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电视满意度调查的方法与博雅榜的产生
2011年中国电视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在调查方法上采用了继承和创新结合、客观与主观结合的模式。
其继承传统的表现是:仍然重视节目市场份额和专家评估的价值,但是,降低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
其探索创新的表现是:设立了以满意度为核心的节目评估指标体系;开创了用新媒体研究传统电视媒体的新模式;研究并采用了网络搜索引擎加语义分析新技术,实现了节目主观分析的软件化、数据化、自动化;以网民和微博用户的意见和评论为中心,实现了节目评估的客观化、市场化。
本次调查评估报告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先由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独立开发的网络搜索引擎加语义分析软件技术,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将特定时间(过去一年)内网民和微博用户对国内主要电视台、电视频道和上千个电视栏目的海量评论进行抓取、分类和褒贬度量化分析,把关注量、市场分额和满意度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排名,然后将结果交由北大、人大、复旦、清华和传媒大学等全国最顶尖的12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13位著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创新能力、文化品位、社会价值、人际口碑和总体印象”5个指标分别进行打分评选,加权后再和软件分析评比的结果按照3:7的权重分配,最后对所评选的电视台、频道和电视栏目进行总排名,诞生了首届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的榜单:新闻、文教、生活服务和娱乐四大类节目满意度的前20名和全国卫星频道、省级电视台及城市电视台满意度的前10名。我们对这种以满意度为核心指标、采用新媒体、新技术方法评估的结果和经验值进行了比对(也参照了有关机构收视率和覆盖率的调查结果),并征询了部分业者、学者以及专业调查机构(尼尔森网联公司)的意见,发现并没有多大的出入。不少人反映,这种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与专家独立判断相结合的评比方式,在现阶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节目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当然,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法。中国电视满意度调查评估活动虽然在调查技术手段、调查指标设定有一定的创新,调查样本的公开性和海量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可检测性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甚至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在这次评估活动中,对节目的分类还不尽准确和完善,地方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处在同一个评估标准系统中,有一定的不公平之处;不上网或者不重视上网(评论)的电视台、频道或节目在这次评估中有一点吃亏;如何识别并尽量减少或避免网络“水军”的干扰,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探讨和完善。
责编:杜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