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部频道 > 西部人物 > 正文

柳红玲:用歌声诉说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1日 13:17)


  主持人:欢迎进入《西部情怀》,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中央歌剧院的青年歌唱家柳红玲,柳红玲欢迎您。

  柳红玲: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柳红玲应该是地地道道的西部人,来自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是吗?

  柳红玲:对,对。

  嘉宾简介:

  柳红玲 布依族 女高音歌唱家

  出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9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

  同年进入中央歌剧院

  2000年在法国第四十三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中获第二名

  2001年在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上获个人最高金奖

  2003年在中国国际(金嗓子杯)声乐比赛中获第三名

  柳红玲在歌剧上成功地担任过许多主要角色

  如《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

  《图兰朵》中的公主

  《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等

  获得了音乐评论界的广泛赞誉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主持人:一说到少数民族,我们经常会和能歌善舞联系在一起,那么除了你与生俱来的这种因素素质以外,你对艺术的这种领悟,还有你以后歌唱方面的发展,可不可以说和你的家庭,或者说和你的成长有关呢。

  柳红玲:应该是很有关系的,我父母都是从政的,他们跟音乐还是毫无沾边的,但是我觉得我的条件,可能还是更多地来自于我母亲的遗传吧,母亲的嗓子就很好,她是一个少数民族,布依族,那么从小,应该说是特别喜欢,从小特别喜欢,然后父母也很支持,我记得好小的时候,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的时候,父母就给我买了一个收录机。

  主持人:小广播。

  柳红玲:小广播,那会儿简直是,睡觉恨不得抱着睡觉。

  主持人:当时只是一种爱好?

  柳红玲:就是喜欢,没有任何,因为我家庭不是从事音乐的,就是我父母不是做这一行的,那么就是一种,真是一种天生的喜欢,没有想过将来要干什么。

  解说:怀着对音乐朴素的情感,柳红玲遇到了她的恩师——宋树秀老师。在她的鼓励下,年轻的孩子离开家乡踏上了漫长的艺术之路。

  柳红玲:到中学毕业,考上贵州省艺校的时候,遇见一个宋树秀老师,她是省艺校的老师,一个老教授,然后呢,在她的培养之下,我跟她学习,学美声最基本的一些发声技巧,然后她就觉得我比较有这方面的潜力。我可能我的嗓音也可能适合于唱美声。

  主持人:其实好的千里马,还是需要伯乐来发掘的?

  柳红玲:就是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应该这么说,那会儿我在贵州上艺校的时候,如果遇不上这个老师的话,我也考不上音乐学院,但是遇见了她之后,经过她的培养,还有鼓励,当时我记得还有一点,她跟我的父母说,我怎么让这个孩子去北京考试,考中央音乐学院时候,我父母就大吃一惊,觉得不可能的,就觉得怎么可能的,尤其是我们贵州,那么偏远的一个地区,全国有这么多孩子考这个,有很大的难度,但我老师很坚定,说,不管怎么样,就应该让她去考,后来父母就比较支持我,我就到北京来考试了,老师最后还是说,我做出的决定还是比较正确的,最后还是考上中央音乐学院了。

  主持人:在这位老师的坚持下,可以说,为你开拓了一个新的前景,开拓了一个光明的前途,那我想可能每次,当你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再见到这位老师的时候,看到这位老师已经头发花白了,年事已高了,那你每次看到她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柳红玲:每次看到老师回去,老师今年已经八十多了,那种心情用语言是形容不出来的,真的,我这一生就无法忘记了,现在惟一能做的,自己不断地努力,就是说,取得一些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培养。

  解说:(《蝴蝶夫人》的片段)这个天生倔强的布依族小姑娘没有辜负老师和父母们的期望,她的演唱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赞誉。2000年,柳红玲代表中国,参加了法国第四十三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那次比赛让她终生难忘。

  柳红玲:第一次代表中国,那一次是文化部选送出去的,那是2000年的图鲁兹,首先在国内,它有一个选拔,国内的专家这些比较有权威的,这些音乐家,这些老师,国内上百人在一、二、三轮这么选拔,那么选了送出去,文化部就送出去。

  主持人:当时得知自己成为了中国的一位代表,可以代表中国去参加这个声乐大赛有没有压力?

  柳红玲:有压力。那就是说,你在这么多人中,你被选出来了,那么你出去要是不获奖怎么办?人都会这么想的,要获奖当然就比较好,也对得起国家给的这次机会什么的,想法很多,但是我记得最深刻就是在法国的时候,当时颁奖的时候,因为法国人念是“××”,我都没听出是自己的名字,我就在那儿傻站着,有人说赶紧,说你呢,就上去,说实话,当时上去,脑子是发懵的,就是说,那时候是比较激动的,我当时是掉泪了,我觉得这些年的努力,老师的培养,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一些努力没有白费,有一种什么感觉呢?我觉得,也为这么些年,这么多人,对我的关心,包括我自己的努力,应该是有一个回报,自己觉得也是……

  主持人:所以当时也是感慨万千,忍不住也落泪了?

  柳红玲:对。

  主持人:那么拿到这个奖下来,第一个打电话告诉他的是谁呢?

  柳红玲:第一个告诉的是我父母,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应该是中国的半夜了,凌晨了,我给我爸爸打电话,我父母接的,他们已经睡着了,然后就告诉他们,那时候我已经平静下来了,完了告诉他们获奖了,赶紧又给老师打了电话,后来我妈妈告诉我,我爸爸接完电话之后,那一夜就在家里这么走,我妈说,从来没有见我父亲这样子,就一夜。

  解说:女儿的成功让父母深感欣慰,当事业初有成就的柳红玲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时,她没有更多的时间对父母尽孝,然而这也成为她对父亲的一个终生遗憾。

  柳红玲:应该是2001年了,那时候刚刚拿到日本的签证,机票都买好了,到那边去学习,完了有一个比赛,正准备动身的时候,我妹妹就打来一个电话说,父亲生病了,我不知道,我说什么病,后来说,可能是胆囊炎,猜测是胆囊炎,或者是胆结石,说不要紧,后来就问我,我说,我这边已经动身了,要到那边去,已经什么都做好了,后来我就走了,到了日本,可能待了也就一个多礼拜,那会儿父亲已经到北京了。其实父亲已经得癌症了,而且是晚期了。

  主持人:家里都瞒着你?

  柳红玲:都瞒着我,父亲不让他们告诉我,然后母亲就跟父亲说,还是应该告诉她,父亲说,你要告诉她,我不原谅你的,孩子的前途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后来大夫没办法了,告诉母亲,告诉我们的家人,就是说,肯定不行了,就说这个已经是,只能说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主持人:就维持?

  柳红玲:我母亲没办法,就背着我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我赶回来了,赶回来,见到父亲170斤的人,我父亲的个子也很大,瘦到只有110多斤,人整个都已经变样了,然后我那会儿,我那会儿,我精神不对了,然后我就责怪,我说为什么不告诉我,我说,这样子话,我能在多在你身边多留一些日子,然后父亲就当着我的面,还责怪我母亲说,影响孩子的前途,父亲是个特别好的人,这一生真的是为了子女,他那种……

  然后呢,我到父亲身边,陪了他半个多月,父亲就去世了,我挺遗憾的,我就觉得,要是他们早一点儿告诉我,就是我不出去,我能多陪父亲一点儿,我那会儿心情,刚刚毕业,刚刚毕业呢,也获得一些成绩,然后我在事业上,自己慢慢的稳定下来了,工作上什么的,父亲正好到他去世的第二年,正好到他退休的时间,我就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把父亲和母亲,等父亲退休了之后,接到北京来,好好的……

  主持人:其实作为母亲来讲,她可能也是很矛盾的,她很想让你知道家里面的事情,但是呢,父亲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样的要求,她又不能不答应。

  柳红玲:对。母亲当时就跟我说,最后这个电话还是我背着你父亲给你打的,她说,我要不打的话,你可能这辈子都会恨我,可能姐姐妹妹你都不会原谅,是,对于我是见到父亲一面,但是我是比较遗憾,真的,没有在他身边。因为我自从上了大学,每一年回家的时间是比较少的,我就一个暑假,包括工作之后,顶多就是半个多月,一个月,然后就得往北京跑了。那么那么些年,真正跟父母待在一块儿的时间,还是相当相当少的,就是尽儿女的一点儿孝心,就说我真正自立了,想把大家接到身边来,安享晚年,尽尽儿女的孝心,带他们到那里玩一下了,就这个孝心,我对我父亲没法实现了,这应该是我这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情。

  解说:现在,柳红玲说能为父亲做的就是要在歌唱事业上取得更多的成绩。虽然她的歌声在世界各地唱响,但她始终是祖国西部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乡她有着深深的眷恋。

  主持人:尽管你学了这么多年的美声,尽管学了这么多远离西部的这些东西,可是我相信,西部的这些很多的特质在你身上一定有体现?你觉得是这样吗?

  柳红玲:对,我觉得我们少数民族,我们布依族,真的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就说那种浓郁的那种情感,到我们地方上才能体会。

  主持人:尽管你是长期居住在北京,也经常代表祖国出去比赛,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回家的机会就不多,可能每次回去,可能一年,两年回去一次,每次回去,你会觉得家乡有没有变化?

  柳红玲:有,我们贵州的变化挺大的,你看我们城市,应该是一个小城市,黔西南一个下边的城市,我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贵州,到我们贵州去,那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我在这儿,祝愿我们西部,祝愿我们贵州,发展建设更加美好。

  主持人:其实每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眷恋,而且你刚才提到了很多对贵州,对兴义的很多希望,那我非常想借这个机会,能不能邀请您唱一首歌,给自己的家乡,给自己的祖国?

  柳红玲:清唱一首。

  主持人:清唱一首,好吗?

  柳红玲:可以,没问题。

  尾:我是一个布依族的孩子

  无论走到哪里

  我的心始终在这里······

  ——柳红玲

  7月22日首播

责编:西寻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