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


  海拔551米,位于今峨眉山市的峨眉山麓,离市内约7公里,是峨眉山进山的门户,为峨眉山第一景。冯玉祥将军曾题写了“名山起点”四个大字。报国寺原址在离现址不远的伏虎寺对岸的瑜珈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当时寺内供奉着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第子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春秋名士陆通,取儒、道、释三教会宗合祀之意。清顺治年间(1644-1661)移址至此重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并取佛经中“四恩”之一“报国主恩”之意,御赐“报国寺”名。后经两次扩建,成为四层殿宇、亭台楼阁俱全、布局典雅的宏大寺庙,其规模为峨眉山下的寺院之首。寺院山门“报国寺”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书,寺内殿宇轩昂。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贤殿、藏经楼等,自前至后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周围有花影亭、七香轩、吟翠楼、待月山房等建筑。排列有序,布局井然。寺内,杜鹃、山茶、丹桂、腊梅四季飘香;寺外,林木葱郁,山花烂漫,一派鸟语花香的佛国世界。大雄殿内,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两侧排列十八罗汉。七佛殿内尊放七座高大的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卢婆佛、拘搂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六尊佛像。原有的道教始祖和儒教代表人物像已不再有。

  报国寺内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七佛殿内,两侧墙壁上存有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四幅《七佛偈》木刻条屏真迹。七佛殿后,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江西景德镇窑工烧制而成的大型彩釉瓷佛一尊,高2.7米,佛像底座为千叶莲台。瓷佛身缀千佛莲衣,暗含“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佛经教义。这尊瓷佛形象高大,比例匀称。生动形象、线条流畅,实乃国内罕见。

  藏经楼里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王右军兰亭序》大条幅及郑板桥、康有为、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墨迹。藏经楼两侧,有包括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在内的文物、书画、工艺美术品、生物标本等陈列,以及峨眉山全境模型,为游人了解峨眉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报国寺周围古楠修竹掩映,寺外松林中新建一大亭,将原圣积寺的大铜钟移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