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
    吕正操

铁路缘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吕正操从东北前来参加会议。会前他去看望中央领导同志。他去毛主席那里时,主席正在伏案阅读文件。见他进来,劈头就说:“你写的文章——《论乘务负责制》,不错呀!我们就是要学会搞建设。”
  原来,1946年春,我军第一次解放长春以后,吕正操分管后方运输供应,之后即兼管铁路工作。当时日本机车是轮乘制,苏联机车是包乘制,各有长短。经过在两个机务段的对比试验,实践证明,在当时条件下,包乘制比轮乘制优越得多。吕正操便以此为参考,写了一篇《论乘务负责制》,发表在《东北日报》上。
  “想不到毛主席在指挥解放战争的全面反攻的紧张工作中,对报纸看得这样仔细。”吕正操说,“在东北管铁路运输,决定了我后半生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工作方向。”他在担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之后,历任军委铁道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部长兼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等职,可以说,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考文献:《中国当代将军风采》,中共党史出版社。

掌史战斗
  1942年6月12日,冀中领导机关进驻冀南威县掌史村,战斗部队立即进入阵地,做好战前准备。吕正操当时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他与其他军政领导商量后,认为白天不能行动,队伍这样大,非战斗人员这样多,一行动就会被敌人打散,只能固守村庄,等到晚上才能突围。于是他们决定采用“蘑菇战术”,在敌人打近了,只用步枪手榴弹还击,不准使用重武器,一方面节约子弹,一方面示弱,这样就不暴露冀中领导机关,不让敌人摸清我们的实力。
  从早饭时,敌人开始进攻,吕正操指挥部队沉着应战,近打、小打,用密集的步枪和手榴弹进行还击;不是情况紧急不打轻机枪,打轻机枪也要尽量点发,不要连发;没有上级的命令不许出击;不许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种种假象使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会有主力部队插到他们鼻子底下来。战斗一直持续到夜晚,吕正操指挥部队已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这时,吕正操终于下令使用重武器猛烈还击。刹那间,我军的迫击炮、轻重机枪、手榴弹、步枪齐发,集中火力射击,一下子把敌人打惨了,敌人摆在明处的炮兵阵地也被打哑了,再也组织不起新的进攻。
  晚上9点多钟,吕正操等率部队掩护领导机关从掌史正东出村,开始突围。这天晚上天黑地暗,伸手不见五指,敌人步机枪子弹在他们脚下穿梭,又是炸子,险象丛生,当他们冲到敌人跟前,恰好敌人打了两发照明弹,敌人见到这样大的队伍冲杀过来,都惊呆了,眼看着敌人端着刺刀不敢动,部队借着敌人的照明弹,胜利突出了重围。
  这场坚守阵地、突出包围的战斗之所以战果辉煌,这和吕正操运用隐蔽力量、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的果断决策是分不开的。这场使敌人受到重创的战斗,保卫了领导机关两千人的安全突围,取得了反“扫荡”的重大胜利。吕正操后来回忆道:“我预计那次我们至少损失一半人,结果,在突围中我军无一伤亡,只伤了一匹马,却激了敌人一辆自行车。”
  掌史战斗受到中央军委电令嘉奖,被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
参考文献:《中国当代将军风采》,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