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频道首页
西部节目时间表
特别关注
美丽西部
西部之旅
西部人物
西部大开发
大话西部
网文精华
视听西部
西部概况
>> 西部话题

支教故事--心灵的撞击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09日 14:26


升国旗仪式(网友看到彩虹会流泪供图)

  作者:屠佳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会建起一百所希望小学;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会资助一百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会设立一个助学奖学基金,它的名字就叫--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基金。’一千万是一个梦想,我没有。然而年轻却不会因为‘没有’而被拒绝,我愿意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来见证青春的梦想--去西部支教。”

  这是一年前我在申请参加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时,写在申请书上的话。时光转瞬即逝,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西部支教志愿者,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此时回望过去的日日夜夜,零星的点滴写满感动。身处万里以外的广西龙州--一个边陲小镇,我的灵魂在虚浮和真诚之间撞击,折射出一颗颗纯净的心。

   有一种情感让我情不自禁

  很长一段时间来以来,我一直对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存在着幻想,有一点点憧憬,有一点点向往,或许缘自于父母年轻时都下过乡插过队,或许缘自于电视、书刊上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给我带来的惊喜。然而在去龙州的四、五个小时的旅程中,我的稀奇在一点点减弱,我的幻想也被现实一点点代替。龙州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唯一一个齐集了“老少边山穷”五大特色的地区。路上方圆几里没有人家,有的只是石和树,慢慢地翻过一座大山从山腰就能看见从越南流经的江水,黄黄的混杂着泥浆。路边村民的房子多是用竹子搭成的,盖上一个塑料棚就成了遮风避雨的家,破旧得倾斜着。

  在山路十八弯的小道上,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我的胃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翻江倒海后,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龙州,刚下车就迎上了教育局局长和县委领导温暖的笑脸,把我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和担忧都冲淡了。赭红色的红土地具有无法抗拒的神奇魅力,或许这里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给了我另一个施展的舞台。我在本科学的是法律,根据所学专长,教育局分配我到龙州一中,担任初二两个普通班的政治老师。

  我的学生是一群调皮的孩子们,上课的第一天,他们用各种方式“迎接”着我这位新老师的到来,课堂上异常活跃的气氛让我又惊又喜,“老师,你从哪里来的”,“老师,你听得懂白话吗”,“老师,浙江在哪啊,远吗?” 好动的学生们们扭来转去在座位上议论纷纷。当我做完简短的自我介绍并告诉他们,我是一名来自浙江的志愿者,无偿来西部来龙州一中支教服务时,教室里齐刷刷地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我的热情和兴奋却被第一次的摸底考试浇灭了。一份简单的试题,全班49人,不及格的有36人,80分以上的仅2人,我早就听上几届的师兄师姐说过,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可没有想到会这么离谱。这让我在失望之余又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为了学生,我不能放弃!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每一张试卷后面写下我想对他们说的话。我告诉他们“在老师的眼中从来没有差生和优生之别,只有懒惰和勤奋之分,你们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都会有老师关注的目光”。“人生下来不是为了被打败,而应该在每一次挫折前站得更直立得更高。”“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希望孩子们在鼓励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自卑中走出来,尊重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两天后,我发现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随感和日记,一种很真切的感动和情不自禁从心底升起,一页页缀满笔迹的文字犹如一幅幅鲜活的灵魂展现在我面前,我油然而生敬畏之情。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醉心于为学生备好每一节课,沉浸于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意识和行动。我收到了极好的回应,一两个月后,他们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敞开心扉和我尽情表达了,无论是开心或烦恼,不管是感激还是茫然,有一个学生还在随感中写下她的日记,她写道:

   爸,我想对你说

  爸,女儿知道您为了使我能像别的孩子一样,享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您不辞辛苦,不分昼夜地工作挣钱给我读书。您省吃俭用,眼看着您一天天消瘦,两鬓渐渐斑白。您是否知道女儿的心都快碎了。是如此如此的痛楚,如此如此的无奈,心里好像有万千根钢针在猛扎着,好痛好痛,好想好想大声叫:爸,您回家吧,别做了!以后我不要再去上学了,可是这声音硬是被喉咙里的铅块堵塞。因为我知道,当您听到这句话时,您一定说我没志气……可是我的脑子制止了我,我不敢再想下去。我说不出话来,只能呆呆地望着烈日下的您。

  段考的试卷发下来,您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刨根问底”地询问自己子女的成绩,您只是对着成绩单发呆,头在摇动着,随声应和着我提出的问题,我知道,您对我的成绩并不觉得理想,即使您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您的不满,但从您的神态可以看得出来。我以为会遭到责备,但您没有。

  爸,您只是工作着,默默的为您的女儿祝福,无声无息。您的辛苦,您的默默忍受是伟大的,可是您所得到的回报只占您付出的1/100,您说过,做不到最好,但愿做到更好。

  看了这篇情深意切的文章,让我更深得感受到成绩和家庭的窘迫对一个踏实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挥不去却又紧紧缠绕的蔓藤,而我应该做的而且能够做到的,不是使他们人人考试拿高分,而是让他们懂得相信自己,强大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于是我给他们讲山外面的世界,告诉他们精彩而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给他们描述我辛苦并快乐着的深圳生存之旅,每一次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闪闪发光带着眼角的一丝晶亮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共鸣,这就是一种从内心萌动的对未来生活选择的追求和状态。

  这里的学习条件和工作条件是艰苦的,录音机要几个老师合用,实验课要几个班一起上,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学软件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孩子是勤奋的,每天天不亮就上学到晚上十点钟才离开教室。晨曦中、夕阳里,甚至路灯下都会有他们的身影。这里的孩子是淳朴的,每次我拿着水壶去打水时,总会有学生喊着“老师,我来帮你打”;每次临近周末,当我走出教室时,总会有学生追上来拉着我说“老师,今天跟我回家吃饭吧,去我家玩……”。这里的孩子是懂事的,他们积累着你对他们的一点点关怀和关心,却用数百倍的感激来回报你。当学生看到我哑着嗓子给他们上课时,再不听话的学生也停止了在课堂上的捣乱,安静地听课;当学生知道我感冒发烧卧病在床时,会自发地跑来我的宿舍看望我,还带来他们的小礼物,一朵野外摘的小花,一幅自己创作的漫画,一个用废报纸叠成的纸菠萝,把我的陋室装点得生机盎然、处处留香。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他们会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还会为我拿来他们父母做的土特产,让我亲口尝尝糍粑、七彩糯米饭、糖糕--这些当地的特色小吃因为有了孩子们的真情就显得格外香郁。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我所教的班级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在期终考试中还超过了重点班,班里的一个学生考出了年级最高分--96分,班里的学生更团结,更自信了,在校际篮足球赛中众志成城力克强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都让我有了极大的安慰。在我寒假离校时,我还收到了许多学生的贺卡“老师,新年快乐,与您在一起相处的这个学期,我真的好快乐,我的政治进步了,期考得了81分呢,你下学期一定要早点回来教我们哦……”,“老师,我很感激您,您的教诲我会记在心里,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老师,是您的微笑扶我踏上了征程;是您的关怀使我穿越了风风雨雨,老师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不仅仅是我,孩子们的眼里也噙着泪,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人生就是找寻爱的过程。在我的周围总有一种情感让我情不自禁。

   有一种力量让我感动

  陆莎莉是龙州县上降乡上降中学的一名初一女生,也是我个人在乡镇资助的一名学生。

  在与同事的聊天中,我得知上降乡是龙州较贫困的地区,于是便有了下乡去看看那里的贫困生的念头。尽管我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进屋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几根烂木头撑起几块带着窟窿的油布,这便成了天花板,房椽上结着蜘蛛网,房间的角落放着许多装米谷的斗篷,却几乎都是空的。光线漆黑的房子阴冷潮湿,地面上长满青苔,而此时室外正是艳阳高照。学生陆莎莉有些胆怯地坐在床边用透彻的眼睛看着我们,学生的奶奶此时正倚着门猫着腰拨着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野菜。

  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女孩子才14岁却经历了各种不幸,她的父亲赌博败光了整个家,她的母亲改嫁,现在父亲去了广州打工,好几年没回来了,也很少寄钱回家,把女儿扔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不过问,老人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身体不好为省钱却忍着不去医院看病,生活异常艰难。陆莎莉在家就帮爷爷奶奶干农活,瘦弱的她经常一个人拿着锄头到离家两公里外的田里去种甘蔗,由于土地质量差每年的收成都不好,可这贫瘠的田地捏着三个倔强的老少的命运,陆莎莉说,甜甜的甘蔗是他们惟一可以挣钱的作物,可是这经历和结果都是那么的让人感到心痛和苦涩。学校的老师告诉我,陆莎莉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升学考的那三天正好是收甘蔗的日子,她每天早上考完试就冒着烈日走1个多小时的路回家拿着高出他一个头的锄头到田里干活,下午再满头大汗地小跑着回学校考试。在广西,六月是非常炎热的季节,而中午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日照特别强烈,几天考下来,她已经黑了一大圈,脖子上还开始脱皮,尽管如此她仍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学。

  当时,也不少同村的小朋友听说有老师来看陆莎莉都赤着脚跑了过来,挤在门口,用好奇的大眼睛打量着我们这群陌生人。简单的攀谈后我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是没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因为家里没钱无法供孩子读书只能留在这个贫苦的小山村干农活了。当我们问及他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时,他们清脆地回答:“我想去山的那一头看看。”走出大山,多么简单的愿望,在他们的身上却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延续着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我们准备起身回来时,陆莎莉年迈的爷爷一定要我们再坐一下等他回来,当他满头大汗回来时,手上多了一个小布包,裹了六、七个山梨,小莎莉把梨使劲往我怀里送,说这是他爷爷自己种的,特意跑出去从树上摘下来的很新鲜。在推让中我触到了她的小手,又细小又粗糙,手心里垒了许多老茧。

  在回来的路上,汽车“突突突”地费力地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冒着浓浓的黑烟,无尽地诉说着贫困地区的教育可怜现状和孩子们的不幸。那一双明亮的眼睛萦绕在我心头,有苏明娟的那对漆黑而无奈的双眸。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对知识的向往,我为能驱使小莎莉背着比她高出一头的笨重锄头在烈日下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的力量而感动。

  之后的事便是我积极为贫困生的学费而奔走,我资助了陆莎莉,可是还有千千万万个像小莎莉那样的孩子需要帮助。于是我找我的同学,我找我的老师把情况通过我们的支教网站,通过我们的支教简报,告诉了许许多多不了解西部的朋友们。一批批崭新的衣物从宁波大学寄来了,一张张汇款单从社会各个角落寄来了,我们的母校--浙江师范大学也积极地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列,校党委副书记黄华童带领各学院的书记亲自考察,共送来了39000元贫困生资助款,还在边境县--武德捐赠成立了“浙江师范大学希望图书馆”,给村民们带来精神食粮。

   有一种相知让人永远铭记

  “屠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我们大家都很挂念你,很想再听你上课,和你聊天……”我的手机里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这些热情洋溢又满怀期待的信息大多来自我特殊的学生--龙州县戒毒所的孩子们。

  龙州是一个边境县紧邻越南,人员复杂,毒品流入渠道多样。许多青少年由于不懂法或因一时冲动好奇吸下了第一口烟雾缭绕的白粉,从此便再难以自拔。在龙州县团委的联系下,我们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龙州县戒毒所结成了帮教单位,定期为青少年开展相关活动。

  3月5日,我们组织了第一次活动,从来没有来过戒毒所,也很少接触犯罪的青少年,今天的所见有些新鲜和意外。在汽车上颠簸了二十几分钟后,我们终于到了离县城20公里开外的戒毒所,该所坐落在一个幽静偏僻的山脚,四周矗立着高高的围墙,热辣辣的太阳光在这肃穆的地方也仿佛收起了光芒,走进大门只见一个圆形的小操场,十五、六岁的孩子带着二十多岁少年的沧桑,低着头背着手站在操场上迎接我们的到来,瘦弱是我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小小的身躯套在长而宽大的黄色马甲中显得弱不禁风,那黄马甲上鲜艳的两个“戒毒”的大字在白晃晃的阳光下格外亮眼,似乎在揭示着他们的今后的命运。

  在来戒毒所之前,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一本书,在书的扉页上写下鼓励的话,有的写了“战胜自己,挑战未来”,有的题了“明天会更好”,我在扉页上写下了“在你们的身后有大家的关注和理解,命运在你们的手中,请关爱自我,融入社会”,写下这些字后,我就把书送给了一个皮肤黑黑眼睛大大的女孩,她看着我,有些害羞地接过书,睫毛不停地扑闪着,好像想阻挡一些咸味的液体。赠书仪式后,所长要求我给戒毒的青少年们上一堂法制课。于是,我从毒品的种类危害讲到了家庭的破碎残缺;从父母的眼泪讲到了朋友的痛心;从吸毒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讲到了国家的政策法规。

  还没讲完,就有一些女孩子的眼圈红了,男孩们把脸埋在臂弯里,不愿意抬起来。我有些责怪自己是否唤起了他们的伤心事,让大家如此痛苦。在一片唏嘘和掌声中这节法制课结束了,与学生们交流更多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倾听孩子们忏悔过去吐露心声,互相交流感情增进信任,帮助他们改造。

  有一个才16岁的吸毒少年告诉我,他的父亲就是个瘾君子,在他还小时,就见到过父亲和几个叔叔在家里吞云吐雾,在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吸毒,现在欲罢不能。父亲因为吸毒已将家产耗尽,如今形同枯槁病患连连几乎成了废人,他很害怕自己的命运也会是这样。一种后悔焦虑和难以自拔的情结溢于言表。

  还有一个女孩因为遇人不淑,被几个朋友怂恿开始吃摇头丸,在娱乐场所被几个治安人员当场抓获,通知了她的父母,已经五十岁以种田为生的老父老泪纵横,没有打骂她,却狠狠地揪自己的头发,半个多月没力气下地。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许多我以为只会出现在电视、教科书上的故事主人公活生生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课后,又一大群孩子围住了我,问这问那。“老师,怎样才能消除我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姐姐,你真好,好久没有人跟我们这样聊过了,我还以为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被这个社会遗忘了!”“姐姐,我给你写信,你会回吗,我好想跟你说说心里话?”“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还来看我们吗?” 在一声声真诚的“姐姐”“老师”的称呼中,我完全没有了当初想象的与犯罪青年交流时的犹豫和紧张,我渐渐发现其实这些曾经走过歧路的少年们很可爱,很真实,他们一样有渴望与人交流的心,一样有获得关怀和关爱的权利。

  之后,我就不断地收到孩子们的信息,收到孩子们希望解答疑问的信笺。我一一回复,并逐一解答。我告诉他们,无论身处何方,我的目光,社会各界的目光始终追随在他们的身后,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会让大家欣喜若狂。我试图用我们的爱心去融化孩子们受伤的身心,我也相信在这些走在歧路上的孩子失落的世界里,只要有一分温暖的关怀就可燃起一片希望的田野,只要有一丝关切的话语就可以点燃未来光明的火炬。

  在广西的日子里,我还结交了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他是大学生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我们的临近县--大新县服务,他在信中写道“屠佳同志你好,我在《左江日报》上看到了对你事迹的报道和你的支教日记,在文字中认识了你。我也是一名投身于西部开发壮志满怀的青年,所谓‘志同道合者为同志’,看了你的文章后,你让我知道原来在我不是在孤军作战,在我的身边有着这么多同道人,有着这么多愿意为我们国家披肝沥胆的中国未来的脊梁……”他在志愿者的通讯录上看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后就开始给我写第一封信,之后我们便书信来往着,他会在信中告诉我因为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苦闷,我也会在信中吐露在支教中的艰辛和磕磕袢袢;他会把工作的欣喜与我分享,我也会把学生取得的成绩与他共乐。虽然从未见面也从没想过见面,但我们早已相识相知,这就是一份缘,一份在为西部奉献中的惺惺相惜,一份在为祖国贡献中的执著的追求。

  泰戈尔曾说,天空没有痕迹,但我们已经飞过。若干年后,我或许会忘却西部的山,或许会忘却西部的水,或许会忘却西部的人,但这份相知会让我永远铭记。

   有一种精神叫做坚持

  在广西龙州,我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清明节,那一天是父亲去世半年的日子,而我身为独女却不能回家看望已经在故土九泉之下的老父了。

  二十二年前,父亲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开始呕心沥血为我描绘我的未来,他省吃俭用让我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辅导。女儿上了大学算是圆了父母多年以来的梦想。谁知就在去年六月,父亲还未把我送到彼岸,还未看到他一直视为骄傲和自豪的女儿拿到学位证书和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还未看到选择去西部支教的女儿把父亲的深厚感情带给遥远的父老乡亲,就在我悲痛欲绝的哭声中结束了他的生命之旅,从此,只有母亲和我共渡生活之船。熬了几个通宵,把父亲送到一个离家几里的山清水秀的地方,一捧黄土把父亲和我隔在两个世界,心中一片茫然。

  每每想到今后,温馨的饭桌上再也见不到三人围坐其乐融融的场面;安静的书桌前再也听不到父亲拿着我的奖状证书骄傲自豪,却轻描淡写要求我继续努力的谆谆教诲;熟悉的信箱里再也收不到父亲从来不说出口,却定期邮寄给我的书信;我就不禁泪水涟涟。妈妈经受了这一打击,再加上一个多月来的辛苦服侍,整整瘦了15斤,也开始病痛不断,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及腰椎盘突出让妈妈吃不下也睡不着,日日以泪洗面,沉浸在悲痛中。

  而此时,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向我发出了签约邀请。但是我仍然选择了远方,因为幼年对西部的模糊印象,因为成年后对接近梦想和愿望的坚持和渴望,因为父母亲深明大义支持和理解。

  我难以忘记,病床上的父亲因肺癌而呼吸不畅,强烈的病痛折磨得使他几欲放弃,他若见我在身边守候便强颜欢笑。在生命弥留之际,父亲用有些浮肿的手指拉着我和母亲,喘着粗气艰难地:“你们两个是我最亲的亲人,我走后……佳佳我的乖女儿,你就只有妈妈一个亲人了,妈妈身体不好,你一定要听话,要照顾好妈妈,不要惹她生气……佳佳,你曾经选择了支教,现在已经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很高兴,我希望你不要放弃一定要好好去做……”

  我哭成了泪人,透过泪光我注视着父亲的眼睛,多少次我从这里看到了严肃和威严,看到温柔和无助,而现在我在父亲的浑浊的瞳孔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脆弱的心折射在父亲留恋不舍的目光中变得坚毅,犹如他当年和妈妈等一大批知青一起上山下乡一呆就是好几年的那份源源不竭的坚持和果断。父亲最后用他那深陷下去的眼睛深情地望了我和母亲一眼就永远合上了。我还没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他留下了这份最后的爱与世长辞。

  在家的日子,我不敢劝慰母亲,只怕没劝住母亲自己便是热泪两行。我只是扯些离母亲思绪老远的话题,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慰藉年迈多病的母亲,面对母亲的无语、失落和理解,我用父亲教给我的坚持做着一场许多人看来是“愚蠢”的选择,我努力地用我年轻的心承受着难以负荷的悲欢离合,包容着更多的爱和付出;我努力用我二十几岁的肩膀扛着一个家,用无言告诉母亲:女儿毕竟也是一个会说能行有如父亲般坚毅的人。

  三个星期后,母亲没有任何阻拦,只是坚持要送我上远去广西的列车。列车还没开动,母亲就开始挥手,眼圈越来越红,前来送行的老师和同学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最后消失不见。这一刻,挥手,只有不断的挥手,才能表达我们心中对往日的依恋和对离别的惆怅。看着窗外陌生的景象,我明白,从这一刻起,我的心中会有许多牵挂,我知道我是带着父母亲的爱和信任去的,是带着所有人对西部的关注和理解去的,是带着坚持和选择后的义无反顾去的。离别,阻挡不了我对西部的向往,愁绪,妨碍不了我对支教的执著。

  在离开母亲的日子里,我一天两个电话也难以缓解相思之苦,于是在国庆节,我把母亲接到了广西与我同住。在车站看到风尘仆仆的母亲时,我发现她明显老了,即使是锔过油的头发也掩盖不了那几根斑白的发丝,曾经挺直的腰板开始有些弯了,眼角的鱼尾纹更深了。看得我的心里发酸,如果我没有去支教而是陪在母亲身边,她的生活或许会更好。可是我什么都没说,或许只有那首《烛光里的妈妈》最能表达我的心情“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角却闪动着点点泪花。哦,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几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您的眼睛失去了光华。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女儿已经长大,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不知不觉中,已在广西度过大半年,我欣慰自己身上已经拥有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坚持:坚持奉献青春,坚持奉献激情,坚持一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我即将走了,即将离开这片实现我梦想的土地。我忘不了,忘不了在这上的每一节课,忘不了我和学生们共度的美好时光。300多个日子里,品茗的憨憨的笑容,韵享的是融融的暖意。这一年是我的学生,这里的老师,这里的父老乡亲,和我远在万里外的母亲、老师、亲人、朋友,推着我不断前进,鼓励着我不断成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最后我想用徐志摩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的梦”。

  (作者系中国青年志愿者安捷伦扶贫接力计划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队队长,浙江宁波人,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毕业,同年被学校保送为社会学研究生,自愿报名参加西部支教一年,6月中旬即将收队返回浙江。)

  支教地址:广西崇左市龙州一中政治组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