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卡帕多西亚:地上和地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6:17 来源:南方周末

  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发向东南行驶,两个多小时后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 (Cappadocia)地区。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沟壑与谷涧之中,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林林总总的石柱,冲天而立,形成独特的景观。


卡帕多西亚的石柱森林也被称为“神仙烟囱”

  这个地区南边的埃尔吉亚斯山和哈桑山以前是活火山,岩浆和岩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层凝灰岩。年长日久,凝灰岩在阳光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之下,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在地上形成峡涧沟壑,在地下形成暗流岩洞。比较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则形成千姿百态的岩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则是像蘑菇、树桩、尖塔一样的石笋和石柱,构成奇石林立的露天博物馆。

  最大的奇石博物馆在居里美附近。居里美是一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庄内外,到处是一眼望不尽的石柱,真是千石嶙峋,万岩峥嵘。有的高仅十几米,有的则高达几十米;有的像一根纤细的电线杆,有的则像一座巨大的碉堡。有的呈浅红色、赭色或棕色,有的则呈灰色、土黄色或乳白色。岩石表面甚为光洁,随着阳光和云影的变幻不断改变自己的色调。

  居里美人绝顶聪明,利用这些天然柱石建室造屋。在村内,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石柱都拦腰掏空,地上铺上地板,顶上描上彩绘,四壁开凿牖扃。这些融自然美和人工美于一体的石屋,颇似我国陕北开在黄土上的窑洞。我们登上扶梯,参观了一家“空中餐馆”和两爿“空中旅店”。从低矮的石门走进去,洞内豁然开朗,厅堂宽敞,灯盏幽幽,给人回归原始穴居生活的奇妙感觉。在村外,一个盆状峭壁之上,悬有一个很大的石穴群落。有的石穴可顺着锈蚀斑斑的铁梯爬上去,有的可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攀上去,有的则因铁梯或小道年久失修可望而不可即。这些石穴看上去都很壮观,门廊分上下两层,门楣上装饰着几何形的图案。当地人告诉我,这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教堂或修道院。

  居里美周围的其他几个小村庄也各有特色。于斯希萨位于两座并立的灰色山丘上。山丘高100多米,从上到下有十几层洞穴,一排排特别整齐,看上去就像巨大的蜂巢。居里美东边的于尔居普整个就是一座高大的山包,据文献记载,这个山包曾是中世纪基督教士的集中驻地。后来,因山石有坍塌的危险,教士们从这里转移到另外两个高达三四十米的红褐色圆锥石柱上。这两个石柱至今犹存。柱体上凿有洞穴,顶端覆盖着直径足有十几米的圆盖,就像原子弹爆炸时腾起的巨大蘑菇云团。

  除这些地面奇观之外,卡帕多西亚还有一种地下景观——30多座利用凝灰岩的特殊结构开凿的地下城。我们参观的是居里美西南不远的德林库尤地下城。此城地面面积2500平方米,深达55米,分为8层。顺着台阶猫腰走下去,尽是七拐八弯的坑道。第一层是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各层之间的通道口,都安放着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石盘。这是地下城特有的安全装置。如有人来袭,只要扳动暗设的机关,石盘就会自动将洞口封住。这有点像我国华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挖掘的地道的“翻口”。同时,从地面到底层,开掘有50多个孔道,空气可以顺畅地流通,因此人们在洞中丝毫没有憋气之感。据传说,这座地下城是赫梯人在3000多年前开始修建,后来由基督教徒完成并长期使用。同山岩上的洞穴一样,地下城也是一种民族和宗教的避难所。在拜占廷帝国早期的宗教迫害和后来的阿拉伯人入侵时期,都曾有上万名基督教徒躲藏在这里。

  参观过地上的奇石和地下的岩洞,我不由产生一个问题:土耳其现有人口5200万,绝大部分是穆斯林,基督教徒只占0.5%,那么,为什么修建这么多基督教教堂、修道院和宗教避难所呢?

  原来,卡帕多西亚历来是亚欧一些强悍民族的争逐之地。早在公元前20世纪,赫梯人就在这里建立强大的王国。后来,又有亚述人在这里建立贸易据点。公元前6世纪初,波斯人占领并统辖这一地区。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这里,其部将塞琉古一世在这里确立希腊人的统治。公元前190年以后,这里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推崇多神教,对纪元初在巴勒斯坦地区兴起的基督教进行残酷镇压。其时,以著名使徒圣保罗为代表的耶稣基督的第一批信徒离开耶路撒冷,来到地势险要、适宜躲藏的卡帕多西亚,建立小亚细亚的第一个基督教区,并开始修建教堂。公元4世纪初,广泛传播的基督教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继任人提奥多西皇帝意识到,基督教是可用来巩固帝国统治的一种新兴力量。因此,他们改变政策,先是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继而将基督教定为国教。这时,卡帕多西亚成为传播与研究基督教教义的中心。大批教堂、修道院和其他宗教设施在山岩洞穴中修建。同时,不少“为接近上帝”而追求苦行生活的修士也来到这里,形成松散的宗教社会。公元8世纪初,基督教内部爆发教堂中是否应该使用圣像的激烈论争,随后发生禁用圣像和镇压崇拜圣像者的运动。这样,又一波宗教迫害使地处偏远的卡帕多西亚再次成为一些基督教教士和教徒的避难所。公元9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侵,大批基督教徒逃离,卡帕多西亚又成为滞留下来的少数基督徒躲避异族和异教迫害的避难所。几百年后,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来到这里,建立奥斯曼帝国。当地居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坚持信奉基督教的希腊人几乎全部撤离,基督教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渐趋消弭。


卡帕多西亚洞穴壁画是拜占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作为兴隆几百年的小亚细亚基督教中心之一的卡帕多西亚逐渐被世人遗忘。1907年,法国神父纪尧姆·德热法尼翁来到这里,发现山岩和石柱上那些奇特的教堂和修道院,发现那里遗存的大量宗教壁画。他像着魔一样进行勘察和研究,于1925年出版专著《拜占廷艺术的一个新省份:卡帕多西亚的岩石教堂》。他在这本后来被誉为“卡帕多西亚宗教与艺术的权威著作”之中说,基督教徒从这里的山岩中和石柱上都已消失,但基督教建筑却在这里大量遗留下来,基督教文明在这里一直在延续。从此,卡帕多西亚受到西方宗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其罕见的人文价值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课题。现在,每年有几十万欧洲人到这里来参观和考察。

  卡帕多西亚现有150多座修建在山岩、柱石和地下的教堂和修道院。但是,由于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破坏,许多教堂和修道院都已严重残损。我们参观的几座教堂,虽然尚属完好,但不是柱石残缺,就是门窗皆无。同时,岩洞中的壁画也屡遭浩劫。就我所见,完整无损者好像一块也没有。就连一般人不敢亵渎的那些圣像,也几乎都失去眼球。当地朋友说,有些人认为,把圣者的蓝眼珠研成粉末,可用作增欲催生的春药。因此,许多人物画的眼珠子都被抠掉了。多少人类智慧的结晶,就这样败坏在少数人愚昧的手中。(作者:高秋福)

责编:青朴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