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

中国国家队技术顾问——马克坚
10月25日 14:40

  在中国国家队,从备战十强赛开始,只有两个人一直在说没问题,一个是主教练米卢,还有一个是被国家队反聘的原足协职业部主任马克坚。国家队之所以反聘已65的马克坚,看中的是他的经历和经验。在近40年的中国足球史上,马克坚一直以足协技术官员的身份见证中国足球的每一步发展,他制定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规章制度,并力主引进外教,这位被米卢称为用脑子帮助足球的人,直到近两年才从幕后走到前台。

  解说:2000年1月12日,原中国足协职业部主任马克坚在广州向媒体公布世界名帅米卢主教练蒂诺维奇成为国家队新任主教练,这是继施拉普那之后马克坚为国家队引进的第二位主教练。

  记者:我们经历了中国足球教练的时代,也经历过走马灯的时代,后来让大家看到我们足协调整的一个方法,就是对我们中国的教练员失去了最大的信心和耐心。开始去找外籍教练,据说当时您是这里面一个主要的倡议者?

  马克坚:因为有些东西我没有经历过,你像这次请米卢就是这样。他经历过四次世界杯,我们一次也没有。可能就是在哪个环节上,甚至就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而我们不知道,现在看来这是有道理的。

  记者: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作为一个从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跟随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的一个老足球界人士,恐怕从情感上不会那么自然。我们什么都不行了,非要请一个外国教练来指挥我们的大脑,指挥我们的脚?

  马克坚:体育虽然是一个竞技项目,足球好像是相对孤立的,它跟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吻合的。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邓小平讲的要吸取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的优秀成果,这些东西同样也打开我们的思路。这个倒不是太大的问题。

  记者:当时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遇到强烈的反对吗?

  马克坚:没有。

  记者:可是后来您一手策划引进施拉普纳并没让中国人满意,而且有人认为施拉普纳是中国人买的水货的时候,您有什么想法?

  马克坚:我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觉得每个教练我们选定他来的时候,不管他本人经历怎么样,他都带了这个国家足球的一些先进的东西过来。但是中国人就是心急,不给你时间让历史评价,总想一下见效。

  记者:那时候你们是不是心里也着急呢?

  马克坚:我们当然也着急,甚至有时候把一年的工作重点就放在这儿了,就是千方百计要让国家队出线,再不出线足球没法搞了,已经到这种程度了。

  记者:所以这实际上是我们认识上的片面?

  马克坚:确实认识片面,足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记者:是不是这次像您这样的官员,还有其他的官员也都给了外籍教练时间、内心的包容度也大了一些。

  马克坚:是的。从整体来讲,从我们历史过程来讲,也包括其它一些得到的知识吧,你在这个时候你只能听他的,只能有一个人拿主意,不能你说我说大家都说就完了,只能听他的,而且他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做成功过,你得相信他。

  记者:应该说米卢真是幸运的,有人说中国足球队这次成熟了,让人感觉到你们这些官员也成熟了。

  马克坚:从事业的角度来讲,出线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也可能这次实现了,也有可能这次还没有实现。我们下面还有机会,不是说没有机会了,不是说就彻底完蛋了,要按照足球规律去搞。

  解说:米卢的成功引进和中国队历史性的打入世界杯,仅仅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一步背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检验了中国足球8年职业化改革的成果。作为当初职业化所有章程的起草者,8年前的马克坚是挨骂最多的人。

  记者:中国足球在一天一天长大,这次做这个采访您首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因为您在中国足球幕后已经做了几十年,但后来足协的官员告诉我们您不仅仅是幕后,当足协挨骂的时候您永远都是在前面。

  马克坚:因为我是尽我的最大努力在做,我没做好,大家可以骂我,这个是很自然的事。为大家喜欢足球。

  记者:有的时候除了喜欢之外可能还不理解,比如说那么早搞职业赛,搞体能测试,还搞其它一些规则,似乎离中国人很远。

  马克坚:对

  记者:那个时候为什么必须那么做呢?

  马克坚:因为不这么做可能整个足球就下去了,之所以水平不行还是可以归结到训练不行。那时候训练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说虽然队伍条件都很好了,但是一些人贪图享乐。青年人追求一些爱好,影响了球队的训练。

  记者:是啊!这恐怕不是您的初衷,违背了您当初设计这个东西的基本想法,那时候您是怎么想的?

  马克坚:要交学费了。你开放以后引进一些东西,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进来了,通过改革我相信是可以变的,会使它成为一个合理的东西。

  记者:当时足协包括您都在万炮齐轰之列,当时对自己不怀疑?

  马克坚:我不怀疑,因为这是人家的经验。人家为什么成功,体制上的问题。就像邓小平讲的:体制好了,就能够出好人,体制不好,好人会变坏,这是一个道理。

  记者:为什么呢?

  马克坚:一个事业养不住人谁来给你干。所以那时候开训练会议,不是研究训练而是研究怎么叫队员安心工作,去研究这个去了。你怎么安心?基本问题不解决你这个事业没有吸引力。谁来干,没人干。那么一改革这个事业变了,家长拿钱送孩子去学踢球,为什么,因为这是个有出息的行业了,这个行业变了。它后面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记者:现在可以说开花结果了,当初那些都是默默地耕耘和播种。

  马克坚:是啊!这些东西你说是水到渠成,确实水要到,水不到不行。过去来讲确实有点儿空,鼓干劲吧,劲头是有的,我拼了命。我们那时候五十年代踢球,你拿脚踢,我敢拿头去顶你去。这个拼命劲儿是有的,但是好多方面不具备条件,你头踢碎了还是出不去。

  记者:有人说马克坚是中国足球兴衰的历史见证人,从64年国家队退役到国家体委足球处工作至今,40年中他亲历了几代足球人奋斗的历程,马克坚说足球的悲喜牵动了自己每一根神经,这几年感受最大的是国运兴,球运兴。

  记者:现在足球特别吸引人的关注了,恐怕以后人们再进入足球的想法也都不一样了。跟足球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你觉得你是因为什么跟它分不开?

  马克坚:我进入足球,也应该说是偶然进来。在学校的时候贺老总管体育,所以叫打球就是革命,说是一种革命热情吧。我不学了,大学也不上了,我去踢球去吧。因为都一样,就是社会分工不同,我干这个也可以,就这么进来。确实也是被足球本身吸引住了,它确实有很多跟你念书一样的东西,也觉得钻研一个问题钻研出一个答案来了,那种高兴的心情是无可替代的。

  记者:你说最痛快的就是这些年,我们(足球)改革这几年,为什么痛快?

  马克坚:我想的东西我拿出来以后可以去实践,过去虽然想了很多东西,只能放在抽屉里,很多很多东西只能放在抽屉里出不来,这个对我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满足,而不在于其它方面。

  马克坚说协助这届国家队完成既定工作后,他的使命也告一段落,下一步他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国内的年轻教练身上,同时他还准备把自己40年的足球体验写成一本书,希望为中国足球发挥余热。


责编:胡俊鹏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