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冼星海同志



  赠冼星海同志

  作于一九三九年七月八日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关于《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追记

  张光年坠马受伤以后,同志们把他送进延安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疗骨伤,他躺在病床上一句一句地吟诵着,他身旁的战友则一句一句地记录着。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他就完成了那部用八种格式组合起来的、有着四百行诗句的长诗!

  一九三九年农历除夕,光年被人们从医院搀扶到了演剧三队的同志们举办的晚会上。在交际处的一个宽大的窑洞里,左臂上还打着石膏的光年,站在一盏明亮的煤油灯下,充满激情地朗诵了那首长诗,当时他读出最后一个诗句的时候,他的余音已经被大家狂热的掌声和欢呼声湮没了。只见一个人猛地站了起来,他冲到光年面前,一把抢过了光年手中的歌词,激动不已地对着人们大声说:“我有把握写好它!”——那是光年最好的合作者冼星海呵!窑洞里随即响起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星海躲进了他那孔挖在鲁艺山坡上的小土窑里。光年和大家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他知道星海会写好它的!一九三七年,他们刚刚在上海的结识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宏愿要写一部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以及追求自由、幸福和胜利的信念的作品。一九三八年,他们在武昌昙华林曾经同住一室,他们之间作过多少次长夜谈呵!

  那使他们的心灵紧紧地契合在一起。

  整整六天的等待!这在光年和大家的感觉中显得那样漫长,然而对于孕育一部伟大的曲谱来说,其实是那样短暂。六天之后,同样也是由八首风韵各异的乐曲组成的大合唱全部完成了!在那间小土窑里,在那盏摇曳着一簇微弱的小火苗的菜油灯下,一次诗和乐的完美的结合,分娩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几天之后,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就在陕北公学的大礼堂里首演了《黄河大合唱》。光年亲自担任了其中一首长诗的朗诵。稍后,星海又在延安组织了一次有五百人参加的盛大演出。整个延安都被轰动了!毛泽东看完演出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好!”而那时,光年已经被送往成都去继续治疗骨伤了。

  一九三九年六月,当周恩来从前方回到延安,演剧三队在陕北公学演出《黄河大合唱》,欢迎周恩来的归来。周恩来看完演出之后,立即为冼星海挥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因周恩来发自内心地喜爱这部作品,他甚至亲自指挥着一大群热血沸腾的青年人,演唱过其中的那首《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啸……”

  〖注〗

  冼星海(一九○五—一九四五)广东番禺人。一九二六年入校学习音乐,一九三○年到法国留学,一九三五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一九三九年三月创作《黄河大合唱》。这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