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罗马文化展 > 正文

罗马文明与庞贝古迹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17:32)

  (文:朱龙华)

  在人类历史与世界文明中,“罗马”这个名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光辉传统,恐怕只有“中国”一词可以相比。特别是对于西方人说来,从古至今千年百代,罗马对于他们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指一座名城、一个帝国,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个时代,而且是他们心中可作典范的、伟大而光辉的文明和时代。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局看,罗马文明在取得自身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在西方文明传统的形成上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它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连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因此西方人把希腊、罗马尊称为他们的“古典文明”。对于我们中国人说来,一个很有意义的历史事实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接触到有关罗马的信息时,就已凭古人素朴的直觉而肯定它有点像我们的神州,并给它取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大秦”,因为“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个“有类中国”的赞词确实蕴涵着中西两大文明互为呼应的、意味深长的历史感受。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中国土地上迎来第一个盛大的罗马文明古物展览时,在欣喜之余还带着相当的亲切感!

  罗马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共和国转变为帝国以及帝国初期的三个王朝之际,亦即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的两三百年间。这时罗马疆域空前扩大,社会稳定繁荣,史称“罗马和平”。从首都罗马到欧、亚、非各行省数以千百计的城市犹如璀璨明珠般第一次闪烁在地球上如此广大的地面:南起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和尼罗河的瀑布,北达多瑙河和莱茵河沿岸,西至大西洋,东临波斯湾,无论名都大邑还是边陲小镇,它们都按统一的政法体制、市政规划、公共设施和文化风格建设起来。万里之内无论南北东西都可在这些罗马城市中看到同样的会堂、神庙、广场、剧院、商肆、浴池、公路和引水道,也可看到同样的法令、钱币、文字和书籍、同样的雕像和绘画……。罗马文明首先是城市的文明、公民社会的文明,虽然它由共和国转变成帝国,却由于公民权的普及、自治市的发展和法制的加强而保持了古典文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从另一方面看,罗马文明在帝国初期也达到了古代西方世界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它已囊括古代地中海文明区域的全部,不仅希腊与之合一,埃及和西亚也归其掌握,这些古代文明持续近三千多年的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到罗马手中便有总其成的优势,达到古代世界最高水平的境地。若从丝绸之路的开通,远东的中国和极西的罗马(大秦)已有接触,欧亚大陆间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看,罗马这种古代最高生产力的促成,也颇受赐于这种洲际间的中西交流。罗马当时仍是奴隶社会,广大奴隶毫无权利可言,但对于罗马公民和自由民而言,由于法制相对完备,加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不免令人有身处太平的“黄金时代”之感。甚至许多近代文化名人,例如英国的吉本和德国的歌德,也都异口同声地赞美罗马文明顶峰之世是令人向往、最适于人类生活其中的时代。在这样的宏观历史背景之下,人们也不难想象,随着现代考古发掘的开展,欧、亚、非三洲大大小小的罗马城市遗址将会有多么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出土,让我们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真实地了解罗马社会及其文明。这些遗址中,帝国首都罗马(亦即今日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市)自然首屈一指;作为帝国心脏的意大利半岛也是罗马古迹星罗棋布、美不胜收。但由于经历了千百年的人祸天灾,所有这些古迹文物都已遭到相当严重的残损,惟一的例外恐怕只有那座在公元79年被火山灰完全埋葬了的庞贝城。当时意大利南部维苏威火山的空前大爆发把庞贝城及其附近几个小镇深埋于厚达数十米的火山灰中,反而使这些两千年前的城镇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从18世纪中叶开始,庞贝古城经发掘而重见天日,便成为研究罗马文明和罗马艺术的最重要遗址。当其被埋没之时,这一带正是罗马首都以南相当繁荣的旅游避暑胜地,城内外豪华别墅甚多,公共设施亦很齐备,城内的会堂、广场、神庙、剧场、浴池、市集、凯旋门等皆有一定规模,其艺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比之首都罗马亦不逊色。尤为可贵的是,像壁画之类古代极难保存的文物,在庞贝却有大量的、几乎是完好如初的遗存,成为我们研究西方古典绘画的最重要资料。使我们异常高兴的是,此次来华的罗马文明古物展览也是以庞贝出土文物为主,其中包括许多古罗马壁画珍品,为我国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罗马文明的最好机会。

  庞贝被毁之前约一百年(公元前27年),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以帝制取代共和制,建立了名符其实的帝国。帝国政府制定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致力于罗马城的建设,要把罗马建为世界之都,辉煌富丽超过古代任何城市,同时要求行省各城市无论大小都以罗马为榜样大兴土木,以市政建设显示帝国的富强与繁荣。奥古斯都之后百余年间,罗马果然成为古代世界最大都市,拥有人口120万。正如奥古斯都所说,他把砖土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其后三朝十余位皇帝更是不遗余力互相攀比,建筑愈见宏伟豪华。庞贝这个旅游消闲胜地人口不过数万,也在这种时代风气之下建设得相当壮观,令所有在其废墟上参观的近现代人士赞叹不已。奥古斯都拟定的罗马城市建设项目中,重中之重就是城中心的罗马广场和它旁边的皇帝广场-奥古斯都广场。罗马广场在共和国的五百年间一直是罗马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在此开会,法院在其四周的会堂开庭,商贾则在会堂廊庑进行交易,广场周围的几座全国最大的神庙则是罗马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宗教胜地。在建筑上,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个惟一以“罗马”命名的广场已不再是一片空地而环绕着众多会堂、神庙、讲坛、纪念柱、凯旋门等等,但直到共和末年,它们大多是砖土木构,奥古斯都则把它们全部改建、增修为大理石的堂皇巨厦。而且,按帝国气派而论,这个罗马广场已显得有点狭小,他便在其旁为自己建一个更宏伟华丽的“奥古斯都广场”,广场中央建罗马的保护神-战神马尔斯之庙,以战神之名纪念奥古斯都开创帝制、重整江山的伟业。整个广场装修尽显豪华,气派更见恢宏,遂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表率。当人们鱼贯而入马尔斯神庙之前的广场时,所见全是光彩照人的大理石柱廊,神庙在高大的台阶上排以八柱门廊,庙旁左右两边的大理石柱廊中央还另辟一对半圆形的凹廊,益显空间设计的曲折与优美。在内殿,凹廊和柱廊中,排列着历代名人豪杰的雕像,从神话英雄到共和国的名将大帅,罗马史上的英烈历历在目,更加强了皇帝广场歌颂罗马民族的意义。在这里,古典建筑的细部莫不丝丝入扣,设计的宏伟、做工的精细、华丽典雅的建筑和崇高的静穆的雕像互相辉映,形成了帝国传之四海的黄金时代风格。可是,在今天的罗马古城遗址的奥古斯都广场中,只剩下三根孑然兀立的石柱供人凭吊,但在庞贝古城中心的庞贝广场上,我们却可从其比较完整的遗迹中依稀想见其追慕的首都楷模的风韵。这个长方形的广场长约142米,宽约38米,四周环以柱廊,按数万人口的小城而论是颇具规模了。广场北面建罗马三大主神--天帝朱庇特、天后朱诺和智慧女神密涅瓦之庙,西建阿波罗神庙,东边还有众多宗教建筑以及一座专供毛织业商会使用的楼房,南边则是市政公署和供法庭、商贾使用的大会堂。在庞贝城众多民宅和别墅的壁画中,我们还发现了几幅具体描写这个城市引为骄傲的广场的图画,有的表现市民在阅读广场中名人雕像前的市政通告牌或广告牌,有的描写商贾小贩在广场柱廊中作交易活动……。仅以这种广场建筑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就可想见庞贝的古迹文物反映的罗马文明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是多么生动!广场而外,庞贝的剧场、赛车场、角斗场、浴场(包括冷水、温水、热水多种浴池和休息厅、阅览室与健身房的公共俱乐部式的大场馆)也都有着类似的意义,更不必说它数以千百计的商店、民宅、别墅中,从柜台到厅堂,从厨房到卧室,从宴席到花园等无数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遗物所传述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了。

  展览中的庞贝壁画尤其值得一提,自文艺复兴以来,古典的也就是希腊罗马的绘画艺术,一直是学术界非常关心又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因为直到庞贝璧画的出土,古典壁画遗物几乎无一留存,人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希腊陶瓶上的图画。然而,无论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都喜欢谈论当时以壁画为主的绘画艺术的昌盛,似乎其水平并不亚于同时代的雕刻。古典雕刻由于有较多遗物传世,其辉煌成就已属有目共睹。相比之下,古典绘画的真相在近代人士眼中就迷雾重重了,而庞贝壁画的出土才使这种状况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在火山灰掩埋的墙壁上,墙面壁画反而有相当部分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不仅比较完整,而且色彩鲜艳,可以让人们清晰审视两千年前的真迹。庞贝壁画中有不少仿自希腊名画,有些画师也来自希腊,因此它成为我们了解希腊绘画的一个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庞贝壁画较全面地反映了罗马绘画在其鼎盛时期的成就。从庞贝成为一个旅游名城到它毁灭为止的两三百年间,其壁画经历了一个首先仿效希腊而后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过程,正好反映了罗马文化以学习希腊开始而又有创造发展的总的历史轨迹。自其出土以来,近现代学者们经过长期整理、研究,已将庞贝壁画约三个世纪的发展总结为先后相继但同时也有交错的四种风格,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风格,因此我们对每件庞贝壁画作品的说明文字都要标明它属于那种风格(本展览亦不例外)。一般而言,第一种风格流行于公元前二世纪,完全仿希腊墙面装饰而以彩绘在墙上画出大理石纹样的镶板贴面,故亦有“贴面风格”之称,但严格地讲它还算不上绘画艺术而只是彩色墙面装饰。到公元前一世纪中期,第二种风格流行起来,它就很有罗马特色了,它是罗马本土流行的风景画和罗马人喜欢的“墙上开窗、远眺风光”的别墅景观的新创,可能还和庞贝作为一个别墅众多的休闲度假胜地的环境有关。它喜欢用古典建筑的柱廊结构作画框分割墙面,然后在框内画房屋楼宇、高台亭阁等,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开始有近似透视法的表现,建筑细部精确真实,所以又称为“建筑风格”。但第二种风格也有不画亭台楼阁而在柱廊式画框中表现人物活动的,形象典雅庄重,并有回旋上下、左右生风的动感,表明罗马绘画艺术已臻于成熟。到奥古斯都之时和公元一世纪初,第二种风格又转化为第三种风格,讲究在清纯纤巧之中力求装饰的典雅精致,故有“装饰风格”之称。画中的建筑物在华丽壮观之余又纤细精巧如金银工艺品,还喜欢在一大片深色墙面上画以小幅浅色高光的梦幻似的风景,这是奥古斯都以来豪华富丽的帝国气派的一种反映。第四种风格流行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庞贝地区则终止于公元79年,它标志着罗马绘画的最高水平而有总其成的意义。它把以前的各种壁画风格综合汇集起来,也称“综合风格”,兼收第二种风格的开阔与第三种风格的雅致,同时又不断创新,构图讲究旁逸斜出,画面力求色彩缤纷,远近表现更为精到,人物形象则有高贵壮伟的气质。不言而喻,第四种风格的作品是庞贝壁画遗存中最精美的。由于它的制作集中于庞贝被毁之前的二、三十年间,有的甚至于完成于火山爆发的当年,所以按留存机会而论也是数量最多的。本展览的庞贝壁画除几幅属第三种风格,另有一幅第二种风格的镶嵌画而外,全是第四种风格的作品。它们的内容侧重反映社会生活情景,举凡城市风光、广场景致、工艺活动(以小爱神充当各行业的劳动者,诙谐有趣,是庞贝壁画一绝)、戏剧角色、酒宴情况、花园、港湾、食桌、文具等等,都表现得很有情致,还有五、六幅神话题材的人物画,皆不乏迷人的光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罗马文明罕有其匹的高度成就。

  在庞贝城中一间很普通的房屋(可能是一个小货栈)里,人们发现了一尊很珍贵的小雕像-印度女神拉克丝密之像,这间房屋也就被称为“印度雕像之屋”。使我们极感兴趣的是,这尊印度女神小雕像也陈列在本展览中,让中国广大观众得以一睹这件罗马土地上的东方文物的光彩。它以象牙制成,高24.5厘米,裸体而有手镯、脚环、项链、金冠等珠宝饰物,益显这位印度美神的秀丽高贵。另一方面,也可说更重要的一面,则是这尊庞贝出土的印度女神雕像所反映的罗马与东方贸易与文化交流关系的信息。从上述我国史书称罗马为“大秦”一事已可看到,罗马和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东方大国的接触交往是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就实物而论,庞贝有此印度女神之像出土,据说北欧的丹麦等地还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上,近年在其东海岸本迪治利城附近的阿里卡梅杜已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大量的意大利阿列蒂内陶器和罗马帝国的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罗马与印度如此,那么罗马与中国的贸易与文化联系,则可用一件世界级的宝物-丝绸作表证。尽管在罗马土地上极难有经历两千年之久并从数万里之远而来的中国丝绸遗物,但现代考古学家已在罗马帝国的叙利亚行省的商业重镇如帕尔米拉等地发现了中国丝绸的踪迹,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当然,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已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所以我们喜欢把那条连接中国和罗马的古代世界最长也最重要的商路称为“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通大秦”成为中西交通史上最重要的话题。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到罗马最著名的博物学者老普林尼,不仅因为他的巨著《自然史》中留下了一段中国丝绸畅销罗马的经典记述,还因为他的去世和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与庞贝的毁灭直接相关。原来在公元79年那次大灾难中,普林尼正担任包括庞贝在内的意大利西海岸的海军提督。火山大爆发后,他为抢救灾民和亲作科学考察而冒险奔赴庞贝等地,终于以身殉职。有了这段历史因缘,我们今天谈他在《自然史》有关丝绸和中国本土的记述就会有更多感触了。原来,早在罗马之前,中国丝绸已通过中亚、波斯而运入希腊,或由海路绕印度洋而入地中海,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到罗马帝国之时,丝绸已是价逾黄金的宝货,帝王显贵必用丝绸以示高贵,所以普林尼说“(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湿之于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夫人娇媛,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由地球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赛里斯人举止温厚,然少与人接触,贸易皆待他人之来,而绝不求售也。”尽管他在文中说丝产于树上,是将丝蚕与其食物之源桑树混为一谈,是个可以原谅的错误,他却已认识到中国--赛里斯国和罗马帝国是位于欧亚大陆(他所说的“地球”)的东西两端。除了丝绸的极其珍贵而外,他还着重提到中国人“举止温厚”,这就几乎可说是与前述《后汉书》称罗马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有异口同声之妙了。东西两大古国互以温厚凭证相赞许,既可看做古人友谊唱和的一段历史佳话,也可作为我们今日发展中国-意大利友好交流的推动力量。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