族兴衰荣辱的象征。
赵昌本:“平遥的民居里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装饰性跟功能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每一个构件、每一个工艺作品,都有它的功能作用。都有它的用途。而每一件有用途的东西都是有非常完美的艺术造型。没有太多的雕饰,各家的四合院里头尽管也讲究有木雕、石雕、有砖雕,但不是太花梢的。以平遥民居木雕为例,窗子上的莲花,卡子画,这些有好多都是精美的木雕,而这些精美的木雕,总的来讲它的主题都是民俗吉祥图案,都是讲究吉祥的,但是这里头也大同小异,有些不同的地方,比如读书人家家里的木雕一般取材于岁寒三友、文房四宝、八仙过海啦这些内容,在商家院子里头的木雕,一般都是福禄寿喜财,讲发财多一些,在农家小院里头,没有更多的更讲究的木雕,但是很讲究窗户上的、门上的雕花,他也不含糊,都要有。像这家的雕刻非常的精美,它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中间这个是人物,叫福、禄、寿,福禄寿三星高照,两旁的是‘犀牛望月’、‘鹿献灵芝’,还有八仙过海的法器。”
平遥人非常注重对门的装饰,它除了有一些卡子画以外还有很多寓意很深的雕刻。
赵昌本:“这个刻的是一个白鹭、莲花,一只白鹭与莲花,一路连科,是个双关语,鼓励家人鼓励子孙们好好学习,要上进。这扇上头的木雕是一个小鹿,鹿含着灵芝草,鹿含灵芝草都是非常吉祥的动物。最上头的这个有一个、二个、三个、四个柿子,四个柿子表示事事如意的意思。再往上头还有图案,在这个荷叶拴斗上头有猴子、还有铜钱或是元宝,就是进宝的意思。这个帘架”扉门满身都是雕刻,从这开始看,下头是“麒麟送子”是吉祥的动物。松树、松桃、松子,这就是“麒麟送子”。中间这个腰串上头有富贵不断头的图案,往上看这些卡子画是松竹梅、岁寒三友,还有石榴、桃、佛手,平遥人有个顺口溜叫做“桃榴佛手,守住他妈有走,表示吉祥长寿,长命百岁的意思。”
除了木雕以外,石雕也是平遥民居里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赵昌本馆员:“这些石雕一般都是在上楼梯的护守栏杆上头,或者柱础上头,另外在一些影壁,照壁上头。还有在大门外头有石狮。石狮当然是避邪了,除了石狮以外,还有一些大户人家、一些做过官的人家,他门口还有拴马石,还有拴马钻,拴马钻上有的就雕上个猴子,猴子背上头还有一个猴子,两个猴子,因为马就在拴马钻下头站着,所以这个猴子就取意是“马上封侯”,猴子是两个猴子,辈辈封侯,老子被封为侯了,儿子还要封为侯,孙子还要封为侯,都是名仕吉祥图案,另外假设他有个上马石的话,上马石也要搞雕刻,他每一个空间都不放过。木雕、石雕还有砖雕。”
赵昌本馆员:“它除了雕一些神话传说而外,而且还雕一些戏剧故事,比如三国的故事、红楼梦的故事呀或者就是些花卉鱼虫花鸟这些东西。”
平遥民居里这些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是平遥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反映了平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赵昌本馆员:“在这些四合院里头,每一家房舍都可以看得出来,它都有插飞,这个在其它地方插飞是很少的,在平遥的民居里头,庙宇就像宫殿一样都有插飞(飞椽)。有人说平遥是小北京,原因就在这,有好多地方它就像宫殿一样,平遥的民居就是人民的宫殿,故宫是皇帝的宫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