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体育频道 > 特约评论 

呼唤“中间人”
2000年12月21日

    曼谷之行对中国足球队来说收获不小,拿了亚军,更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在今后并不算长的时间里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四场比赛,打了三个半场好球。国脚们的表现差强人意,球迷不满意,球员着急,米卢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思。不知老先生是否意识到,中国队此行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场外的、非技术的。从场面上看,中国队在对手紧逼下往往不知所措。不是失误,就是回传贻误战机。技术、意识不如人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球员的心理在作怪。中国球员有个怕担责任的痼疾,球来了先考虑别在我这里丢球,至于能否给对方球门造成威胁是倒在其次。如此思路难免中场不疲软。然而这些深层次原因米卢恐怕很难看出来。

     中国球员还有一个致命弱点:越是大比赛、越是压力的比赛就越容易紧张,越容易出现心理变化。无论是霍顿还是米卢,来到中国都致力于改善中国球员的心理状况,尽管方法不同,但他们无疑都找到了中国足球的软肋。但是,霍顿的办法最终被证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米卢“享受足球”的理论似乎也没有给球员带来轻松。看看中国队员在泰王杯赛场上沉重的脚步,你能感觉到这是在体味足球的乐趣吗?

    还有一点颇令人担心,泰王杯期间一再传出教练与球员的矛盾。据说米卢在平常是一个很容易交流的人,但在学术问题上他又十分在乎自己的权威。因而一旦有球员对他的战术提出不同意见,他就会用他的权利给队员点颜色看。黎兵、张恩华、申思都在类似事情上体会到这种冷遇。实际上队员能在战术上拿出自己的见解,正说明他在努力思考,说明他强烈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卢的做法有点小气。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队员表达不同意见的态度比较偏激,而这其实也很正常。我们的球员文化根底不深,表达能力也有限,让他委婉地、或者艺术地发表意见的确勉为其难。

    于是就有了一个沟通的问题。如何让米卢了解这些“中国特色”,既而或理解球员,或更加有的放矢地改造球员,需要一个中间人。这个人可能是领队,最好是足协的领导,因为米卢很清楚哪张嘴说出的话分量更重。日前中国足协成立了世界杯工作组,足协几位领导在其中挂帅。但愿其中能有一位沟通教练与球员内心世界的“中间人”,后勤、外事、情报等等工作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球队本身,因为球最终还是由他们来踢。

  
 

作者: 梁悦 来源:央视国际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