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8日 17:02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成都平原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盐卤资源。从汉代起,当地人就开始挖井取盐。但是,这种大口盐井却非常不稳定。为了钻到地下深层的盐卤,四川乐山和自贡地区的先民就发明了一些打井和修治井的技术,由此诞生了影响全球的“冲击式顿钻法”。这种技术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
成都的都江堰,是享誉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主持设计和建造它的,是战国时期秦国镇守四川的行政长官李冰。作为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因都江堰而名垂青史、蜚声世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学者型的官员还开创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这就是用凿井的方式寻找埋藏在地下的盐卤资源。这一创举不仅改变了中国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后来还引发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这项产业为全人类带来了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可是当年,李冰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
两千多年前,当李冰来到成都出任蜀郡郡守时,秦国正在三峡地区与楚国展开残酷的争夺战。因为这里有天然的盐泉,它们是熬制食盐的宝贵资源。在那个年代,中国南方内陆地区的天然盐资源是极其稀少、极其珍贵的。为了它,秦、楚两国反复争夺,死伤无数,战争持续了几十年。作为行政长官,李冰必须把富饶的成都平原建成重要的后勤基地,为秦帝国在三峡的争夺战、乃至于统一天下的战争提供物质保证。在此背景之下,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成都平原的灌溉条件、大力发展农业就显得极为重要。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秦国为了盐在三峡地区与楚国大打出手,的确太可笑了。在他们占领的成都平原,地面之下埋藏着巨大的盐卤资源。只是当时的人们尚不了解脚下的那片土地。
在远古的地质时期,四川盆地是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盆地的四周开始隆起,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就像今天中亚地区的里海和咸海一样。在那个炎热干燥的年代,这里的淡水被不断蒸发,湖的面积越来越小,湖水越来越咸,于是,湖底逐渐沉淀、积累了大量的盐分。后来,这些盐分被其他的沉积物所覆盖,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形成了以食盐为主的岩石地层。而它上面的湖水则越来越少,积存在盆地的低洼地带。随着地壳的进一步运动,湖水逐渐被封存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卤水层。与这些卤水共生的,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没有完全藏匿于地下,在某些地方,地下深层的卤水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层中的裂缝上升并汇集在地表浅层,甚至冒出地面。然而,这些冒出地面的盐卤往往零星分布在荒山野地之中,很难被人发现和重视。
历史似乎等待着李冰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