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指挥家彭修文
  1990年4月,受香港中乐团之约,指挥家彭修文南下采风,筹创大型交响乐《金陵》。

  4月的南京,杏花春雨,彭修文撑着一把纸伞,漫步在城中。乌衣巷、秦淮河、古渡口……每一处景观都因脱口而出的诗句令他感慨万端。有一天傍晚,彭修文又一次来到秦淮河。坐在画舫中,他发现,秦淮河原来那么窄,窄得笑语相闻,难怪当年商女能“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色越来越浓,画舫中的彩灯渐次亮了起来。身著唐装的姑娘说说笑笑拥进船舱,转轴拨弦准备演出……恍然间,彩衣、轻笑、江水全都流转起来,岁月随之荡漾开去……金陵自古繁华,曾经夜夜笙歌,可是是在多少年之后,笙歌变成了哭号,江水染成了红色,金陵开始被叫南京了?彭修文的眼睛模糊了……那一天深夜,他胃病发作,栽倒在房中。《金陵》——指挥家彭修文10天后,依旧烟雨蒙蒙的早上,彭修文结束采风,离开南京。临行前,70高龄的部队作曲家沈亚威将军来到车站,为他送行。两个人站在一辆大客车前面,聊了很久。白发被风吹得纷乱、雨水又把它们粘到额上……

  回京后第二天,彭修文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经检查,怀疑是胃癌,医院决定开刀治疗。家人瞒着病情,彭修文也不多问,只是夜以继日地投入到《金陵》交响曲的创作中。听过这部作品的人都觉得,第一乐章《怀古》写得有点散。彭修文也有同感,他说:“当时感慨太多了,可时间已经不多……”初稿终于完成。为强迫他放下纸笔,家人告诉了他检查结果。彭修文听后半晌沉默,接着平静地说,“我听医生的安排。”两天后,彭修文被推上手术台。开刀发现,原来不是癌症,只是严重胃炎。劫后余生,彭修文不顾极度的虚弱,挣扎着又把谱纸铺到病床上……

  春天很快过去了,那年夏天很热,到秋天的时候,三个乐章全部写好了。看看窗外纷纷飘落的叶子,彭修文长舒了一口气……1990年年底,彭修文如约交稿;第二年1月,彭修文指挥香港中乐团在香港大会堂奏响《金陵》。演出的节目单上,印着彭修文这样一段话,“今年适逢鸦片战争150年。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签定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谨以此交响乐作为历史的纪念。”

  金陵(即今之南京)是古都,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它的过去既有金碧辉煌、豪华绝艳的岁月,也有灾难深重血泪斑斑的年代。古都的历史曾引起不少诗人墨客为之题咏。《金陵》是一部标题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怀古》、《秦淮》和《沧桑》。乐曲通过描写金陵今昔之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第一乐章:《怀古》
  山川形胜,龙盘虎踞
  旧时燕子,不似曾相识
  往事如烟,故国陈迹
  六代豪华春去也

  第二乐章:《秦淮》
  阳光、欢笑、市声喧闹、游人如潮,这是今日之秦淮。
  夜色、星光、萧声琴音,如泣如诉、如幻如梦,仿佛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曲终人散,只留下一片寂寞、冷清。

  第三乐章:《沧桑》
  豪华的岁月、沉痛的年代俱往矣。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金陵》诞生后,曾多次在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上演,好评如潮。彭修文逝世2年后,这部交响乐首次在南京公演,千百名南京观众在饱蘸深情的乐曲声中与大师神交,剧场里掌声迭起……

  彭修文,1931—1996,民乐指挥家、作曲家。1954年开始担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作曲,曾创作、改编了不少民乐保留作品,如《步步高》、《彩云追月》、《丰收锣鼓》、《瑶族舞曲》、《流水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