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精子库”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22日 13:41)
事件发生时间 : 2000年 发生地点 : 上海
记者:想问您一下,当时您是怎么知道有捐精这么一回事的?
学 生:当时他们在学校里贴了广告,我们学校有一块贴宣传海报,贴宣传画的地方,就在那贴了一小块广告,我们一个朋友,也是我同学了,当时他对这个挺感兴趣的,他就想去,但怕被骗,就拉着我一块过去。
记者:当时看到那个广告的时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学 生:比较新鲜了,以前我们没听说过。
学 生:上面诱惑还挺大的,给了那种回报什么的,但这些去的人心理主导作用还是冲着钱去的,很多学生现在花钱也是挺大的,有些同学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然后去了以后才知道,没有广告上说的回报那么高。
记者:那是多少?
学生:应该是150块钱一次,广告上写的给人家造成一种误解,好像是1500块钱一次,每一次最后还得检查,说白了,到底合不合格不是我们说了算,我们也不知道,是他们那个机构说了算。最后还得签一个协议之类的东西,就是保证以后不去告他,是这个意思。
记者:这个内容主要指的最后不去告他?
学生:内容肯定是很多了,但最主要一点是保证以后不去告他,你自愿的,是这个意思。
记者:在医院的时候你们遇到过其他人吗?
学生:当时很多人,大部分我看那样子好像都是学生。普遍是学生。还排队。
解说:近年来,某些医疗机构目光瞄准高校,把小广告做进校园、征集精子,于是出现了当事人刚刚给我们讲述的一幕。此类事件虽因一度引起关注而有所减少,但是否真的就此销声匿迹了呢?近日我们对上海和郑州两地进行了调查。
采访:你们在校园中是否看到过那种小广告,有关让大学生捐精子的?
学 生:好像没有,上个月好像看到过一次,是发传单的。
采访:是怎么发,发到哪里?
就是在校门口。有些人发吧。
看过
还没有听过
看到过,而且在网上也看到过。
学 生:也听说过。
从我们这边住的,还有到学校那边都有
这个广告主要就是那种传单式的还有贴在墙上那种
李海婴:一段文字,下面配了它的一个大概的地理位置,然后附带着有相应的联系电话。
应该是季节性地他会给贴出来,一般是贴个好几张吧,几个月贴一次,(调位置)这个就是,现在我们能看到这么一点了,不过以前贴得挺牢的,被这些广告给覆盖住了。
解说:早在2001年2月,卫生部就颁布了《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并于当年8月1日起实施。规定人类精子库必须设置在医疗机构内,并实行严格的审批和准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精子的采集与提供,即不得买卖精子。
当我们按照线索,以高校学生的身份播通河南郑州某中医院男科的电话时,得到的答复是:拿着学生证去就可以捐精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情况,我们进行了实地暗访。
采访:想问一下您这有男性捐精液吗?
对,对。
采访:想来看一下。
可以。
采访:还要检查是吧?
这个你们过去有关乙肝方面查过没有?
采访:乙肝?没事吧?
老师检查过,体检过,入学的时候。
那你们先查查精液。
采访:捐一次多少钱?有回报的?
有啊,精液合格给你80,这一次不合格的话就给50元。
头一次都是50,以后合格都是80。
这个都有标准的,你取出以后得等半个钟头。
采访:我们知道合不合格?
那检查员就告诉你了,然后再拿着这个结果上四楼,他就给你钱。
采访:我们有其他同学来?
你们是哪的?×大的。
有
采访:×大的也有?多不多?
多,最近来的都是×大的。
采访:这个不会让别人知道吧?
这个是保密的,除了你们自己知道以外,没有其他人知道。
采访:不会登记什么的?麻烦的手续?
这个登记就是登记你的名字,又没有籍贯地址什么的。
采访:如果我捐一次的话可不可以捐第二次?
可以,一般要求你们连续五到七次。
采访:多长时间来一次?
最起码一周吧,一周一次。
今天你要捐的话,我去给你拿个尿杯,你去取出精液就行了。
解说:我们跟随医生爬上四楼,看到捐精室就是这样一个临时代用的地方,那么在这里捐出的精子将作何用呢?
这是很清楚,很明显的事情,就是把好的精子采用低温医学给一些男性、没有生育能力的进行人工授精。
采访:会不会乱?
这个会乱,这个多远是不是?很远地区分散,又没血缘关系,你像有来咱们省的其他地区的,还有来自外省的,像湖南、河北来的,那咋能乱?
解说:当天,在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另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采访: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有没有捐献精液的?
那你给我留个讯方式,如果有用得着再给你联系。
采访:用得着了再用?
嗯。现在没有用?
现在暂时还没有用。
采访:你们这有需要才要?
现需要现用。
要不然你去那看看,问问三妇院?那儿有个精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