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 | 经济 | 证券 | 农业 | 主持人 | 科技 | 教育 | 留学 | 健康 | 旅游 | 国家地理 | 西部 | 台湾 | English
军事 | 视听在线 | 综艺 | 音乐 | 电影 | 电视剧 | 舞蹈 | 戏曲 | 环球 | 体育 | F1 | 篮球 | 足球 | 运动休闲 | 奥运 | 中文国际
论坛 | 网评天下 | 电视批判 | 线上故事 | 在线主持 | 少儿 | 动画 | 文化 | 书画 | 历史 | 民俗 | 时尚 | 生活 | 广告 | 电视大赛
>> 华夏纵横

亮出高原"蒙古包"的神韵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7日 17:59

  有人断言,在新的世纪里,文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的民族凝聚和鼓舞力量会更加突出。通海兴蒙蒙古族乡的思考与实践,正在印证着这一论断。

  作为云南省蒙古族主要聚居地———兴蒙,被称之为“飘落在红土高原的蒙古包”。

  这蒙古包从何而来,它与北方辽阔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样吗?兴蒙蒙古族与北方蒙古族有什么异同?一直是外界期望了解的问题,虽然有不少报刊作过介绍,有不少学者亲临考察并著书评说,但人们还是很想亲自感受一番,即使是兴蒙地处一隅,远离交通要道的岁月,每年以各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赶来的人就不算少。对于这种现象,兴蒙人过去并没有特别看重,除少数乡领导嗅出了其中的文化含义之外,一般人不以为然。

  改革开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战略以来,伴随着玉通高等级公路穿兴蒙境内而过,和全乡各项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兴蒙不再偏僻,前来观光、采风、考察的人成倍上升。随之,兴蒙人的文化自信、文化思考也变得格外强烈而深刻。他们不再满足于懂得自己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而是萌发出了挖掘、保护、开发、利用云南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发展自己的愿望。乡长王进军,原乡党委书记,现通海县民宗局长奎来团告诉记者,我们兴蒙的历史文化,就是云南蒙古族的历史文化。700多年间,由游牧———渔民———农民的漫漫历程及所形成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是极其独特的,又是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如果不把它充分地挖掘出来,展示开来,便是愧对前人,愧对子孙,也是对兴蒙最大优势的弃置。

  深刻的认识,清醒的判断,所催生的是果敢与决心。首先,乡党委、政府采取积极姿态,为使兴蒙成为通海县以秀山为重点的旅游线上的亮点,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兴蒙与新平腰街一道,进入全省民族文化保护试点行列。为此,乡上于本月新组建了云南蒙古族历史文化文字图片、渔具与文物、服饰习俗、歌舞体育4个收集小组,开始了空前的民族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展示宣传活动。乡领导说,不久,省市县的专家学者们就要聚会兴蒙,对其能否列入全省民族文化保护试点进行考察评估,我们有信心凭借自身的文化历史厚度与独特,征服前来考察的饱学之士,实现目标。其次,制定出了“云南蒙古族风情园”建设规划。该园占地200亩,分4个板块建设,一是“辽阔”草场,蒙古包点缀其间;二是文物陈列室;三是竞技园,供人们开展赛马、摔跤、射箭活动,展示本民族歌舞;四是休闲、饮食一条街。供游人感受蒙古族的饮食习俗,酒歌,品尝其“太极鳝”等奇物食品。兴蒙人不仅有如上述一揽子文化思考和构想,而且上上下下都已行动起来。迎送贵客敬下车上车酒(北方为敬上马下马酒),唱迎宾送客歌,在不少群众中进行了多番演练;三年一届的“那达慕”大会和每年一次的“鲁班节”,次次如期举行;自发地参观“三圣宫”(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塑像所在地),缅怀先人,熟悉本民族历史的活动,已经开展了好些年;从内蒙古艺校毕业归来的七八个男女青年,结合兴蒙人文化地理编演的云南蒙古族歌舞,许多人都会来上一段。据说,仅乡文化站,就能表演20多个具有北方蒙古族韵味,又不失兴蒙人生活情调的歌舞节目。

  ……

  或许是为着加深我们的印象,饭桌上,乡长、奎来团,用深沉、浑厚的嗓音,一连给我们唱了分别用以“表达心意,祝福快乐,祝福健康长寿”的蒙古族酒歌。末了,还纵情高歌一曲滕格尔的《天堂》,唱来更是动情、投入,仿佛是要将数千里之隔的草原与高原连在一起。

(编辑:王京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