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网上看河南”:中华灿烂文化发祥地
04.17 11:47


    “网上看河南”采风团今天上午参观了河南博物院,这里陈列的一件件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一些珍贵展品更是向人们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其实早在8000年前就开始了。
   
    据解说员介绍,河南博物院建于1927年,当时可以说主要就是为了保护一件春秋时期的文物“莲鹤方壶”,不管从研究文史方面还是研究中国早期的青铜铸造工艺方面来看,这件文物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堪称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作为这尊壶基座的龙和壶顶振翅欲飞的仙鹤,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而基座与壶身的连接在焊接工艺还没发明的2000多年前,真不知古人是如何实现的;壶盖上镂空的两层莲花瓣更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造型即使在当代也只能用“失蜡法”铸造,而“失蜡法”是美国人在50年代才发明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的。
   
    另一件引人瞩目的文物是一管七孔骨笛。在人们印象中,中国的古代音律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而这件古文物以实例表明,我们的先人们早在8000年前就发现了完整的七个音阶。
   
    类似这样令人惊奇的文物还有许多,几乎跨越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发展史,只是到了南宋末年,中原的经济文化发展才由于战乱和天灾等原因陷入了停滞。
   
    现在,在中西部地区开发的热潮下,中原由于地处“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有利位置,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博物院外的高楼通衢不但昭示了这块中原宝地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似乎更在向人们诉说着明天的中原将会更美好。(赵师谊)
   
   

   

   

    图为河南博物馆藏品。
  


发表评论 


责编:红立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