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丁老人二三事 (2002年12月18日)

  解说:这些精美的国画是陈半丁老先生晚年的作品,它是由老先生的子女们继承和收藏的。当记者来到半丁老人的幼子陈燕龙先生家时,见到了许多难以见到的老先生的作品,也了解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陈燕龙  陈半丁之子  中国书画联谊会理事:这张照片是十分珍贵的一张照片。我父亲在全国政协委员会上,提出要在中国成立(北京)中国画院的时候,周总理非常关注,特别接见了我父亲,亲自商谈了筹建(北京)画院的时候,照的一幅照片。

  解说:陈燕龙先生回忆说,1956年,他父亲和叶恭绰等人联名提出建立中国画院的提案,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而且由周总理亲自落实,北京中国画院于1957年正式成立,周总理亲自参加了建院仪式,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画院。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周总理还指示当时的文化部,要求派遣一批年轻的画家到北京画院学习,接老一代画家的班。陈燕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跟随父亲学画,同时整理父亲绘画艺术等方面理论资料的。

  陈燕龙 :那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参加了工作了,后来周总理一再跟我父亲讲,陈半丁的艺术,不是你一个人的艺术,是属于国家的艺术,要把这些传统的、这些好的、精华的东西留下来,齐白石老先生我让他们家里留了一个子女,要接他的班,你一定要有一个接班人的,在这种情况下,由全国政协出面,把我调到了北京画院。

  解说:从此,陈燕龙跟随父亲学画十几年。陈半老对学生要求很严,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不但精心教授陈燕龙绘画的基本功和各派的画技、画法,还经常训练他看画、读画,同时谆谆教导他,要想有好的画品,先要有好的人品才行。

  陈燕龙:有一次我画画,我临他的画。临画,我想是很随意的,就无非在父亲画上添了几个叶子,没想到这下我父亲可发火了。我父亲说,什么叫临摹,临摹画本身来讲就是要尊重原作,你这还没有学会去尊重原作,自己给人加了一些,不等于画蛇添足了吗?所以他在运用章法的问题上是很严谨的,不管是题字、印章,连题诗都是非常讲究的。

  解说:陈燕龙对父亲的人品和画品记忆犹新,他说他最难忘的有几件事。当时著名的花鸟画家王梦白很拮据,陈半老时常接济他,当王梦白英年早逝时,他召集同仁好友出面为他操办后事,还以自己卖画的收入接济王梦白家小;当他的好友梅兰芳和齐白石逝世时,陈半老老泪纵横,连夜画花圈以示哀思;当国家遇到经济困难时,陈半老联名众多老画家为国家捐款捐物。为了给国家多做贡献,80多岁的老人一改画小画的习惯,经常与齐白石、于非闇、汪慎生等大画家合作丈二、丈六的巨幅大画,赠给国家或全国的博物馆、纪念馆,同时他的作品总是被当作国礼送给外国元首。

  陈燕龙:那个时候,我父亲在打稿子的时候,就是拿着一根高粱杆,然后绑上一支灰笔,打上稿,光着脚,趴在地上画,画一点,然后站在桌子上看一看效果。实在不行,就爬到房顶上去看的。

  解说:陈燕龙感慨地说,他父亲给他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大的。虽说他现在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作品被国内外许多艺术场馆收藏,但他从来不以名画家自居自赏,他觉得他离父亲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求精求新,是他时刻铭记的遗训和追求。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