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总策划郑佳明:从《雍正王朝》到《走向共和》

央视国际 (2003年03月25日 14:55)

  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日前(1月8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了盛大的开机新闻发布会。该剧以再现晚清民初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主要内,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为中国“找出路”为主题线索,着意塑造了诸如孙中山、李鸿章、慈禧、袁世凯、光绪、康有为等一大批全新的荧屏形象。为此,记者对《走向共和》总策划郑佳明进行了专访,郑佳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谈谈投拍《共和》的缘起,选择表现这段历史的初衷何在?

  从1895年到1924年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三十年。这是一个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和高涨的时代。甲午战争把中国打痛了,打醒了,打急了。民族矛盾压倒了阶级矛盾,全民族警醒奋起,知识分子,各族人民,满汉官员,海内外华人,甚至太后皇帝,王公贵族都激动起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今天,面临完成统一大业的中国人多么需要这种精神。这是一个改革和探索的年代。政治、实业、科学、教育、文化、宗教各种救国方案纷纷出笼。从器物到制度,从制度到文化:从改良到改革,从改革到革命;从立宪到共和,从共和到共产,中国人饮泪泣血,前赴后继,慷慨悲歌。剪辫子、禁缠足、改服饰、废科举、办报刊、兴学堂,新思想、新思维、新方式、新事物目不暇接,与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何其相似乃尔。这是一个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时代。巨型历史事件接踵而至,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孕育了宏伟的戏剧性冲突;光辉的英雄和伟大的人物层出不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雄时代。民族精英们不屈不挠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既有奋不顾身的探索精神,又有放眼时代与世界的胸怀;既有理性思考的智慧光芒,又开创了民主探讨方式的先河。正是他们,不断地把中国引向思想解放的大海,不断地引导中国攀登人类共同文明的高峰,形成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的汹涌波涛。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精神财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和生命,是永远照耀神州大地的灿烂群星。这段历史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蕴藏的巨大美学价值也是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源泉。所以选择这一段历史作为创作题材并不奇怪,问题在于我们想用一根主线把这段历史串起来作全景式、史诗般艺术再现,这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的不同在于敢去碰一碰这个大家伙。

  二、您作为《雍正王朝》的总监制之一和《走向共和》的总策划之一,那么它们二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

  多少有一点联系,我们之所以想做和敢碰这个大题目,除了前面讲到的理由外,一是《雍正王朝》的成功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二是因为做过《雍正王朝》后,有点不满足,播出时有人批评该剧歌颂封建主义皇帝,我们不敢苟同。外国人歌颂本国优秀政治家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这么矫情。但是我们感到中国历史电视剧对宫廷成官场戏流连多了一点,应该往前走,视野更开阔一点。《走向共和》不想写成简单的政治戏,希望搞成革命戏、改革戏、思想戏、文化戏、杜会戏,应该说思想内容上,从雍正的民本思想到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从改革集权到革命共和,这种变化也是策划主创人员创作心愿的体现。

  三、在策划这部戏的时候,你们有几分胜算?

  与《雍正王朝》相比难易如何?如果说《雍正王朝》的创作是非常难的话,《走向共和》是难上加难。《雍正王朝》脚下有两座高峰,冯尔康的〈雍正传〉和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使剧本的创作建立在史学和文学成果之一上,《雍正王朝》这样的题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一而不可再的。而《走向共和》几乎是拔地而起,史学对这一段的研究正处于调整期,异彩纷呈,让人莫衷一是;文学上几乎没有力作。《雍正王朝》主题集中,冲突集中,线索单一,人物命运悬念突出。《走向共和》人物众多,关系极端复杂,无一主要人物命运贯穿始终,剧情发展阶段性强,容易出现松散断档问题。至于人物评价、事件看法、艺术表现几乎可以肯定会有争论和批评,只能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来宽解了。好就好在我们谋了事。 (记者布衣卿相)

责编:段俊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