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油画人物志•杨参军》

 

——绘画何为

CCTV.com  2007年10月15日 11:29  来源:《艺术品投资》  

  

杨参军作品赏析

 

 

画画何为?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的人,像一个有生命的芦苇,因为芦苇是脆弱的,但是有生命的芦苇在某种意义上它比宇宙还要永恒,因为它有思想,它可以想的比宇宙更遥远!

                                                ——杨参军

 

 

杨参军《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

 

这是沉寂了十五年在杨参军画室里的一幅油画,这也是十五年前杨参军最重要的一幅作品——长达4的历史题材的画卷《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在一开始跟我导师探索历史画创作的时候就有一个主导思想。这个主导思想就是我们都不希望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再现某一段历史,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个历史的描述,来创造一种新的历史画的样式。

 

然而也就是这副画后,杨参军就再也没有画过历史体裁的作品了。也就是这副画改变了杨参军对艺术价值的判断。走向了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

 

1978 年杨参军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高等美术院校中的一名本科学生。在中国美院,杨参军接受了系统的基础训练。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开始接受的是写实绘画的训练,主要是受俄罗斯绘画的影响。

 

毕业后,杨参军被分配到老家当一名美术老师,但内心渴望继续学画的想法,一直

挥之不去。终于,在1988年杨参军再次踏入中国美术学院的校门,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蔡亮先生的研究生。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在我导师的启发下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所发生的那段难忘的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我们就研究了那一段历史。所以那个时候就画了戊戌六君子这个历史画带有悲剧色彩,带有一种悲悯的对于时代的一种悲悯的,一种思索。

 

杨参军《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

 

就这样,杨参军就开始了他第一张历史题材画的创作,这就是后来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的《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戊戌六君子祭》获奖之后,提高了杨参军在历史题材创作上的热情,紧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创作了一幅4长的历史画卷作品《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但是在展览后,有人提出了历史真实性的质疑。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其实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回忆那个时段,内心也充满着这个感激之情,当时虽然天气不热,但是我浑身出冷汗,一个老画家就问“你对历史画,表现历史画这个主题,你觉得可以用任何一种手法吗?”他很激动,他说“南京大屠杀我经历了,不是你画的这种样子!”

 

质疑的声音迫使年轻的杨参军坐在画布前,从新思考着自己的艺术方向:确实,历史应该是真实的,那么绘画有精确再现历史的义务与能力吗?杨参军苦苦追求的,自认为是一条宽阔、光明的探索道路突然变地模糊并且没有方向了。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当摄影术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当我们的镜头可以记录下,我们所发生的事件的情况下,我们去用绘画用绘画来表现那一段历史,我一直以为可能有它的局限性,或者有它的不足。

 

此时的杨参军感受到了隐伏着的危机,该画什么、该怎么画?没有人能告诉杨参军答案。但内心渴望画画的他,并不愿停下画笔。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那个时候觉得眼前没有东西好画了,历史画不画了,眼前没什么好画了,写什么就是习作,习作又不是创作,那时候是那样一种观念,那么什么是创作呢?就是你必须要组织一个画面,然后这个组织,要有一定的因素。所以那个时候呢,苦思冥想就想不出来,跑吧!

 

与那时的很多人一样,或许原生态的生活情景能带来新的灵感和叙述方式?他去过西南边陲的苗寨,三次入藏,在雪域高原寻找视觉的宝藏。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我拍了数千张照片,因为我看到第一次进西藏看了一个牦牛上骑了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整个油亮油亮的从远处过来的时候,我感觉到是一座山,慢慢移动过来。牦牛啊,那个感人啊,在我们当下的杭州的地方我感受不到这个东西,所以我很激动。我就呱叽呱叽就拍照片。拍完了以后我洗出来,感觉怎么,那个油腻腻的感觉洗不出来。照片上显示不出来,但是毕竟能让我回忆,因此我拍了很多照片,我就把那个照片累计组合,给它这张选一个天,那里选一个牦牛,这里选一个老太太,我把它组合成一个,画了两三年这样的风俗。

 

然而,依靠记忆绘画,始终让杨参军激起不了内心表达的冲动。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我觉得我画几张之后我内心就空虚了,因为我只能靠回忆画。一个是照片上的图象,一个是我回忆,我回忆我在前不久,我视觉的体现。但是那个回忆呢,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苍白,我就觉得我无力再画下去了。

 

当杨参军面对自己依靠记忆,组合描绘出来的画面,他被自己的画面激怒了,一直把画画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杨参军放下了画笔。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突然感觉自己画的画是如此的俗套,如此的老套!和今天我们看到的那种对形式追求的那种轰轰烈烈的那种境遇又是如此的不协调,所以有时候感觉自己完了,不要画画了,算了,歇着吧。

 

上苍垂青了这位视画画为生命的年轻人,一个日后将对杨参军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华裔法国画家、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的倡导者司徒立。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其实司徒立第一次来讲学是1991年,我听到过他的讲学,我也感觉他讲的蛮有意思,他讲的有意思,他不是从绘画的审美去谈绘画本身,不是从绘画的技巧去谈绘画本身,而是从思想从人的思想,从哲学去谈艺术本身。我觉得使我耳目一新,那个时候就有一个愿望,我希望了解具象表现绘画它的含义。另外一个我渴望去西方去看一看。

 

19949月,杨参军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了他在欧洲的艺术考察之旅。罗浮宫、奥赛美术馆、巴黎市立美术馆、蓬皮杜文化中心以及巴黎画廊区,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安格尔的古典绘画;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派绘画;以及当代画家的观念艺术、装置、全息影像、涂鸦绘画,这些让所有画家魂牵梦绕的图像,此时历历在目,举手可及。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我自己未来怎么走我不知道,还是有点茫然的。而且看完了以后,反而更绝望了,这个绝望呢我说这个绝望,如果我要去探讨去画写实语言的话,一辈子不睡觉我也赶不过西方写实语言的技巧。那么如果从表现性的语言上来说,他们也都做的差不多。从观念上来说他们已经基本上从绘画形式语言翻新到挂一块花布就成为观念艺术。那我还有意义吗?我的存在还有意义吗?所以我说更绝望了,因为在国内不看,还觉得自己在做了一些大事情呢,一看都叫人家都做完了,我怎么办呢?所以一开始感觉,真的是很绝望觉得出来以后回家该干啥干啥吧,别画了,画啥画,没什么好画的。

 

八年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那点自尊已经荡然无存,杨参军意识到,对于油画而言所有的可能性似乎都已经被推向了极至,留给后人的发展机会几乎是零,杨参军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心灰意冷和沮丧过。他来到了司徒立的画室。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就在这种情况下呢的确是我和具象表现绘画第二次的遭遇开始了。因为第一次是淡淡的,司徒来讲学我听听,噢,蛮有意思的。那么第二次呢,我就想我要认认真真地去了解一下具象表现绘画方法,它到底在今天的情景中,它要干什么?反正我一无所有,这就是我的心态,我一无所有,我从零开始,我从头开始画,我有这样一种心态,我在接触到具象表象基础方法的时候,我很坦然,因为我本身不富有,我是个穷光蛋,我从零开始,没什么了不起的。

 

具象表现绘画是一种绘画方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种流派,它强调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既不是那个模仿的客观世界,也不是那个谁也无法认知的陌生的主观世界,而是一个内心体验过的世界,由于它与当代哲学,特别是现象学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使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品质,被称为学术的绘画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我觉得这些画家给我们展示出来的作品有一种活脱脱的生命力,它不是泯灭绘画本身而是发展了这个绘画本身,它不是重复过去的历史,而是开启了新的一种可能性。我觉得,有一种鲜活的活脱脱的一种生命力,我认同它,因为我也是画家。

 

寻找到真真解决自己内心需要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杨参军对模仿的、与传统割裂的、缺乏实际内涵和从形式到形式的方式,具有强烈的排斥。具象表现绘画就是用身心去接触自然,用双眼去直观事物,重视写生。杨参军与具象表现绘画的遭遇就像冥冥中注定一样,他就像饥渴的孩子似的,如痴如醉的吸吮着甘露。回到视觉就是回到目光所及之处,回到事物的本身,回到视觉主体与视觉对象——人与事物的遭遇之处。逐渐的,杨参军的画笔,他的眼睛以及他的内心体验融为一体。1995年以后,杨参军的画发生了质的裂变。过去长期困扰他的“绘画主题”情结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在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的引领下,杨参军深刻体会带了绘画的快感。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愿意在今天的这个状态里面去做画,因为今天的做画状态里面它有一种紧迫感。当我去写生的时候,我有一种紧迫感,那是一个现场,我当事人在现场面对对象,面对自然的时候,不管你是画风景,还是画肖像或者是画静物。你都会有一个紧迫感,你老是担心这个有一种无法把握的那样一种焦虑感。因为在场,我愿意在当下忍受那种焦虑,因为只有焦虑我才投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容易进入一种状态,当你把自己的意识完全投射到这个对象之中的时候,你才能做到一种忘我!

 

从少年得志到内心迷茫。从极度失落到寻找回内心归宿,杨参军历经自我否定到自我重塑,就像一位苦行修者皈依了具象表现绘画殿堂,他终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当我画画的时候我之所以享受它的这样一种快乐,我觉得这样一种快乐比我做其他事情都要有意义,因为它能让我忘掉我活着的意义,我全身心的投入,我感觉到自己是畅快淋漓的。

 

杨参军 具象画肖像系列

杨参军《鱼》

 

近年来,杨参军画了大量的静物画和人物肖像系列。这些画作让我们的视觉领受了生命流变的过程,以及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站在这些画面前,最强的感受是:我们如同杨参军一般直面这些场景、这些静物、这些人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感到:我们身在其中。这并不是因为某种酷似逼真的效果包围和牵制着我们,而是因为当我们关注这些画作时,婉约感受到杨参军的在场,并在这所在之中,体会那我们自己身上被诱出的某种恬淡的自然本质。画画为何呢?

 

 

 

责编:张曦健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