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与静止   

书上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颗远足的心。以此解释这些年旅游人口的暴涨,而且,大家走得越来越远。
物质时代,光有一颗想要远足的心,似乎是不能够有足够的实力走遍天下的,至少难度是非常非常的高。我的一个朋友就是旅游的热爱者,每逢看见这个喜欢时尚衣着的同志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添置新装,我便知道他必定又有了新的旅游目标,正在积攒盘缠。
一个比我小八岁的办公室同事去年去了趟西藏,是用那种时下最流行的背包族的方式去的。今年春节又跑了趟越南。他回来之后两眼放光的跟我讲述他的旅途见闻,讲述行走中的红尘艳遇,讲述平淡细节中小小的然而又是深刻的感动。他讲述的时候用的是那种一般只出现在散文当中的句法和语言,这就使得他的讲述有了一种挣脱现实的理想主义的神采。理想主义的介入,是积极生活的一种标志,我觉得。
对多数人来说,游走不是为了追求,而是为了逃遁,我始终这样以为。我们身边不食人间烟火只追求精神享受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多数人的追求是在世俗社会中的,比如事业比如金钱比如爱情。因为绝大多数的追求都很难一帆风顺,甚至无法避免的纠缠着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节,难以进行得与失的决断。这个时候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方式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走。
走,就是出走。其实都不是永远的出走,不是贾宝玉似的绝望且看空一切的永不再回的出走。这种走其实是为了回来做准备,为了积攒一点力量等着自己转身杀个回马枪。
我就经常有逃遁的心理,身上的事情一多就想跑,无非为了一种解脱,尽管仅仅是暂时的解脱。记者这个职业,对我来说,它的很重要的一个吸引力就在于能够经常的名正言顺的把时间交给旅途,叫给一个陌生的至少也是半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地方,其实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很少有与你有关的盘根错节的种种关系,意味着你在自己的城市所要思虑的很多东西在那里都可以不加考虑。陌生还给你一种自由,让你可以适当甚至不适当的放纵。反正很少有人认识你,你基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所做所为会在无意当中成为你俗世追求中被埋下的一颗地雷。
同样是逃遁,或者说换个更好的词——同样是旅游,有人喜欢走,喜欢走着的时候眼前有流动的风景,喜欢行走之中自己把握自己脚步的那种主动,喜欢走得万分疲惫之后落脚时一个热水澡的快感。而另外一些人,和我相似,喜欢跑到一个地方后,不再走,而是静止。因为逃遁的目的既已实现,便不忍心再让自己尝受奔波之苦。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找个舒适的地方住下来,可以睡到自然醒,醒了晒太阳,晒饿了吃饭,吃饱了看书或者两眼发呆的瞎想,在我看,是最好的最幸福的逃遁方式。这个时候,自由不是在脚下,而是在心里。
支持行走的人说:行千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他们不管不顾的把脚步迈向不可知的远方,用自己对不可知的面对和穿越去证明自己的勇气,他们积极而主动的扑向一个又一个新鲜的风景,用崭新的发现去充盈自己的心灵。这样的过程让他们觉得跌宕起伏,觉得有一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激情。
我是懒惰的。生活和职业中的挑战是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动用头脑和体力去跨越。而一旦自己可以决定是走是停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停。静止下来是多么的好啊,可以用轻松去置换疲惫,可以用平静去代替波澜,可以把自己天生的惰性毫不紧张的释放出来。不去看江山如画、大自然鬼斧神工,有自由如流水的思想,万般风景已在心中了。干脆什么都不想也是好的,俗世之中的追逐已经让人绞尽脑汁,何不给自己的大脑留出一点空白的喘息之机?
游走,或者,静止,都有它的理由。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