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首页

在上海追逐梦想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22日 11:55

  主持人 李红:近年来,有超过30万台胞聚居上海及周边地区,他们在那里生活工作,追寻着梦想。新春已至,让我们去看看前台湾东森电视台主持人童中白在上海如何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是谁把苏州河边的废旧仓库改造成一个充满艺术创意的工作室?而曾经活跃在银幕上的杨惠姗和张毅是如何用琉璃来装点她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空间,看看他们在上海的生活。


  新春的上海,呈现着都市的繁华和节日的悠闲。白天人们漫步在黄浦江边,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商场里人群熙熙攘攘,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夜晚,华灯初上,上海外滩霓虹闪烁,整个上海沉浸在新春的妩媚之中。在最近十年中,上海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有台商投资的一份贡献,有超过30万的台湾同胞聚居上海,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带着自己的才学、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这里,渴望展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在他们中间,有一部分台湾文化人受到上海文化氛围和商机的吸引而来,他们渴望在这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展示才华、实现梦想。

  曾经在台湾东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的童中白女士也是他们中的一员。2002年,童中白女士随丈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上海安家落户,开始了中年创业的历程。当年在台湾东森电视台,童中白女士以犀利的语言和敏捷的思维主持着黄金时间的谈话节目《新闻讲明白》。

  2002年童中白女士移居祖国大陆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电视梦,她利用自己在台湾多年积累的主持电视节目和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从事两岸的电视交流。2002年,她协助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赴台湾采访了台湾知名人士赵少康、李庆安、林洋港等人,2003年年初,她应邀在台湾中天电视台直播的台商“春节包机”的节目中担任在上海现场的节目主持人。

  我是童中白,欢迎各位来到我所在的上海的现场。

  在新春到来之际,她正积极筹划制作一些介绍祖国大陆文化、民情和经济建设的节目,好让台湾的观众更多地了解大陆。

  上海洛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中白:这个节目我希望除了能够在台湾播放之外,其实我想是面向全世界的华人。

  童中白女士的家在上海青浦区的久事西郊花园,这里是上海最早的一个别墅区,他们一家在2002年花了150万元人民币买下了这幢2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别墅。

  目前,她的两个孩子在上海的寄宿制学校读书,平时童中白女士和她的先生都忙于各自的工作,一家人聚少离多。但每到节假日,她都尽量陪伴先生和孩子。她称家是她的“心灵补给站”。

  上海洛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中白:看我现在这个房子,东西好多哦,其实这是我把我台湾和美国的家都搬到上海来了,我回了一趟台湾,回了一趟美国,把我在台湾跟美国的家里面的家具通通搬过来了,都运过来了,海运、货柜、集装箱都运过来,然后所以我现在房子里面堆满了我的东西,这是我们在过去的时候,也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些记忆。我们都把它们带到上海来,然后现在放在这个自己觉得很喜欢的居住的这个家里。

  与很多来自台湾的同胞一样,童女士已经开始融入了上海的创业生活,除了自己做些电视节目外,她还和她的先生以及另外几个台湾朋友合伙设立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这个名为“青蛙小站”的公司坐落在上海动物园旁边,正像它的名字一样,“青蛙小站”有着田园般的优雅自然的环境。

  上海洛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中白:我们有五个合伙人,我们都是台湾来的。但是我们各自的专业都不同,我自己是传播行业,我先生又做体育事业,那我还有其他的朋友是专门做农业方面的科技的,所以很多的两岸的资源我们在做一些整合。像才在两个礼拜前,来自台湾嘉义的阿里山的这些茶农有20几位就在我们这里,我们就给他们做了一个简报,有关于上海商情的介绍,还有整个中国大陆现在有关于茶叶方面,或者一些农产品方面,目前跟台湾所接触的一些情况,目前市场如何,价格怎么样,未来如果在这边设点的话,他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事情。


  从童中白女士的“青蛙小站”出来,面对节日中如织的车流和人流。你会感到这个都市的繁华。穿过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的丛林,来到缓缓流淌的苏州河边。你会发现一些与这座现代化城市有点不相称、外表陈旧的大型建筑,这些是数十年前建造的放置货物的大型仓库。从外表看,它显得陈旧,但走进里面,你会看到别样的天地,来自台湾的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先生的工作室就在这里。

  登琨艳先生的这个工作室坐落在南苏州路1305号,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是当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粮仓,建造于1933年。登琨艳先生1990年来上海前,已经是台湾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 “旧情绵绵咖啡厅”、“现代启示录啤酒馆”等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多次获奖,声名大噪。来到上海后,他为上海设计了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纪念馆, 2002年的得意之作是为台湾歌星张信哲设计了名为 “三千院” 的餐厅。

  1998年夏天,登琨艳先生独自一人骑车看到了苏州河畔绵延数公里的数十个旧仓库,他以建筑设计师的眼光看到了这些旧仓库的空间之美,毫不犹豫地以每年30万元的价钱租下了这个旧仓库并把它改造成他的工作室。

  在上下2000多平方的空间里,他拆除了部分楼板,让空间不规则透光,大厅里摆上了明清家具,墙面保留粗糙的质感,只在小吧台、大门使用了后现代的生冷白铁和钢板材质,在大厅两侧则是放置着电脑的现代化设计室。这就是登琨艳先生的工作室--一座“文化梦工厂”。

  从登先生的工作室向外望去,是高架桥和桥上流淌的密密的车流。转身回望,是宽敞宁静的工作室,空间里弥漫着悦耳的交响乐和咖啡的浓香。登先生告诉来访的记者,虽然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但他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是独自一人在这里度过的,一来他是喜欢这里恬静的感觉,二来他说自己的设计要有所创新,自己还须更努力。

  大样环境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在台北,你就是跟台北竞争而已,所以在台北竞争你出色反而容易,而在上海你是跟国际竞争,你必须做到真正的好,你才有可能站上那个舞台。

  走到工作室二楼的平台,可以隔河看到对岸的高楼大厦,而走到对岸看这墙壁斑驳的建筑,让人们能够看到上海的过去与现实紧密地连在一起,也让人们感受到时间在建筑艺术上的流动。

  随着登琨艳先生在旧仓库中开辟工作室,引来一批喜欢怀旧的艺术家纷纷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在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100多个,聚集了1000多位艺术工作者。

  登琨艳先生在上海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空间。而1995年来上海定居的张毅、杨惠姗夫妇却是在用琉璃来装点生活和事业的空间。

  张毅和杨惠姗,一个是台湾著名的导演,一个是台湾70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张毅曾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新电影浪潮”中的风云人物,导演过《我这样过了一生》、《玉卿嫂》、《我的爱》等多部有影响力的影片,在这些影片中,杨惠姗永远是女主角,她曾连续两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从1986年开始,张毅和杨惠姗双双退出影坛,开始从事琉璃创作。

  琉璃工房志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张毅 :我觉得我只是把这个材质当成一个媒介,透过这个媒介要说我们想说的话而已。

  琉璃实际上是运用脱蜡铸造法,融合各种颜色混合烧制的含有氧化铅的水晶玻璃,由于琉璃作品晶莹剔透,色彩艳丽,从小就喜欢美术的杨惠姗自从开始接触琉璃就欲罢不能。1987年,杨惠姗与张毅在台北成立琉璃工房,1996年他们来到上海设厂,并陆续开设了9家艺廊,目前他们的琉璃作品已经销售到美国、日本,年产值达6000万元人民币,并且还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长,一些作品还被一些博物馆收藏。

  琉璃工房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惠姗:我想琉璃这个作品创作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满意的作品我情愿让自己一直都处在一个不满意的状态,也许会让我自己的创意能够更往前走。

  现在,他们又把对琉璃艺术的痴迷倾注到他们在上海新天地开设的餐厅里。在这个名为“透明思考”的餐厅里,每一个角落,包括吧台、桌椅、天花板,甚至洗手间的装饰都揉进了琉璃艺术。

  记者是白天进入餐厅的,但一进去就给人梦幻工厂的感觉。

  琉璃工房志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张毅:我们希望你人走进来了以后,你就觉得把外面现实的世界给你隔离到外面去,甚至让太阳光都进不来,所以你走到里面,你觉得走到一个不知身处何处的一个,很幻觉一个感觉。简单说,就跟摄影棚一样,跟拍电影一样。

  不知他们是在这个餐厅里延续着他们的电影之梦呢,还是电影和琉璃艺术成就了这个餐厅?也许这就是杨惠姗和张毅理想中的生活空间。

  主持人 李红:无论是努力将大陆的现实展现给台湾观众的童中白女士,还是享受上海闹市中宁静的空间之美的登琨艳先生、抑或是用琉璃构筑生活空间的张毅、杨惠姗夫妇,他们都在这个新春中实现着希望和憧憬。他们在上海生活现状以及中年创业的人生经历,也许能给那些后来人一些启示。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祝各位新春愉快!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欧阳群张军军 摄像:雷昊)

(编辑:王京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