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危机性(mjsxswzgg) |
04月09日 17:05 |
 |
|
在开始正文之前,这里先说明几点。以下文中所述只是些结论,其推导过程比较复杂而略去。
以下结论不以公有制、私有制条件改变而改变。以下结论的研究是以理想化公有制为条件进行的研究,简单说主要有:资本全部归国家或社会所有,没有私人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的投入是最大限度的;社会各部类、环节等的生产是符合比例的、合理的,资本投入是合理的;社会消费(特别是消费资料消费)是最大限度充分的;忽略对外贸易(对整个世界、地球来说,没有对外贸易),即为足够规模的封闭系统,等等。
在商品经济发展方式条件下,即使达到了理想化发展,其最快发展速度也只不过在20%左右,而且是不可能长久的,商品经济具有的对抗性根本矛盾决定了这一点,最终逃不脱商品经济局限性、危机性的束缚。商品经济具有的局限性、危机性不以公有制、私有制的不同而改变,只有缓解、加剧等等的差别而已。
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基本点、出发点是个别资本运动,是个别资本运动所包含的货币(资本)和价值的反向的流向、流动、转移、转化,是货币、价值无休止的流动、流向何处。而最终,商品经济所研究的是全社会有序的货币、价值运动、流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全部秘密。
社会全部的货币、资本、商品、价值的流动、运动看似无序,其实非常有序,完全类似人体的血液循环。[个别资本运动看似无序,资本运动的总和却是有序的,如果处在个别血液细胞的那么细小的地位,个别细胞的运动也同样看似无序,我们如果只是血管上的一个细胞,也只能看到血液的流动,不能看到它从何处来,流向何处。在太空就会看到地球的渺小,超越于社会资本运动之上,也许容易看清资本的运动。]货币、价值都是以循环形式运动的。商品经济主要的对抗性根本矛盾、主要的运动规律都包含在这货币与价值循环运动之中。只要研究通了货币、价值循环运动规律,商品经济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如果有兴趣,人们可以建立数学或图形模式进行研究论证,这其实并不复杂。可惜我不会用计算机画图。)
最初的研究所追求的是社会发展的极限速度和高度合理化,然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永远无法做到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一个实现解放的自由的社会才能真正做到,30%的发展速度将是很低的发展速度,无须费力即可实现。先进社会发展的优越性并不在公有制、私有制的不同,而在于社会发展的解放程度,公有制、私有制对社会发展的根本解放并不起作用,只不过对社会最广大的多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
商品经济固有矛盾其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运动形式、生产循环决定了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矛盾,这一固有矛盾是商品经济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解决的,它只能通过生产力的质变来解决。
商品经济运动的最终实质就是货币循环运动,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就是由货币循环运动决定和体现的,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和危机性也是由货币循环运动决定和体现的。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生产循环取代了商品经济生产循环,即用新的带来价值循环的运动取代货币循环,我们就可彻底解放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很多,其中具有根本性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商品经济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本运动基础之上的,资本运动是社会进行生产、发展的根本方式和根本途径;资本运动过程也是社会的直接生产过程,直接体现和决定社会生产规模、程度,直接决定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程度。
1、资本运动的根本在于货币资本运动,货币资本运动带来和决定着生产资本运动。生产资本运动体现着资本生产创造活动并生产出商品,是现实生产力的体现,但它是由货币资本运动带来的和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货币资本运动的无限增长和合理投入,以由此引起生产资本的无限增长和合理生产。
2、资本运动在根本上在于可变资本(V)的运动,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新价值并带来剩余价值,而不变资本只起转移价值的作用。资本运动的目的实质上在于对剩余价值的获得,资本运动具有逐利性,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驱动力,离开剩余价值,资本就丧失了运动力。
二、社会的再生产是建立在市场运动之上的,市场运动决定着资本运动的货币增殖,决定着社会的扩大再生产。
1、市场运动主要取决于市场购买能力,购买能力决定了市场容量,只有购买能力不低于商品总价值,商品才能具有全部售出的可能性。
2、有效消费或社会的实际购买直接决定资本的货币增殖,消费导向决定资本运动的方向和资本的投入领域。
3、购买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货币资本运动。生产力的无限发展要求购买能力的增速不低于商品价值的增速,否则必然出现相对过剩并阻碍社会扩大再生产,然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在商品经济社会,货币具有商品、资本两重属性,充当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的媒介,货币运动是决定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
1、货币运动一方面决定着社会所能形成的最大限度货币资本运动,一方面决定着社会所能形成的最大限度购买力程度。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货币和货币运动无限增长,否则必然阻碍社会的无限发展。
2、货币具有了资本属性,使货币得以产生货币自运动,并使货币运动具有了逐利性。如丧失了逐利性,货币自运动随之消亡。货币自运动的产生带来一系列相关的社会信用关系和支付关系,社会的发展要求这些关系不致阻碍生产力发展。货币自运动建立在资本运动和资本逐利性之上,并包含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
3、货币自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了独特的货币运动。货币的再生产(或各性质货币购买力的再生产或再增长)在根本上主要是通过各性质、各状态的货币的转移、变化运动来实现的,而主要不是靠货币的物质再生产形式实现的。
4、社会的发展依赖货币循环运动的扩大,依赖社会全部剩余价值m货币实现。而这是不可能的。
四、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增长都是由货币资本运动决定和带来的,同一个货币资本运动(G)同时带来生产能力(W)和消费能力(转变为劳动者收入Hv和前面环节的商品货币实现G′)的增长。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使生产存在着绝对过剩矛盾,其作用表现为生产能力增长始终大于消费能力增长,二者非同步增长,最终导致相对过剩的产生。由于生产时间和价值转移时间的存在,二者又非同时增长,消费能力增长先于生产能力增长,这一时差的存在对现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可产生缓解和延后作用),但它最终使得二者增长差距的矛盾是以积累、加剧形式在现实发展中表现出来。
正是由于存在着时间差的原因,如投入到产出、货币的转移、价值的转移等等时间关系,因此商品经济的诸多根本矛盾被掩盖,人们无法真正认识。而且,这一时差的存在,也使商品经济的许多根本矛盾得以能够缓解、延后,使许多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在实际中是以积累形式体现的。如相对过剩是绝对过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绝对过剩不断积累、加剧后的体现,也是商品经济绝对过剩矛盾在根本上不可消灭、不可克服的最终体现。
2、一方面,购买能力的增长来自货币资本的投入,也就是依赖社会对生产的投入,它要求社会能进行不断的扩大投入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而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又取决于购买能力的充分消费,它既要求购买能力的充分消费,又要求购买能力的无限增长。由于绝对过剩矛盾的存在和相对过剩的必然产生,必导致社会发展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使生产力发展能力日益减弱直到无力发展。
五、剩余价值存在的矛盾。
一方面,剩余价值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社会的无限发展要求剩余价值的无限增加,剩余价值程度越高,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力、程度也越高。但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的存在又造成绝对过剩矛盾的存在,社会的无限发展又要求剩余价值程度的尽可能降低直至为零,否则,必引起和加剧相对过剩矛盾。
因此,剩余价值的存在,本身就是个矛盾。生产力和社会的无限、合理、快速、充分发展要求剩余价值的消亡。
六、人们生活水平增长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1、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人们生活水平增速总低于消费资料商品的增速,表现为劳动者收入Hv总低于消费资料商品W||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可变资本Vg转化的劳动收入Hv的提高,即依赖货币资本的不断扩大运动,如货币资本运动停滞,人们收入增长停滞。
2、人们生活水平不仅直接低于消费资料商品的增速,而且更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因包含生产资料相对过剩的局限性作用),而且随着积累效应的作用,使人们生活水平同生产力的全部发展水平、能力(包含潜在的全部水平、能力)的差距进一步增大。
只有消灭了剩余价值,才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增长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实现二者同步增长。
七、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及私人劳动能力实现的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即私人劳动须经市场流通过程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只有售出,私人劳动才能转变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承认,否则,就是无效劳动。
2、私人劳动能力实现的矛盾即私人劳动能力须被可变资本Vg购买转化为生产资本A才能实现的矛盾。私人劳动能力能否实现并不是取决于社会全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因素情况,而是取决于货币可变资本Vg或货币资本G的运动能力,只有货币运动所能包容的劳动力因素才能实现其劳动能力,否则就成为浪费和闲置的劳动能力。
这两个矛盾被包含于资本和市场运动的矛盾中。
除此外,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还有许多方面,如:生产的合理性,流通的自由性,经济增长的比例性,等等。
二、 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危机性
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或货币循环的固有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和危机性。
在商品经济初期发展中,因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和以前社会积累的货币财富Hs极其充足,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造成的局限性和危机性作用完全隐蔽起来而没有显露出来。商品经济发展到中后期,其固有矛盾才发挥作用,在此时期,它对生产力发展还主要起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生产力的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的局限和限制来促进生产力质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的。
发展到商品经济末期(即现在),商品经济的固有矛盾才严重阻碍生产力的更进一步发展,并体现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危机性中。在生产力和科技高度发达及社会化程度高度发达并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固有矛盾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消失殆尽并日夜消亡,它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正日益加剧并导致社会最终无力发展,直至衰退。
商品经济的局限性主要表现有:
一、资本运动的局限性日益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资本运动的局限性正日夜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使社会极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产潜力被压制和浪费。
资本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1、货币资本(或资金)的有限性(或稀缺性)。
在商品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在根本上并不是取决于社会全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因素总和,而是取决于社会全部货币资本运动因素总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只有转化为资本状态才能进行生产,否则,它们只能是无用之物。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因素所能参与社会生产的规模、程度等是由货币资本运动决定的,只有货币资本运动能力大于等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因素总和且货币资本充分、合理投入,社会全部生产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即只有货币资本运动所能容纳的生产能力才能释放和实现,超出其容纳范围的生产、发展能力和潜力必然被浪费和闲置。
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有限,即货币资本投入能力的有限,使大量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被浪费、闲置的现象比比皆是。
社会的快速、无限发展需要日益无限增长的无限充足的巨额货币资本,货币资本的极大有限性越来越严重的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2、资本获利性的局限。
资本投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利,在根本上并不是为了社会全面、合理、充分、快速发展需要的。如果不能获利,资本就不会投入,投资只是为了获利才去满足消费者购买需要的,才围绕市场和消费的,为争夺市场才间接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否则它不会主动去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不会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
资本的获利性决定了资本投入领域的局限,即生产和发展的合理性的局限。只要能获利,资本就会投入,相反,资本就不会投入。因此,社会一方面产生了大量不合理生产现象,如环境破坏、污染,资源浪费、过度消耗,浪费性消费,假冒伪劣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教育、科技、环保等等社会公益事业、公共事业、节约生产等等却远远得不到有效的充分投入和充分发展,使社会发展严重不合理。
资本的获利性决定了资本再投入的局限,即再投入能力的局限。如果投资有可能得不到回报,货币资本宁可闲置也不会去投入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再有益的事它也不会去做。即使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资金的投入,货币资本同样会大量过剩,严重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资本的获利性决定了商品售出的局限性。如果不能获利,它宁可把过剩的商品积压、闲置、浪费,甚至毁掉,它也不会无偿的把这些商品让社会上迫切需要的人、贫困的人去使用。这就使社会出现了这样正常而极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且在增加)贫困人民在饥饿、贫穷中挣扎,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在浪费。
社会的全面、合理发展要求货币资本的全面、合理投入,然而资本获利性的局限不仅使货币资本的投入领域极为有限,而且使货币资本的再投入能力极为有限,使本来就有限的货币资本还不能充分投入,并产生了大量货币投机运动,加剧了社会发展的困难。
社会的无限、快速、合理发展要求彻底解决这一矛盾。
3、人们收入增长的局限(不包含资本家和食利者)。
人们的收入来自资本运动中的Vg购买劳动力商品转化来的劳动者收入Hv,资本运动的局限决定了人们收入增长的有限。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收入程度增长的有限,甚至停滞、倒退,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收入增长同消费资料商品价值增长的差距的扩大性及其积累、加剧性,即增长的非同步性。最终体现为广大人民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无力享用,眼看着任其白白浪费。
人们收入增长的有限,不仅包含了人们收入增长的有限,而且也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巨大的劳动能力被闲置和浪费。
总之,资本运动所具有的局限性、不合理性并不是人们所能认识到就可以解决的,它的存在是商品经济根本性客观规律决定的,它不依人们的良好愿望而改变。在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资本运动的局限性正日夜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使社会极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产潜力被压制和浪费。
二、市场运动的局限性日夜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科技和生产能力日趋发达的今天,市场运动的局限性正日益严重的阻碍着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生产过剩矛盾无法得以解决并不断加剧,使社会发展面临经济危机的困境。
市场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有:
1、购买能力或消费能力增长的局限。
消费能力的增长来自货币资本的不断运动。一方面,货币资本运动或再运动的局限性使消费能力的增长极为有限,一方面,消费能力增长速度始终低于生产能力增长速度,最终导致市场容量的增长相对生产能力的增长不断萎缩,市场容量不断相对缩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并不断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
2、购买能力发生的有效消费或购买的局限。
购买能力只有发生购买行为,才能产生有效消费,商品才能售出,预付资本才能获利和扩大再生产。一方面,资本再投入取决于市场容量和市场前景,货币资本不可能快速、充分的进行再投入,使Cg不可能快速、充分的购买 W|,使Vg不可能快速、充分的购买劳动力商品;一方面,人们也不可能将全部收入都快速、充分用于消费,人们总要把一定的钱留待后用、急用。因此,社会实际发生的有效消费是更有限的,从而大大加剧了生产相对过剩矛盾,严重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快速发展。
3、市场容量的缩小、生产过剩的加剧,导致货币资本再运动能力的进一步降低,货币循环扩大运动能力降低甚至发生危机。
社会的无限、快速、合理发展,一方面要求彻底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使社会拥有相对无限充足的消费能力;一方面要求社会彻底解决生产依赖消费的矛盾,使生产、发展可以不依赖消费而无限发展。
三、货币运动的有限日益阻碍社会的发展。
1、货币价值量的有限性。
货币运动是建立在社会全部货币价值量基础上的,它决定了货币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运动量。货币作为客观的特殊商品,它是有限的,从而决定了货币运动的有限和货币资本运动的有限、购买能力的有限。社会的无限发展要求有无限的货币和货币运动来保证,然而这从根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些缺乏货币的国家不仅发展规模要小,而且发展能力相对货币较多的国家更弱,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更弱。
2、货币运动逐利性的局限。
资本属性的产生使货币产生了独特的自运动并产生了逐利性,无论存款、贷款,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利,也由此产生了货币投机活动。然而货币的逐利性运动是建立在并包含于资本获利运动上的,是对社会全部剩余价值的分割部分的追逐,如资本获利能力减弱,则货币运动运动能力减弱。货币的逐利性,产生了大量的后边投机活动,使大量货币没有能用于真正的生产领域,使投入生产的货币资本大量减少,这些大量游资的不合理和破坏性运动还会造成金融动荡并引发经济危机。
社会的无限、快速、合理发展要求彻底解决货币和货币运动的矛盾,要求社会发展不再依赖货币运动和其日益相对有限的货币量;要求消灭货币运动的逐利性和资本性。
四、投资与消费的矛盾日益阻碍社会全面合理充分快速的发展。
消费能力的增长来自投资的增长和扩大,而投资的扩大和增长又以市场容量和前景为条件,只有市场容量增长速度不低于生产能力增速,投资才会不断扩大下去。
投资的增长、扩大依赖消费能力的增长,消费能力的再增长又依赖投资的再扩大。由于消费能力增速始终低于生产能力增速这一矛盾的存在,最终导致市场容量不断缩小,市场疲软,从而又导致投资减少,进一步使消费能力的增长降低,使投资再减少,使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困境而无力发展。
社会的发展最终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运动形式,消灭资本、货币和市场,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使消费能力增长和生产能力增长相一致,使生产能力的发展不再依赖消费能力。
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及私人劳动能力实现的局限性。
1、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和作用,使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程度日益相对降低,表现为(有形和无形)商品的大量浪费,使社会日夜加剧了私人劳动的浪费。
2、由于货币资本运动的局限,使劳动力大量过剩,导致人类劳动能力和劳动资源的进一步浪费。
3、人类的全部劳动能力受商品经济运动的局限,被极其严重的浪费了,它表现为:商品的大量浪费,过剩劳动力的大量浪费,生产资料相对过剩造成的局限性引起的大量浪费,劳动者(劳动力)再发展能力的严重局限性造成的巨大浪费等等总和。
这一矛盾的存在和不断加剧,极大的浪费了人类的劳动能力和极大抑制了人类劳动能力的发展。社会的无限发展要求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克服,使私人劳动能力能充分实现、私人劳动能最大限度转化为社会劳动(甚至直接成为社会劳动),从而彻底解放人的发展和彻底解放人类的劳动能力。
六、人们生活水平增长的局限性。(不包含资本家和食利者)
人们的收入来自资本运动中的可变资本Vg转化来的劳动者收入Hv,资本运动的局限决定了人们收入增长的有限。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收入程度增长的有限,甚至停滞、倒退,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收入增长同消费资料商品价值增长的差距的扩大性及其积累、加剧性,即增长的非同步性。最终体现为广大人民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无力享用,眼看着任其白白浪费;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程度日趋降低,甚至倒退。
人们收入增长的有限,不仅包含了人们收入增长的有限,而且也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巨大的劳动能力被闲置和浪费。社会的无限发展要求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使人们的收入增长得到解放,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而且使人们的发展、生活、学习、活动等等都得到解放,使人的自由发展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商品经济的局限性简单说,可概括为:
1、社会全面、合理、充分、快速发展需要极大量资金,资金的严重缺乏阻碍了社会发展。
2、社会缺乏无限充足的货币购买力进行合理而充分的购买,从而极大制约了社会充分、快速的扩大再生产。
3、社会发展速度不是随生产力进步和科技进步而加快,反而日益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低,直至无力发展。
商品经济的危机性表现为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克服性,即相对过剩矛盾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同时决定了社会发展能力的日趋减弱性,它直接体现为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到停滞,再到衰退或崩溃。
简单说,商品经济固有矛盾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可直接体现为社会发展速度不是呈递增趋势而是呈递减趋势,直至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人们是否想过,如社会拥有了充足的无限的资金,并把它用于与实际生产能力相符的最大限度投入(包括对行政、教育、科技、文化、医卫、体育、军事、水利、环保、公益、公共等等事业的投入);如社会拥有了充分的无限的购买能力,并用于进行最合理而充分的购买。那么,社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又将会如何呢?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将会实现这个梦想。只有那时,生产力、社会、人的发展才能得到根本解放,才能充分、全面、快速、合理、自由、无限发展。
三、多余的话
在生产力无限发展过程上,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从低到高的质的根本差别的,我们把这种质的差别称为生产力性质。每一种不同质的生产力(即不同性质的生产力)有根本不同的运动形式、构成形式、运动规律、内在矛盾和不同的主要矛盾等。一种生产力向另一种生产力转变的质变过程是短暂的过程,而每一种生产力的量变发展过程才是长期的过程。生产力性质与经济根本发展方式有一致性。认识生产力的性质及这种性质生产力的本质构成、运动形式、运动规律、根本矛盾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它的量变过程,才是我们认识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根本途径和基础。
商品经济只不过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随着它历史使命的终结,它最终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只要商品经济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它就还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得以进入最初社会化生产所必须依赖的发展方式,当人类社会的社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发达程度(即今天),商品经济发展方式反而成为阻碍社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因素,只有当人类社会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取代商品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社会才能克服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危机性,社会的发展才能获得根本解放,生产力才能充分、合理、快速、无限的发展。
马克思曾预言了资本、商品、货币的消亡,他的预言结果是准确的。然而马克思是通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认为在这种占有形式下,资本、商品、货币自然会消亡。严格说来,这是不正确的,是缺乏理论上的科学证明和支持的。资本、商品、货币的存在是阻碍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经济进一步充分、快速、合理、无限发展的真正根源,只有资本、货币、商品消亡了,生产力、社会的发展才能获得根本解放。而资本、货币、商品的消亡,必然首先要求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要求有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取代商品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下解放生产力。所以并不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决定了资本、商品、货币的消亡,而是资本、商品、货币的消亡(生产力的解放)决定了首先必须建立生产资料(基本)归全社会占有条件,才能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假如我们克服了资金和消费的局限,即建立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我们就可以充分的解放生产力,把社会的发展能力全部释放出来。它就相当于使我们国家拥有了无限充足的货币资金,可以进行与社会现实发展能力相适应的充分投入;相当于使社会和人们拥有了无限充足的购买能力,可以进行合理的、充分的消费,使社会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充分、合理的发展,并使社会的发展不再完全依赖消费,从而彻底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的发展。那可以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10%(在那种条件下,10%的发展速度都是极低的速度)。
传统马克思主义 理论认为,造成商品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私有制制度,那么公有制是否可以克服、避免经济危机呢?事实上,公有制也同样不能避免经济危机。
要全面认识生产力发展规律,应认识生产力的共性、性质、特性三个方面:
生产力共性
( 无质与量差别的生产力)
生产力性质
(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质的根本差别)
依次为:原始生产力、奴隶社会生产力(奴隶生产力)、封建社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共产主义生产力、自由生产力。
认识生产力性质其中有一个方面是认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性质,如奴隶社会劳动者性质主要是奴隶,封建社会劳动者性质主要是农民,生产资料性质主要是土地;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性质主要是商品性质(以商品性质流通)和资本(以资本性质相结合生产)。我们现在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性质是什么呢?人们可以作出判断。
生产力特性
(体现同质(即某一性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多样性、具体性、特殊性等)
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商品经济)有:早期的商品经济、后期的市场经济(阶段性);自由商品经济、计划商品经济(多样性);公有制商品经济、私有制商品经济(多样性);垄断的商品经济(特殊性);等等。
我们现在只看到了生产力量变发展的重要性,而忘记了生产力质变发展的根本性、飞跃性。
生产力发展的解放、社会发展的解放最具有根本性、飞跃性的在于质的飞跃、解放。量变发展的解放虽然重要,但是毕竟十分有限,虽然用尽力气,但社会还是处于痛苦、无奈的低速发展之中。
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发展,完全依赖金钱的运动,也完全被金钱所束缚,所主宰。
因此,社会发展不合理现象之多不足为怪。甚至本末倒置,做着买椟还珠的事而不自知。
如烟草行业(更不要说毒品、色情等不健康行业),如果取消了其发展,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好是坏呢?是损失是有益呢?在商品经济社会就会是巨大的损失,投资在烟草业的钱,恐怕未必会投资到其他领域,未必产生社会仅仅效益。
在美国,投资到美国军工业的巨大资金,如果不投入到军工业,也未必能够投入到其他领域。
我国现在的发展缺乏大量资金,就我国现在银行的数万亿存款(更不要说全球巨大的游资),为何却不能不受限制的合理投入到各个领域,而成为无用之物呢?人们可想过,仅仅就这些钱,如果无限制的投入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将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发展能力、速度,但是,这种社会合理充分的投入却不能像商品经济社会那样获得利润回报的,所以,就是对社会发展再有益的事,也不能去投入、去做。而真正解放的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正是要实现这一点,而且远远不止这一点。
社会生产的本质在于价值循环运动,在于价值循环无限制的最大限度的合理的生成、转移、消费,而并不在于货币循环运动。社会实现、发展其实也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问题,商品经济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存在着严重的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矛盾、问题,矛盾以积累方式不断加剧着,直到某一天的爆发。
商品经济的生产与消费互相依赖,互相排斥,互相对抗,使社会发展变的日益困难、痛苦,无益的大量消耗着社会发展的力量。
只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发展相互一致,生产可以自由的不受局限的充分的合理的投入进行,引起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可以最合理的、可以充分进行的时候,人们才能体会社会发展的自由与解放。
商品经济发展方式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产物,它最终也必然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商品经济发展方式只不过是人类社会最初进行社会化生产的低级方式,是人类社会最初进行社会化生产所必须依赖的方式。
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发展依赖货币、资本、商品运动具有的社会化,特别是货币运动的社会化、社会性。
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以商品形式(或性质)存在流通,以货币运动为媒介(这点即重要),以资本形式(或性质)相结合进行实现、发展活动。其社会化生产完全依赖于货币、资本、商品的社会性。
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发展依赖的是社会生产形式上的社会化(或社会性),而不是生产本质上的社会化(或社会性),因此,形式上具有的矛盾将决定其生产、发展的矛盾和极大的局限性。
人们要是真正理解了这句话,也就会容易理解我们以后将要说的生产关系在真正社会主义社会会逐步消亡,生产力作为独立的社会物质将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后的)自由社会消亡的话了(生产力成为人的自由发展的一部分)。
未来的(人类社会还未真正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以新的社会化生产方式进行更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生产的。
对于社会化生产的基本条件来说,劳动者、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自由流通,自由相互结合进行生产,产品在全社会自由流通、分配、消费。商品经济社会是依赖货币、资本、商品的社会化来实现的,而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将用一种新的社会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商品经济社会化生产方式,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发展的解放。
传统曾经以为,实现了公有制,消灭了货币、资本等等,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而现在的一些观点也同样存在着错误。社会发展的解放有量变发展的解放,有质变发展的解放,这是截然不同的意义。
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其发展过程,就如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初期自由商品经济时期,后期发达市场经济时代;同样有着多样化发展方式,有以自由发展方式为主的,有以以计划方式为主的;同样有各个国家具体的发展方式;等等。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将会是相同的,那就是生产力性质和社会性质是唯一的相同的。
多样性是宇宙演化发展的基石,在共性基础上追求个性化发展,才能实现社会最大限度量变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可以说,只有两个社会,即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也可以说是必然社会和自由社会,还可以说是自发社会和自觉社会[自觉与合理将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等等。
在这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史上,其各自不同性质的社会的质变是具有连续性的。必然王国是自发实现社会性质改变的,如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王国是自觉实现社会性质的改变的,如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只不过一二百年,就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再历时四五百年将进入最终的自由社会,从此无期。]
但是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却不是连续的,不具有社会质变的一般意义的连续性,是不能自发实现的,也就是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不能自发实现到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将代表划时代的结束,一个将代表划时代的开始,是很容易实现,也是极难实现的。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代表和象征。
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人类社会史上唯一的一次根本性大转折,也是唯一一次人类社会的跳跃式的质变发展(非连续性的跳跃),人类社会的许多根本性矛盾将发生重大改变,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社会物质构成将发生重大改变。人类社会以往所具有的在根本上具有的对抗性矛盾不复存在,社会许多重要矛盾的内容完全改变。
社会发展是否具有束缚性,社会发展在根本上是否具有解放性、自由性,社会矛盾在根本上是否具有对抗性等等,只不过是两个根本不同社会的一些基本方面。
踏入自觉,将踏入自由,获得解放。
上层建筑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日益重要。在未来社会,上层建筑是社会自觉性、社会性、合理性、可控性、发达性等等的集中体现,社会发展的快慢、好坏取决于它,社会所具有的自由发展能力的释放,取决于它,30%还是50%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它[如现在的1%还是10%]。
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首先依赖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建立,否则,具有自觉性质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不可能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踏入自觉,首先在于上层建筑的自觉。
决定未来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是社会全部的真实的生产、发展能力总和,和在此基础上自由的充分的合理的无限制的快速的社会投入,产品充分的合理的分配、消费。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着“一夜变贫”的现象(短时期内财富缩水)。
而社会主义社会却存在着“一夜富裕”的现象。其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发展能力具有充分释放的能力,短时期内生产力得到将无限快速增长(马克思的正确预言)。其二,商品经济社会因其局限性所积压的一些相对过剩产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将存在现在所无法想象的亏损式发展,即在某种产品“价格”不断趋于零直至为零的条件下,社会继续充分合理生产。亏损式发展是实现逐领域按需分配的必要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规律逐领域消亡的途径,是实现资本家自然消亡的重要方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人们无法想象的使赤贫“立刻”消亡的能力(消亡时间长短也于上层建筑如何有关),最长时间不应该也不会超过2年。
仅仅以建筑业为例(本人大学所学为土木),现在建筑业找活很难,竞争十分激烈,过剩的能力程度人们也很清楚。对社会最真实的需求来说,不要说仅仅把过剩的能力释放出来,即使再扩大一倍,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充分发展的真实需要。然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是不可能使其迅速扩大的,银行里的数万亿存款能够无故的把一部分投入其中吗?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使建筑业在短时期内可以扩大数倍。
以上为何未提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生产力运动形式)。
人们如果连身处其中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危机性等等都无法理解明白,又如何理解未来未见的社会发展方式、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发展方式虽然简单,但其道理难以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之上的,不能充分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又怎能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合理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自由能力的释放必须建立在合理性之上,否则对社会发展来说未必是好事。
原子能的释放可以用于核电站,也可用作原子弹。在于取舍之间。
这种能力的释放如果失去其合理性而加剧了对地球资源的索取、破坏,恐怕非是幸事。商品经济虽然具有极大局限性,但毕竟对资源的索取亦有限。
当今世界能够首先独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并不很多,从生产力发达角度来说,本当首推美国,但美国过于发达的自由商品经济反而成为巨大的阻碍。
发达的封建社会阻碍了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发达的奴隶社会阻碍了罗马帝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其理皆同。
人的思想又何尝不是如此。
|

责编:慕泉 来源:CCTV.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