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袁运甫先生的水粉画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9日 16:59 来源:CCTV.com

  

  袁运甫先生的水粉画创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学生时期。

  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发展进程中,中国艺术家向西方学习、模仿、实践。西洋绘画渐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形态。当时年轻的袁运甫,也深深地迷恋其中。他倾其全力,潜心研究,刻苦训练,力求掌握西洋绘画,特别是印象主义绘画所展示出来的无穷魅力。如《平湖秋月》、《杭州灵隐》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从这批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近代西方绘画的全面了解和对印象主义色彩学的深入认知。

  五十年代末,袁运甫曾有机会在中央美院油画系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色彩教学高研班学习。几十年后,袁先生在不同的场合和文章中多次提及这一段生活。特别是董希文先生对他的艺术道路的影响。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袁先生不断地努力探索,忘我的勤奋实践,创作了一大批带有本土色彩观的油画、水粉画作品,像《绍兴鲁迅路》、《绍兴乌棚船》等,这是他展示中国色彩审美情怀的早期作品。

  七十年代初文革时期,袁运甫与学院的同事们都被送到河北获鹿县1594部队下乡务农。艰苦的生活与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泯灭他对生活灿烂阳光的希望。在有机会重拾画笔以后,袁先生与吴冠中先生一起并肩劳动、绘画、畅谈,在吴先生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画过同一个对象,或各画不同的对象,在作品与被写生的对象的差异间,彼此比较,便更深入理解各人的着眼点与不同情思。这种令人陶醉的艺术生涯孕育了我们的人生气质和艺术素质,我们对此永远怀念!”。这一时期,袁先生的作品可谓他水粉画创作的成熟期。我们从《大晴天》、《井》、《鸡场》等都能清晰地看到艺术家从科学的光影入手,又融合了中国年画、敦煌壁画的主观色彩的表现力,展现出具有中国本土乡情和人文情感的西洋水粉画作。在今天看来,这一努力何足珍贵。

  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袁运甫先生又把目光对准了工业题材,这是他从内心向往现代化并在主题上拓展农耕文化之限所做的有益尝试。在这里展出的《上海化工厂》、《工种修配站》、《新厂区》等,正是他千辛万苦,登高远望之作。

  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和融合,需要一大批有自信、有胆识、有毅力的实践者。当我们回望袁先生昔日所做的工作,因为我们的成熟、理性和自信,他的形象会越来越清晰起来。

  

责编:雍莉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