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background="../../images/line1.gif">
本期内容栏目介绍主创人员拍摄花絮观众信箱

 




彝州彩霞

  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然风光秀美,彝族文化风情浓郁。特别是当地丰富多彩的彝族服饰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美不胜收,它灿若云霞。今天的就请您欣赏楚雄彝族色彩斑斓、款式众多的服装服饰,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彝族刺绣艺术,领略到彝族人跳起左脚舞时的那份投入和热情。

 


 在商品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货币,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钱币的国家,历朝历代的钱币实物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浓缩地反映出制币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民风民俗和铸造工艺的水平,因此说古钱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所谓"五朝兴衰事,尽缩钱币中"。
  


  色彩篇
  
  楚雄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从这些服饰所呈现出的特点来看,它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服装的款式、款式的组合以及服装的色彩等几方面,这其中首先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就是它的色彩。
  
  从远远的弯弯山路上,从不远处的田埂上,那款款而来的彝家姑娘好似身披彩霞,人在行走,风景也随之流动,彝族服饰的色彩与彝族的原始崇拜,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彝族服饰主要是跟人的精神意识有关,彝族主要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就集中地反映在他的服饰上。彝族是大分散,小聚居,有的居住在高山,有的居住在河谷,有的居住在平坝,他周围的生活环境,周围的自然环境对他的影响表现在服饰上。仅色调而言,彝族服饰主要分为黑色、红色、蓝色和黄色四种主色调,跟他的居住环境,自然现象等等有关。比如说居住在海拔比较高的高山上,一般来讲都是我们通称的黑彝,他崇拜黑色,他的衣服从头到脚都是黑色的。
  
  历史上,黑彝在彝族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所以那些以黑色为主的服装是地位的标志、尊贵的象征。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在我们楚雄州有很多地方都是红色的土壤,他们居住在红色的土地上,他们对红色有一种自然的崇拜的一种意识,在他们的服饰上表现出红色比较多,比较常见。
  
  同时红色还代表了火焰,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彝族自古以来崇拜火,家家的火塘常年不熄,在火塘边聊天,讲述民族的历史,在火塘边调解纠纷或决定宗族家族的大事,生了孩子也要在火塘上过一下,驱除邪气,祈求小孩无灾无病、健康成长。人死后也是火葬,在跳跃的火焰和徐徐上升的青烟中人的灵魂得以安息。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更是将彝族人心中对火的崇拜,对火的那份解不开的情结带到了沸腾的顶点,火伴随着彝族人的一生,象征着火焰的红色自然成了彝族服饰上的一个重要的颜色。蓝色是楚雄彝族服饰上的另一个主色调,看到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天空,服装上的蓝色则代表了彝族人比蓝天还要纯净的内心世界和比蓝天更为高远的精神追求。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黄色是太阳光辉的象征,也是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们对五谷丰登的一种希望。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色彩,楚雄彝族服饰还包含有其它众多颜色,色彩之丰富,用色之大胆,色彩组合之多样令观者大饱眼福,这些有着鲜明而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的生活实用品,为许多美术院校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摹本,为一些画家带来新的创作灵感,并且成为了一些中西方学者研究东方色彩学的原始素材和重要参照。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彝族有47个支系,不同的支系,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自然现象在他们的服饰上表现不同,仅色调而言,他把人跟自然的和谐很好地统一起来,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彝绣
  
  楚雄彝族服装斑斓的色彩令人目不暇接,要知道那些丰富的色彩和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都是彝家女子穿针引线绣出来的。在彝家的村寨里,每一个女孩子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刺绣了,从简单的花边、单一的绣片开始,一直到节日盛装,婚嫁礼服,一针一线中渗透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 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到被称为“彝绣之乡”的楚雄州永仁县中和乡的直苴村去看一看。
  
  在云南省北部崇山峻岭的最深处,直苴就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灵秀女子,宁静而美丽,然而真正让这里出名的还要说是它的彝族民间刺绣艺术。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苏晖:说起永仁直苴服饰刺绣,历史应该是很久远了,从明代开始我们楚雄就开始有着彝族服装的刺绣,这主要是很多中原人南迁,把中原很好的一些工艺带到了楚雄地区,然后和楚雄地区本身的刺绣工艺相融合以后,形成它独道的彝族服饰的刺绣。
  
  发展到今天,直苴刺绣的工艺日臻成熟,精细繁复是其一大特色,刺绣布满整套衣服,密密麻麻,一丝不苟,每件精制的绣品从开始绣制到完成都非一日或几日之功所能达到,有些时候一套服装的完成要耗时数月乃至几年的光景,足见绣制过程的复杂,绣制者的耐心与精心非同一般。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苏晖:永仁直苴服饰上的刺绣包括了很多的文化,上面有许多的一些绣着手拉手的小人儿,那么它正在呈现的是一个踏歌起舞的图案,可见我们彝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热爱生活的民族。像老虎的虎头,大家知道虎是彝族的图腾,那么他们又把自己的图腾绣到了服饰上;像石榴,那么石榴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化当中它有多子多福的含义;而马樱花在彝族当中也是一种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所以我们说彝族,他把图腾,他把崇拜,还把许多他的生活都绣在了服饰了,可以说服装的刺绣就是他生活的一个表现。
  
  彝族人的祖先认为地是圆的,这和古代汉族人“天圆地方”的说法截然不同,这一连串的圆形图案代表滚动中的地球,它经常出现在彝族的服装刺绣当中,反映了彝族人传统的宇宙观。
  
  这些齿状图案是狗牙纹,狗的牙齿非常锋利,彝族人把它绣到衣服上,希望它起到避邪驱魔的作用,男女老少出入平安。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苏晖:刚才我们说到了,它的工艺一般是挑花刺绣这样一种工艺,实际上彝族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工艺叫做贴绣,它是这样来做的:首先要把布剪成很碎的这样一部分,然后一块一块地把它拼接上去,最后再缝,这种服饰制作起来就非常地费工夫了,一般这些服饰就属于压箱子底的服饰了,一般都不穿,只有大型的节日和祭祠活动时才拿出来穿。
  
  其实不只是衣服,像帐帘、鞋垫、挎包,彝族妇女背娃娃用的裹背等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用品上都少不了细腻漂亮的彝绣。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苏晖:说到永仁直苴彝族服装刺绣它的普及程度,应该说整个普及程度是非常高的,从四、五岁的小孩开始,她就开始学习刺绣了,然后一直到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她们依然在绣,我们看到了这个刺绣贯穿到了彝族妇女的一生。
  
  由于直苴刺绣工艺具有数百年的传统,普及程度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得直苴刺绣的工艺水平愈加精湛,刺绣能手不断涌现,她们的一些作品也多次被选送参加了省内外的工艺美术大展并取得好成绩,近些年直苴的刺绣作品还成了许多民间工艺品收藏家手中的爱物,小小的直苴已拥有多位“民间工艺美术师”和“民间刺绣家”。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苏晖:除了直苴而外,在我们楚雄的许多地方都有一些非常漂亮的刺绣,可以说直苴仅仅只是工艺非常精湛的一个刺绣之乡的代表,而在楚雄这样刺绣之乡还有很多很多。
  
  饰物篇
  
  回到楚雄彝族服装服饰这个话题上来,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像帽子、项饰、腰饰和鞋子等等,有了它们才能算是一套完整的彝族服饰,而且这里面也有着不少的讲究呢。
  
  彝族服饰中小的附属物是整个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实用性,又带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还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这是彝族男子最常见最普及的帽饰,用一块长长的包头在头上缠绕,在头顶做成一个结,汉族称之为“英雄结”,彝语中管这个结叫“天菩萨”,天菩萨朝向天空,据说那里是彝族人祖先灵魂所在的方向。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英:彝族女装头饰那就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就多达50多种,她的头饰集中反映出天人合一、自然崇拜这种历史文化内涵。比如说就种类而言,有公鸡帽、有羊角帽、有太阳帽、有虎头帽、有蝴蝶帽、荷叶帽等等。比如说这个虎头帽,虎头帽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他们崇拜虎,虎是自然界里面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他们崇拜虎的这种精神,彝族支系里面有一个支系叫倮倮支系,用汉语翻译就是虎的意思,他们自称是虎族,所以他们把头饰制作一个虎头状,叫虎头帽,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象征。
  
  大自然神奇画笔描绘出的美景令彝族人赞叹折服,于是他们将天上的七彩带裁剪成了头项的彩虹帽,天上瞬间美景就这样幻化成了人间的风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比如羊角帽,羊角帽是他们祖先崇拜的表现之一。据史书记载,彝族是发源于我国古代的氐羌民族,这个“羌”字就是公羊的含义,所以说他们崇拜公羊,把他们的头饰打成两个羊角状,就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也就表现出他们是源自于氐羌民族的。
  
  彝族是一个多元崇拜的民族,除了崇拜火,崇拜老虎,公鸡也是彝族崇拜的对象,在彝族文化中公鸡,是正义的化身,它雄纠纠的样子代表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于是便有了公鸡帽且成了彝族各种帽子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帽式之一。
  
  这个饰物叫领牌,过去常见于贵族妇女的服饰,它由白银制成或是在布料上镶有银器,一方面是富有的象征,另一方面它限制了着装者低头俯视,使贵族妇女时刻保持一种高贵典雅的姿态。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飘带也是彝族服饰里面的一个重要饰物之一,据《汉书》记载,氐羌民族有“衣著尾”的这样一种习俗,所谓“衣著尾”就是说在衣服的后面留一根尾巴,在彝族服饰里面,这个飘带就是“衣著尾”遗俗的再现。飘带它的功能主要起到一个装饰美的作用,第二它跟生殖崇拜有关,因为在彝族社会里面认为,女人的臀部长得越肥大,她的生殖力越强,女人们把漂亮的飘带吊在臀部上,以吸引异性的目光。
  
  围腰分为平头围腰和长领围腰,它系在女子的胸前,从正面看上去是整套服装最醒目,最显眼的部分,小伙子们可以凭围腰制作的精美程度来判断谁家的姑娘心最灵、手最巧,姑娘们自然不敢怠慢,都会用尽最大的心力和全部剌绣技艺把围腰绣得漂漂亮亮,穿戴出去,使小伙子们的目光牢牢地停留在围腰和比围腰更美的婀娜身段上,从这一点来讲,围腰与飘带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
  
  彝族最常见的鞋是用布料和麻线做的绣花鞋,主要分为虎头鞋和船形鞋两大类,鞋面上自然少不了各种漂亮的刺绣,男人女人都穿,所不同的是男人们多穿这种尖口形也叫剪口形的鞋,女人们一般多穿圆口形的,如果一个姑娘把自己亲手做的绣花鞋偷偷塞给了一个小伙子,那恐怕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从头到脚审视一番,我们领略到了楚雄彝族服装服饰细部的精彩,毋庸置疑,这些服饰的魅力来自于它艳丽的颜色,精美的刺绣,而同时这种魅力又何尝不是源自彝族人民非凡的想像力、创造力和他们对生活始终如一的执著与热爱,又何尝不是得益于那些隐含于服装背后丰富而有趣的历史文化内涵呢?
  
  左脚舞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肩挨着肩,手拉着手,围成一圈踏歌起舞的彝族群众,当地的朋友介绍说他们中绝大多数跳的是同一种舞蹈——左脚舞,左脚舞是楚雄最具代表性、最普及、最深入人心的一种彝族舞蹈,那左脚舞为什么叫左脚舞?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舞蹈?它发源自何处呢?这恐怕还要从一段古老的传说讲起,当然啦,在了解左脚舞的同时您依然有机会欣赏到美不胜收的彝族服饰。
  
  楚雄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二级编导 吴甘:传说很久以前(楚雄州)牟定县城有一个龙潭,龙潭里面有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大家就想办法要制服这条恶龙,于是就集中烧炭,把烧得通红的木炭同时投入龙潭中,顿时龙潭沸腾、翻滚,把那条恶龙就烫伤了,烫伤了恶龙以后,人们就赶快往里投石填土,全部人都到这个土上踏跳夯土,把这个土踩得非常结实,就怕这条恶龙再作怪。
  
  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铲除恶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当地的群众就相约到昔日的龙潭上来欢歌踏跳。
  
  楚雄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二级编导 吴甘:当地群众称这个左脚舞叫“咕遮”,这是彝语,“咕遮”的意思就是跳脚或者是跳舞。那么左脚舞是以左脚先起舞又得名左脚舞,左脚舞轻松愉快,曲调节奏性非常强,它的动律特点就是三步一抬脚,三步一跺脚,前后蹬脚,前后踏步,蹬、拐、闪膝,这些都贯穿在左脚舞的动律里。
  
  热舞欢歌之时,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上百人手拉着手肩擦着肩,大家放声唱着同一首歌,脚下是整齐划一的步调,这边是大圈套小圈,那边是小圈连大圈,简单的舞步竟然令人们通宵达旦,醉心于此,跳不烦,舞不倦,人们忘记了时间,抛弃了自我,整个灵魂似乎完全被音乐舞蹈占据和支配。
  
  楚雄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二级编导 吴甘:左脚舞在彝族人民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精神食粮,不管是传统节日,逢年过节,婚嫁、建新房,农闲时节都离不开它,它使舞者自娱自乐,并且从中获得轻松愉快的乐趣,他们在高亢的声腔中边唱边舞,感情得到宣泄。左脚舞以它独特的魅力,促进了进贸易的繁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增强了民族团结,总之左脚舞在弘扬彝族文化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楚雄山川秀丽,人民热情好客,欢迎您走进这千里彝山,走进这歌舞的海洋,与我们彝族人民一起共舞,共同分享我们彝族人民的欢乐。
  
  款式篇
  
  好看的服装会说话。当面对外界的时候,一款款彝族服饰,好似楚雄一张张漂亮的名片,下面就让我们对楚雄彝族服装的款式作一些了解,就面对时尚大潮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楚雄彝族服饰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作一些探讨。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据一些史书记载,彝族服饰的渊源、发展比较久远,从它的发展来看,它主要经历了披挂式、冠头式、衣裙式和衣裤式四个发展阶段,披挂式和冠头式现在在民间已经不多见了,现在更多见到的是衣裙式和衣裤式两种。
  
  顾名思义,衣裤式便是上衣配裤子的穿法,衣裙式就是上衣与裙子的搭配,两种穿法看似单调,可是随着每件衣物颜色的变化,长短的不同,式样的改变,甚至一些细微之处的迥异都能立刻使整套服装的整体效果发生变化,呈现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不同的款式组合,加上不同帽式、项饰、腰饰、鞋子以及其它装饰物的改变使得服装在衣裤式和衣裙式这两种基本穿着方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新式样,据粗略统计在楚雄州境内彝族女装的款式组合多达300多种,据说如果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每天换穿一套新的服装,一年下来几乎可以不重样。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沐家荣:由于彝族传统服装的制作难度比较大,穿着比较复杂,再加上现代文明的渗入,现代时装的影响,对彝族服饰影响也比较大,现在逐渐简化了,或者说是逐渐在消亡,但是在我们彝族的节日、重大的集会上还能见到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传统彝族服饰。
  
  一年一度的彝族赛装节期间,楚雄全州各县乡村的彝族群众,特别是女子,不论老少无不将自己精心绣制的最漂亮的服饰穿戴一身,尽情展示。为了弘扬彝族的服饰文化,让彝族服饰焕发出新的活力,走出彝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今年彝族赛装节期间来自北京的四位中国超级名模被请到楚雄,她们身穿彝装,与来自楚雄当地的彝族演员和群众一起,登上舞台诠释着古老彝装新的内涵。
  
  名模 崔宗利:我自己就特别喜欢我表演时候穿的那套衣服,就是像土司的那个衣服。在楚雄去太阳园里就拍了很多照片,他们都说我像一个他们的民族领袖,土司嘛。要带到北京的话我想要穿在身上在天安门广场去拍张照片肯定特别有纪念意义,也可以穿着它去参加圣诞或者化妆舞会挺好玩的。胡东他们也都觉得这种衣服特别有意思,因为平时大家表演的时候穿的休闲装、正装、西服的比较多,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新鲜的经验。
  
  我觉得彝族服装的生命力他肯定不会消亡,应该还能够发扬光大下去,我觉得能够体现在几点上,第一,比如他们自己过节的时候,比如说火把节、或者结婚呀这种喜庆的日子里边,他们都会穿上这种民族的服装,向大家来展示自己,特别漂亮,他们的服装我觉得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色彩非常的鲜艳,非常夸张,还有就是造型挺大方的,挺大气的,很多咱们普通生活中你想可能不好看的颜色他们放在一块,还觉得挺好的,我觉得第一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民族节日穿,第二我们很多设计师能够从他们的服装文化里边,汲取一些营养,汲取一些元素能够放在他们自己的设计里边,其实现在有很多设计师也已经是这样做了。我也希望比如能够从楚雄,从彝族地区能够走出一些人才,他们到北京来学习服装设计,然后把他们自己的文化营养来再给它发扬光大,再放进去。
  
  在传统彝族服装与现代时装产生了积极的双向影响的同时,传统彝族服饰的舞台化又使得传统彝族服饰的生命力在另一个层面上得到了延伸。楚雄彝族自治州歌舞团为了继承和发扬彝族服饰文化创编了许多节目,在这些节目中传统的彝族服饰被注入了时尚元素,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之更具有现代感,更符合时尚潮流,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适宜舞台表演,从而使彝族的服饰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并为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名模 崔宗利:在世界的服装舞台上,比如像克里斯汀·迪昂(CHRISTIAN DIOR),他们这个设计师伽利阿诺(GALLIANO),他的服装给大家非常震撼的感觉,很强烈的色彩,但是我发觉里边有很多很多是从世界各各民族找到的一些元素,他放在他的设计里边。我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的设计师能够把咱们中国非常源远流长,非常博大精深的服装服饰文化能够推到世界舞台上去。
  
  古老彝族服饰中蕴含着朴素的美学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与现代时装设计理念之间的相互观照,以及彝族服饰的舞台化、艺术化都为彝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新的可能,不论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还是逢年过节时的点缀,彝族服装服饰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将永远是整个彝族文化体系中亮丽的一环。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