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网评天下精华区

中国距离世界大国有多远——陈述对中国崛起的几种观点(另类警察)
07月10日 12:41

  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期盼着历史给中国一个民族崛起的机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时,就有人预言二战的结束将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然而,中国并没有像人们预言的那样成为世界强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自此开始,但到了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时,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冷战结束后,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瞬间土崩瓦解,中国在顶住舆论压力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并未停止,多极化的世界趋势让中国崛起的话题再次被提起。在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上台后,尤其是香港回归更被认为是中国崛起的第一步。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距离一个世界大国还有多远?中国崛起的机遇真的到来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中外的学者和一些机构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和预测。归结起来大约有三类: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十几年甚至几年内会迅速崛起,这种理论盛行于国外,最终成为“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第二种观点比较悲观,认为许多天然的困难中国无法克服,中国崛起简直就是没有希望;还有一种折中但比较客观的说法,认为中国崛起是必然的,但是要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迅速崛起论”始于冷战刚刚结束之时。该理论的持有者从经济、综合国力等诸方面论证了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1992年,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以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将中国的经济规模扩大了几倍,说是已经相当于美国的45%。从此世界舆论有关中国崛起的报道就越来越多。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因此有关中国经济规模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最少的认为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是汇率的2倍,最多的认为可达5倍。即使按着2倍计算,199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可达1.8万亿美元,这已超过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力量;若按5倍计算则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除了经济实力增大的理由外,外国人认为中国将很快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更主要原因是考虑到中国是个综合国力的国家。冷战后,除了美国以外,日本、德国、俄罗斯都不是综合国力国家,而中国的实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全面发展。“迅速崛起论”们的观点很快被一些人发展为“中国威胁论”,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认为中国的崛起有益于世界的发展。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构成对世界安全的威胁,理由是中国的崛起将打破国际力量平衡,中国强大后会用武力解决边界分歧,中国将按着自己的需要重新制定自己的规则。

  虽然认为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国际舆论已成为主流,但有些人认为中国崛起面临很多困难几乎无法克服,称之为“崛起悲观主义”。持此观点的人认为,重要的困难是人口负担太重,提高人均收入的难度极大;自然资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经济高增长的需要;教育水平太低,劳动力素质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缺少政治制度的保障,社会问题将影响经济改革的长期进行。这些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也许是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名著《大国的兴衰》和1993年完成的《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两本书中,他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十分暗淡的画面。他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水平上的巨大差别本身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他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短期内会有较大增长,人均生活水平绝对比现在富,但在下一个世纪,中国人相对于发达国家居民来说仍是贫穷的。

  最后一种观点界于前两种观点之间,属于“阶段性崛起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中国学者居多。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毋庸置疑,但崛起不是一挫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的。著名学者阎学通教授在《大国崛起环境的评估》一文中阐述,崛起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广义上讲可分为准备、起飞和冲刺三个阶段。他认为,从准备向崛起阶段过渡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三:外交上,争取到国际社会对其主权合法性的广泛承认;政治上,国家政治体制基本稳定,没有内战之虞;经济上,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工业上具备了大规模出口能力,科技发展有了缩小与详尽国家差距的能力。崛起阶段的完成也有一定的标准,即经济上成了重要的世界工厂,政治上的影响力已扩展到全球范围,军事上承担起区域外的安全责任。根据这些崛起条件,阎学通认为中国正在步入崛起阶段。

  以上便是目前学术界针对中国崛起的主要观点。对于“迅速崛起论”的说法主要由一些国外的机构中的研究学者发起,最终被一些有政治目的的国家利用延伸成“中国威胁论”也不足为奇,毕竟这种说法还是不符合中国目前的现实,充其量是一些学者“闭门造车”的做秀罢了。对于“崛起悲观主义”,其论调也是难以以偏概全。他们只看到中国发展中的劣势,而且无边的夸大,造成一种乱摊子,无可收拾的地步。但也客观地提出了中国发展不可回避的难题。“阶段性崛起主义”的提出也是中国的学者在对中国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后的客观评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阎学通在论证崛起的国际环境中提到了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对外交的论述并不充分。这一点,著名学者王逸舟在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的文章中作了很大的补充,他提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利益及需求: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有一个能保证自身改革和发展的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保障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逐步实现国家统一;第三,“责任利益及需求”——在本地区(亚太区域)发挥积极影响,并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有影响力的、被公认为起建设性作用的重要国家。

  综上,中国的崛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崛起离不开自身的特点。一是中国的崛起已低成本的大量劳动力为基本条件。二是高储蓄和高投资为经济增长动力。三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源于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经济制度。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崛起悲观主义”所提出的三点难题,只有充分地化劣势为优势才能最终实现崛起的梦想。

  参考书目及文章:

  《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大国崛起环境的评估》阎学通

  《大国的兴衰》;《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保罗•肯尼迪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王逸舟

  《军事评论•中国外交战略》中国军事网站

  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以及“世纪中国”网站


责编:李莽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