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徐州画像石 > 正文

徐州汉文化一日游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7日 14:52)

  自古称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江苏徐州,没想到也是人杰地灵、文物荟萃之乡。经过近一二十年的考古发掘,徐州的两汉文物发现之多,在全国少见。我们来到狮子山楚王陵。楚王陵里埋的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西汉朝廷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刘戊在位时,以其辖地财政收入的1/3用于建陵墓,耗时二十多年,尚没有完工,他却因谋反案而自杀,被匆忙下葬。我们从洞口下去,沿着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尽头是起居室,旁边是刘戊的棺材安放之处。

  但是由于该墓在其死后百余年被盗过,所剩的贵重东西不多。令人吃惊的是,甬道是用很多重达六七吨重的塞石填塞的,却被盗墓者拉开,从巨石上留下的“牛鼻眼”来看,是盗墓者先在巨石上凿眼,用铁链穿上才拉开的。但甬道两旁的库房、厨房里面还是留下一些金银玉器等珍贵的东西。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刘戊墓的厨房里有成堆的鸡骨头,以及在有关的器皿上留下了“兰陵丞印”、“符离丞印”的字样。被唐朝诗人李白称颂的“兰陵美酒”,京沪线上、宿州附近的符离集镇所出的“符离集烧鸡”,原来在二千二百年前就已经出名了,以至汉王死后还不忘带一些到坟墓里享用。这一发现,对今天的兰陵人、符离集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巨大的欣喜。

  令我难忘的是,墓中留下了汉代尺寸的实物根据。在一块块巨大的塞石上刻有该石多长、多宽、多高,用现代尺寸测量,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当时的一尺仅为现在的22厘米,而不是33.3厘米,也就是说,那时的一尺只有现在一尺的2/3。从这里可以看出,过去的“七尺男儿”,听起来很高,实际上是不及现在的1米6的男子。进化了二千多年,今人比古人高是自然的事。

  其实刘戊陵墓是1994年底才出土的。比这早几年出土的,是几百米以外的为刘戊陪葬的难以计数的兵马俑。走进徐州兵马俑博物馆,里面是3条保护得很好的摆放兵马俑的坑道。第一条坑道里摆放的都是40厘米高的小兵马俑,这些兵马俑,都是把头放在中空的身子上,所以他可以向不同角度的方向望去。与西安的兵马俑相比,他们小得多,但是表情似乎更加丰富、细腻。许多兵马俑显得哀伤,还有张嘴大哭的,大约是在为墓主送葬。第二条坑道中的兵马俑只是掀开表土后让其露出,并没有完全剥离,以便让观众看到原样。还有一条坑道,只是用瓷砖圈了起来,并没有开挖,因为兵马俑原都是彩色的,可一接触空气后彩色都褪掉了,所以留待将来科学技术进步,能解决这一问题以后才发掘。在美丽的云龙山麓、湛蓝的云龙湖畔吃过午饭以后,我们驱车九里山方向。“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唐人诗句所述的就是这个地方。不一会我们来到状似乌龟的龟山,这里有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的汉代王陵墓,即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它是1981年当地农民开山采石时发现的。

  看罢刘注墓,我们又参观了汉画像石艺术馆,该馆收集了由徐州附近出土的和民间收藏的汉画像石600多块,现在拿出展览的有180多块。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画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形象,类似于西方圣经中的亚当、夏娃的伏羲、女娲的模样,还能看到二千年前人们画笔下的龙、凤是何种样式。其中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更多。

  给我留下印象极深的,是一幅纺织图。众多妇女在忙于纺线、织布等各种工艺,一位坐在织布机前的妇女回过头来,从另一位妇女手中接过孩子,显然是繁忙中给孩子喂奶,这是多么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旭培

责编:徐建委  来源:人民网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