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批评 > 正文

谭继文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6日 16:58)


《长江颂》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无法割断与生活的联系,即使今天的艺术逐渐回归艺术本体,逐渐强调自我表现,作为艺术创作底蕴的生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长于巴蜀之地的山水画家谭继文,多年来,坚持在生活中吮吸精神乳汁,在故乡的土地上撷取创作的灵感,使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鲜明的形式语言特点与风格特征。

  分析谭继文的作品,可以看到,巴蜀之地的山石及山石所洋溢的坚韧、厚重、拙朴的气息,成为他所面对的主题与意蕴。

  谭继文的作品,不落俗套,有感而发。他以山石为题的山水画不重复别人的图式,不袭有别人的形式、语言,他笔下的山石,经过心灵的过滤,按主观意识进行了筛选、夸张与变形,在画面的经营中,它们不再是真实的山石物象,而是一种心灵的折射与精神的象征。

  重要的是,谭继文在作品中突出了山石的比例,而不似传统山水画那样,一味强调抒情与唯美,他借山石抒发自己的情怀,在工写兼具的手法中,着意赋予山石以象征意义与性格化;在强调美感与魅力中,让山石言说着当代文化精神。

  谭继文的山水画,是直面现实生活的结果。他的作品流贯着时代精神气息,洋溢着当代人的情怀。这是画家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获,谭继文就是这样一位辛勤的艺术耕耘者。

  人物链接:

  谭继文,曾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学院。在石柱这个石头的世界里生活了半个世纪,在此发现了一种页岩石头,并用页岩的平行线裂纹肌理创造了“平行皴”中国画新笔墨语言。《亚洲艺术》、《中国美术》、《亚洲书画》、《中国画家》、《民族画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国际商报》、《中国书画报》、《中央中国画研究》、《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美术报》、《中国教育报》、《美术大观》、《羲之书画报》和日本的《水墨之友》等二十多家报刊有文章对“平行皴”新技法作过专题介绍。

  作者有200多件用“平行皴”技法创作的山水画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和《国画家》等报刊,并在重庆国画院,中国美术馆、维也纳、柏林、伦敦等地展出和获奖。

  书法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等,并在《美术报》主办的大赛中获书法铜奖一个。

  美术论文散见于《文化月刊》《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中央中国画研究》《美术界》《美术大观》《羲之书画报》等。

  作者现为群文研究馆员,重庆市美协理事,亚洲艺术科学院客座教授。

  (徐恩存)


《大山深处是粮仓》

  


《山大无才生怪石》

  

责编:海燕  来源:人民网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