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涛:古希腊的强健思想家  

    去年去希腊,在雅典某公园里见到一尊雕塑。那是一个肌肉饱满、健壮如运动员的男人形象。雕塑下面有一块刻了几行字的牌子,想必是雕塑中这个主人公的介绍。都是希腊文,看不懂。问一个路边的行人。他讲给我听这是个什么人。他英语不大流畅,发音也不是我所习惯的形式,所以只听了个大概。但这个雕塑的形象是个古希腊思想家,这一点还是听得很明白。   
    后来又陆续看到不少的人物雕塑,在不同的地方。那些在希腊颇有名望的人物,无论以什么而著名,在雕塑中的形象都是健壮、挺拔,有着运动员一般饱满的肌肉的线条。也许,雕塑不见得就是主人公真实形态的写真,但有一点应该很明确:在希腊人的意识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同时应当是身体强健的,智慧的头脑与健康的身体合而为一,不可分割。   
    不禁就想起了咱印象中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们的形象。几乎都是一付清瘦的身条,即便不说是病恹恹的,至少和健壮是不大挂得上钩的。屈原和杜甫就是典型。孔老夫子倒是神态安详,不像总在生病的样子,但肯定也不会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型。似乎头脑发达的智者,就只能配一副骨瘦如柴的身躯。肢体健壮的人,顶到天了,也就是梁山好汉,还多半有勇无谋。   
    这样的差别,估计能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上找到答案。   
    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对体育精神的张扬。这是我的一个研究东西方体育比较学的老师告诉我的。这样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到今天。   
    中国也有武术,同样源远流长。但基本不在咱古代主流文化张扬的范畴之内,有点“在野”的意思。跟人家那种浩浩荡荡全民崇尚体育运动的情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咱知道了,体育是个好东西。不光强身健体,而且培养人的品行与性格。中国现代体育思想家马约翰先生五十年代在他所执教的清华大学提出了一句著名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将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与为国家做贡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一句伟大的革命性的口号。毛主席也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是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可见,咱老一代革命家们也是很重视体育的。而且他们还都身体力行。包括80多岁还在北戴河游泳的小平同志。   
    可在同时,咱的有些宣传又似乎在把人们往另一条路上引导。看看那些榜样们的报道吧。大多数都是为了事业牺牲了健康,不少人鞠躬尽瘁,抱病在身,最后英年早逝。鞠躬尽瘁肯定是值得学习的,可英年早逝恐怕不应该效仿吧。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要当个科学家,所以尤其喜欢看科学家的事迹。蒋筑英、张广厚他们都英年早逝了。陈景润在后来的年头里也是身体很差,不过六十多岁也去了。多可惜啊,这些才华出众的科学家。我景仰他们的成就,又多么希望他们都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更多的成就啊。   
    不是说不该宣传这样的榜样,而是应该在宣传他们的同时,再多宣传一些以健康的身体为工作的本钱,同样成就巨大、贡献非凡的榜样。   
    榜样里面肯定也有热爱体育,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人。可在报道中,很难看到这方面的描写。也许是为了突出他们在事业上的追求和奋斗,而把他们的体育生活有意忽略掉了?   
    我的一个老师是国内知名的体育社会学家,他曾主持做个一个课题,其中包括对普通人体育生活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着运动习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最大的群体,恰恰是“不健康”人群和老年人。也就是说,很多人是有了病,有了健康的危机感才意识到要运动,要锻炼身体。比赛场观众席上摇旗呐喊、狂热兴奋的体育迷中,有多少比例的人是在生活中有运动习惯的人呢?恐怕不是太多。舍得花大钱让孩子学音乐、学美术、上奥校的家长,有多少愿意为孩子也花钱报个体育培训班呢?不知道。   
    现代人喜欢说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缺少体育锻炼的生活应该不叫“有质量”吧。好在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多。   
    普遍缺少体育运动意识,肯定跟媒介和社会文化的引导有关。在这方面,我们这些搞体育新闻工作的人,都该检讨一下自己了。   
                                   2002年4月7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