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湘西勇探飞虎洞(二)
08.16 12:36


    ■飞虎洞中心大厅宽阔到让人难以想像的地步
    
    我们逆着河流一路狂奔两个小时,终于来到飞虎洞的中心大厅。虽然早已从法国人留下的地图中知道中心大厅的壮观,但此刻身临其境,依然止不住内心的震撼。大厅中心一座高近百米的小山横亘其间,那是山体内部大坍塌形成的庞然大物。我们要进入大厅另一侧的主通道,就必须翻越这座山头。山势很陡,不少地段竟然近乎垂直。数十吨、上百吨的巨石连绵起伏,让人叹为观止。脚下的石头也奇怪得很,表面都糊着一层泥浆类的物质,既湿且滑。我们背着沉重的背包只能像蜗牛一样艰难攀爬。
    
    这段不长的路程足足花去我们半个小时。山顶是一处不小的平坦地,我们搁下背包,打开探照灯,环绕照射,整个大厅宽阔到难以想像的地步,从入口到中心,整个大厅的形状很像一条鱼,入口处是鱼尾,相对狭小,越往中心的位置前行大厅愈加开阔。这样的环绕照射还能看到尽头的巨大石壁,当我们将探照灯转向头顶时,发现看到顶壁根本就是做梦,如此强力的光柱,竟然无声息地没入无边的黑暗,仿佛宇宙中的神秘黑洞,它的引力强大到可以将光线吸引而无法逃离。可以想像当时我们三人的震惊与茫然!
    
    根据随后湖南第三测绘院的实际测量,这处大厅的中心面积就在3.2万平方米以上,如果加上进入大厅那条长达1000余米,宽近百米,高数十米的椭圆长廊,它们与大厅浑然一体,仅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和,便很可能超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厅—马来西亚沙捞越的木鲁大厅。
    
    ■我们在石块上的跳跃犹如悬崖间的芭蕾
    
    越过小山,山下是一处宽阔的平地。往前的通道出现分岔,根据手上的地图,往西北是通往另一处复杂的洞穴,东南方向的洞穴则是我们欲穷尽的主通道。
    
    在地图上,这处通道的入口被我们命名为“A”点。与此前的一路相比,这里的景致也大不相同,两侧的岩壁尽是洪水过后的冲刷痕迹,丝毫看不出任何钟乳石发育的模样。脚下是松软的沙地,身侧头顶放眼望去却尽是嶙峋怪石,闪烁的乙炔灯光下,就如一个个面容狰狞的妖魔随时要张牙舞爪扑将过来。通道在缓慢向上延伸,头顶石壁愈加开阔的同时也愈加破碎,似乎碎石随时可能脱落。我们尽量悄无声息前行,沙地逐渐消失,代之的是巨大的青褐色石块,石块上布满了一薄层湿滑的泥土。这使得我们在其上的跳跃犹如悬崖间的芭蕾,小心翼翼却又无比刺激。因为从小在山区长大习惯于这样的糟烂路面,我在前面渐渐与陈颜、雷轶二人拉开了距离。
    
    ■我站在了最后的石壁面前,通道在此戛然而止
    
    深夜4点30分,在巨大的水流声中,我站在了最后的石壁面前。一堵数十米高的湿滑石壁堵住了所有去路,通道在此戛然而止。
    
    根据地图,这附近除了一处危险的地下通道,应该还有一处绕过石壁的曲折通道,伸向神秘的远方。我在巨石间上跳下蹦,几乎迷失方向,犹如掉进了迷魂阵,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远处隐约浮现飘忽的灯火,那是两位掉队的仁兄赶来了。忽然间传来声声惨叫,划破了洞中的寂静。我心头一紧,匆匆赶了过去。原来是可怜的雷轶,在巨石间跳跃时,没能掌握好平衡,一条腿不小心插进了深深的石缝,拔出来已是鲜血淋淋。尽管还能一瘸一拐勉强行走,但看样子我们已无法再深入探寻下去,只好回撤。凌晨5点30分,我们赶回了“A”点。这里松软的沙地,加上靠近水源,正是绝佳的宿营地。直到此刻,众人才感觉是又累又饿,此前一直是沉浸在兴奋与震惊之中了。
    
    ■差一点迷失归路,找不到洞口
    
    回程经历了不大不小的麻烦,在大厅,我们迷失了方向,数次上下山头,几乎耗尽体力,却无从发现我们进来的道路。偌大的洞口似乎就这样凭空消失。那一刻,每个人心头都涌起了莫名的恐慌。幸好冷静下来之后,凭借地图和精确的指南针,我们还是找到了来路。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从山腰一处极小的洞口钻了出来,重新回到了人间。很难忘记返回地面那一刻的复杂心情,狂喜,惋惜,诸般说不清的感受,纷至沓来。我知道,迟早我会再次进入这座大山的怀抱。
    
    ■游侠提示
    
    探洞是一项极度刺激的运动,但又极其危险,如果没有做好装备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勿轻易尝试复杂洞穴探险。下面是几点关于探洞的经验:
    
    带足够的电池和备用灯泡、充足的食物和水;沿途做标记,尽力记住所经之处的地形;探洞之前,让人知道此事;带救援绳索,以防万一;如有条件,对洞穴做考察记录。最后提醒一句,一定不要做出破坏环境的举动,洞穴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破坏,便几无自行恢复的可能。
  


湘西勇探飞虎洞(一) (2002年08月16日)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