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跟着车手一起走

上午9点过,从西宁出发,向青海湖方向前进。

上路车辆按序号排成一个长队,最前面,是开道车,然后是裁判车、运动员车辆、各代表队装备车,在后面是急救车、收容车、记者车、器材设备车……组委会派给我们的车,是第105号。前面的车子开出去半天了,我们基本处在断后的位置,跟着往前走。
出西宁没多远,就开始爬山。盘山路上,望见前头的车辆就在我们头顶上开。半道儿,有车停在路边,里面下来的人背对山路,面朝山壁,看了一眼,赶紧把头扭回来,憋不住笑--感情是在"方便"呢。

一路人烟稀少,间或有三三两两的群众立在路边,喜滋滋的看着车们从眼前一辆一辆开过去。有一处坡上,站了十几个身穿橘黄色坎肩儿的工人,像是公路维修工,不停的冲车队挥手,脸上是安详而快活的神情。车队长达好几百米,在山路上跑得又不快,他们要招多长时间的手啊!

路边的景色不断的变化,时而是光秃秃的石山,时而是青黄的草甸,时而又是荒寂的沙漠……几乎看不到树。有一段,是沿着一条河道在走,几乎是干涸的,大大小小的卵石,最中间有一股一、两尺宽的细瘦的水流。云在天上飞,投在山坡上大片大片乌青的云影。

山里的路不好走,颠得厉害。我在颠来簸去中沉如梦乡。梦里还听见孟庭苇悠悠的唱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司机师傅放的磁带。要是天上的云都变成雨落下来,这片广阔的土地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荒凉了?

随着上路的时间越来越长,停车下来"方便"的人也多起来。快到共和县的时候,我们的车子也停在了路边,不过,不是为了"方便",而是听见车轮发出了异样的响动。师傅下车一看,原来是轮子上的螺丝松了好几颗。多亏发现及时,要不然半道上一只轮子飞出去,我们恐怕也要飞了。

今天赛段的起点是在共和县的倒淌河镇。比赛开始前,简单午餐。吃的是组委会统一配发的方便食品,用纸袋和可降解塑料餐盒装着,可见有环保意识。不过,有极少数同志环保观念不太强,将餐盒、矿泉水瓶子、榨菜包装袋等等随手扔到了路边。我和如亮拎着纸袋一路捡了三大袋,准备和其他垃圾归作一堆,等后面负责收垃圾的车子收走。一回头,看见两个当地少年正在翻垃圾,估计是想看看有没有可以用的东西,这情景看得人心里不大好受。我们走过去,把他们抛到一边的瓶瓶袋袋往回捡,还没捡完,少年又把几个矿泉水瓶子扔了出来。我说:"别这样啊"。少年红了脸,跟逃似的跑开了。我站在路边,一边觉得有点后悔,不该说话声音太大,吓着了人家,一边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难过。

远远的,看见一堆彩色气球飞上了天,知道车手们出发了。车队又尾随着一辆接一辆往前走。路是新铺的柏油路,据说本来是今年10月才能完工,为了迎接比赛,加班加点,赶在一个多月前提前竣了工。这也算是车赛对当地基础建设的一种促进吧。

今天的赛段全长80多公里。弯路的时候,看得见车手们在烈日下前行。我们坐车久了,都觉得乏,车手们却始终以大约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在高原上骑行,那种体力和毅力……

下午2点过,到达终点--海北县西海镇。人群夹道,感觉是全镇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敲锣打鼓的,高高兴兴的跟我们招手。等我们的车到达终点线附近,完成比赛的车手们正在放松,他们体力真叫好,还骑呀骑的。

车手们入住了镇上最好的旅馆,条件自然不能跟大城市比了。美国队不开心,跟组委会提意见。可组委会也不能跟孙悟空似的变出几个高档房间啊,结果是几个负责人让出了他们略微宽大一点的房间。听说美国人依旧不满意,但条件明摆着就这样了。

我们住在招待所,有两人间也有四人间。木床,木桌上有电视,但插头有问题。没有窗帘。我们那层只有一间公共男厕所,女同志的得下楼。男厕所外面的楼道拐弯处是公共盥洗台,有热水。恩,这就不错。

往床头一靠,发现耳朵旁边热热的,原来这房间是24小时有暖气啊。大夏天的住在有暖气的房间,还真是头一回。想一想,也很自然,天气预报说,今天夜间的最低温度是零度。

晚饭去了离镇子10公里的金银滩,那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正举行着一个民歌艺术节。草地上搭了很多临时性的白底花帐篷,有些做旅馆,有些是餐厅。我们在帐篷里面吃了各种做法的牛羊肉,以及五花八门的面食,撑了个肚圆。面食中的一种,叫"花儿",用染了不同颜色的面调在一起做成一片一片的,确实很花,味道像小时侯吃的动物饼干。

技术小汪吃了一半不吃了,说是头疼。吃饭前他在草地上跑过一阵儿,大家分析说肯定是高原反应。刚到高原的人总会被叮嘱说不要剧烈运动。我们大张旗鼓的往嘴里塞东西的时候,小汪很沉默的坐在一边,耷拉着脑袋,孤苦伶仃的样子。吃完,出帐篷,小汪就吐了。看情况,这高原反应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赶紧找车找司机,送小汪回旅馆看病去。

路上,风刮得呜呜的,气温估计只有十度了。大草原上一片漆黑,天上的星星冷亮冷亮的。

大夫说,小汪没太大问题,吃点药就好了。我们也就放了心,乐颠颠的回房间,顺便在楼下买了两只大西瓜。"围着火炉吃西瓜",我们算是体会到以前在地理书上看到过的这种情况了,只不过不是围着火炉,而是靠着暖气,还穿着厚厚的防寒服。防寒服是这次组委会统一给上路的人发的,没有小号,我那件是XXL,套在我身上跟大半截睡袋似的,连手指头尖儿都给罩在里面了,暖暖和和的,感觉自己很幸福。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