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CTV指南频道 > CCTV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展播 > 正文
1987年仲夏的一天,北京王府井书店,从南方出差到这里的一位军人买到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书中收录有一篇报道《日军签降一幕》。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时隔十六年后的2003年,中国画坛出现了反映《日军签降一幕》的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这幅油画的作者就是当年在王府井书店买书的那位军人、油画家陈坚。
陈坚现就职于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当时他并没有想到,那本书里的一篇报道,会让他获得一个重要的题材,最后创作出了一幅大型油画作品。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我是搞创作的,基本上喜欢收集一些跟创作有关的资料吧。买到了这本书。其中《日军签降一幕》。当时我翻了一下,翻了一下看了一下内容,这篇稿子不长,但是我感觉到,好像能画一幅画。
然而令人们想不到的是,这幅作品的酝酿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竟长达六年,从动笔到完成又历经十年,并先后两易其稿。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那么前六年主要就是收集创作素材,包括收集到这些当年受降档案的这些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然后6年以后,应该说是1993年,1993年开始去搞,那么从开始正式动手创作到第二稿完成,这个时间段是10年。那么中间画过两稿,平均一稿是5年,如果这样算的话是16年。
陈坚在当今画坛的影响,与一幅幅优秀的历史题材的巨幅油画紧密相连。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有他创作的《天京保卫战》,南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有他创作的《1949年春:进驻总统府》,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有他创作的《攻占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史馆有他创作的《毛主席与抗大教员谈话》、《邓小平在二野军大讲话》等。
然而作为创作了这样一批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油画家,陈坚当初却是凭借一幅小小的木刻版画而成名的。那是1972年,陈坚还在江苏省军区工作的时候。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担负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守卫任务。陈坚创作了这幅版画《夜巡》,它表现的是大桥守卫者们在江面巡逻的场面。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油画家陈坚:我当时就在南京长江大桥那个护桥部队生活一段时间,当时主要这张画的画面效果,就是是取了一个从江面这个角度,抬头这个看长江大桥这么一种角度。当时在所有反映长江大桥摄影作品以后,还有其它美术作品也好,这种角度是很少用的。
当年
这幅《夜巡》,参加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之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陈坚因此在部队闻名,人们认识了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年轻战士。故乡无锡,是陈坚受到绘画启蒙的地方,当年家乡流行一种碳粉画,陈坚祖父的一位朋友就是从事碳粉画创作的。童年时代的陈坚,经常被祖父带去看那位朋友作画。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那个年代,因为照片放大还不太普及,就是请人家用碳粉画来放大人像,大部分都是画遗像。所以正好我爷爷有这么一个朋友,所以我好像是在这个时候,就是喜欢上这个画了。回来反正也就是在我们家的地板上,就画一些,用粉笔画一些,我在白天,在马路上见到的一些情景,包括画汽车啊,画一些人啊,马啊,包括我能画一些各种各样的帽子。
上学以后,陈坚在美术课上的习作,经常会得到老师的夸奖。陈坚的祖父似乎看出了陈坚具有绘画方面的天赋,因此对他寄予厚望。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我爷爷跟我说,拿了一本那个丰子恺画册,他说你应该画这样的画,画国画,几笔就能画出来了。
但陈坚没有按照祖父的愿望去发展,他的兴趣转向了油画。读书之余,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临摹别人的油画。后来到苏北农村插队,陈坚开始了油画创作上的一些初步尝试,领袖像是他在那一时期接触最多的题材。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这些都是当时的一种时尚,(画)很大的主席像,挂在墙上。给一些农村的一些单位,也画了一些主席像吧。所以锻炼很大,对我现在回想起来,对我以后画大画,画油画,还是有锻炼的。
1970年底,在江苏省军区录取的文艺兵名单上,一位来自苏北农村的知青,名列其中,他就是陈坚。
入伍两年后,陈坚第一幅产生影响的作品《夜巡》便问世了。
1973
年,这位军人的英姿出现在江苏省发行的新年年历上,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是陈坚所创作的油画作品《我为祖国守大桥》。带着这份收获,陈坚于第二年来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
毕业后,他走进了南京军区的机关大院。这是紫金山下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院,曾是刘伯承元帅主掌的解放军军事学院所在地。
在这里,陈坚开始接受一些重大军事历史题材的创作任务。《淮海大战》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幅作品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当时是按照我们这种学校的一些方法,就是每个人物都应该按照这个找模特进行制作。所以在那个条件下,就是有时候自己穿上这个衣服,对着镜子自己画速写,自己画写生。然后再画到画面上去。
这幅完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之际的作品,荣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接下来他创作的《平津战役》,也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受到美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这是陈列于中国国防大学的油画《毛主席与抗大教员谈话》,创作于1990年。在这幅作品中,陈坚除了对毛泽东的神态举止进行精心刻画外,还对解放区以及来自国统区教员的形象,做了生动描绘。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怎么能区分国统区的这些来的这些教员,所以我就看了一些资料,最后我发现在我这个单位里,有一个人,那个头发也比较长一点,它是往后梳的,很光亮,符合这种好像国统区来的这种教员。所以我见了他以后,发现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我给他(模特)处理一个侧背。应该说我以后创作具体人物刻画的时候,好像从我个人来讲,找到了一种方法或者路子。
把淮海战役指挥者的形象,用油画表现,是陈坚心中由来已久的一个情节。1997年的一天,在翻阅淮海战役的相关资料时,当他看到五位总前委的照片后,陈坚形成了一个构思。这一年,他创作出了这幅《冬雪》,在这幅作品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指挥员的形象同时出现在了一起。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其实,淮海战役这个五个总前委,整个在战役期间,没有在一块从事这个这种指挥工作,我这张画主要想通过淮海战役总前委他们五个领导人以外,包括粟裕指战员、张震当时是副参谋长,然后是参谋长陈士榘,再加上这个就是刘伯承的参谋长李达,所以我想把他们这几位这个形象也展现给这个观众。
1999
年,在全国第九届美展上,《冬雪》摘取了铜奖。这是陈坚在全国美展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2007年初,《冬雪》的复制品被送到粟裕夫人楚青面前,老人看后非常激动。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她一下看出,这是刘帅,然后你再看一下呢,哎呀,这是小平,然后你再看呢,她就笑了,这是粟裕。然后人家就跟我说,他说,那你人家看画怎么没有一下子看到粟裕呢?我说那这就对了,她看得这个程序正好是符合我需要人家看得程序。
在《冬雪》获奖的那一年,反映《日军签降一幕》的油画,也在紧张地创作中。其实在1995年,这幅作品的第一稿就完成了,但陈坚当时觉得尺寸比较小,冲击力不够,所以没有急于拿出来发表。1998年,他开始画第二稿,历时五年后终于完成。
这是南京军区的大礼堂,陈坚的画室正好位于它的旁边。这座礼堂具有极不寻常的意义,1945年,中国战区的日军投降大典,就是在礼堂内举行的。然而出现在陈坚作品中的受降仪式,是在礼堂的外面。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我给它做了调整,把它调到室外,调到这个礼堂的门楼前面广场上,它是有八根柱子吧,立柱。它有一种中华民族这种站立起来的一种感觉吧,所以我们后面需要有这么一个东西来象征。
庄严雄伟的建筑下,是受降双方的主要人物、担负警戒的中国军人、进行采访的中外记者和各界人士,共计二百多人,它们的大小近似于真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悬挂于陈坚画室里的这些色彩各异的旗子,也是他在这幅作品里表现的重点内容之一。史料记载:当年受降会场上有联合国五十二个国家的国旗,依次排列。为了准确反映这个场面,陈坚求证了这些国旗在1945年时样式,然后制作出了这些实物。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你凭想像是没法画的,所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做,买了一些白布。按照图案自己画了一下,然后再按照我的那种角度,那种旗帜的这种方式,往上画。包括双方军人的这些军衔、领章。本身它这个受降大典特有的这个标记,臂章,还有一些军人的这些胸标,都得自己做。这样呢反映就是通过绘画,通过观览反映就很真实。
南京博物院,陈列着当年投降席和受降席的复制品,包括桌椅等。经过考察,陈坚发现,中国将领面前的受降席,比投降席大一倍,他们坐的是带扶手的太师椅,而日军降将坐的是帆布垫的高背木椅。这些细节,陈坚在作品中都一一进行了表现。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中方5个人,坐的椅子是太师椅,太师椅按照中国传统的,上面有花纹的太师椅。投降席总共是当时是7个人,7把椅子,它是一般的靠背椅,靠背椅下面的那个坐垫可能是里边有弹簧的,但是上面是一层那个帆布,细帆布。这是一个靠背椅,比较简单。
这位老人叫王楚英,家住南京,今年八十四岁,他与陈坚在一次纪念抗战的活动中相识。当得知陈坚创作的这幅油画即将完成时,老人专门到陈坚的画室来观看。那么他为什么对这幅作品如此关心呢?原来王楚英亲历了南京日军投降的那一时刻。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19岁的王楚英担任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时隔三年后的
对于王楚英老人的建议,陈坚十分重视,他查证了一些历史照片,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依据,但陈坚还是采纳了王楚英老人的意见,他认为,装备的完整,对于表现中国军人的威武形象,更有帮助。
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美术师、油画家陈坚:起码在这个会场上,他有一种军事上面的这种威慑力。所以我就不厌其烦,就是用自己的军毯裹了一下,做成背包,固定在背包上也重新按照这个模特,也重新在画面上做了一些调整。现在看来,他的意见,也是很对的,对画面的这种气氛,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3
年,这幅高2006年,这幅作品被授予南京市文化精品的称号。
在这幅作品之后,2007年,陈坚创作的大型油画《褪》、《兵.上将许世友》等又相继完成,最近它们已出现在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的全军八一美展上,陈坚笔下所产生的这种震撼还将继续。
责编:张曦健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