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连线 > 节目内容 

为了健康的孩子:爱心无缺陷
09.27 11:01

    说起出生缺陷,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能够指挥乐团的孩子周周,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周周的音乐天赋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然而,周周的成功经历毕竟是非常少见的特例,很多同样是出生缺陷的孩子身边没有掌声,有的只是哄笑,他们有的被藏在家里,有的甚至被父母遗弃。在前两天的时空连线中,我们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带着缺陷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什么?家庭和社会能够给予他们什么?一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今天的时空连线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主持:我们今天连线嘉宾第一位是中国残联康复部的薄绍晔主任,第二位是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的赵悌尊研究员。他们两位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那些先天残疾的孩子。通过一定的训练,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第三位是著名的教育家是毛于燕老师。欢迎三位能够加入到我们节目当中来,首先我想问一下赵教授。因为我们前面片子当中也说到,有一些先天出生他就带有残疾的孩子,通过一定治疗的手段,如果极早发现的话这些孩子是可以变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那么您经手的例子当中,这样成功的例子能有多少?
   
    赵悌尊:我觉得对残疾孩子只要我们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那么先天残疾的孩子有很大可能成为健全的孩子,比较说像脑瘫儿童,如果我们在他6个月以前发现他,并且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那么这样就可以把他的运动功能障碍,姿势的异常,甚至病理的反射,完全都可以纠正到正常。第二个比如像聋儿。聋儿在6岁以前有很大的潜在的,听力的能力,如果我们抓紧特别是3岁以前,能够抓紧对他们听力语言的训练,这样的孩子入普比例是相当大的。
   
    主持:您的意思是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说话,能够读懂别人的话吗?
   
    赵悌尊:那是完全可以。我们在十五期间要求聋儿入普幼、普小率达到25%的程度。
   
    主持:他不需要专门上聋哑的学校?
   
    赵悌尊:和普通孩子一样去上学。
   
    主持:他完全可以达到一个正常人的水平?
   
    赵悌尊:可以的。
   
    主持:但是必须在6岁以前发现他?
   
    赵悌尊:对。
   
    主持:接下来我就想问博主任,目前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出生的时候就有缺陷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幸运可以极早被发现可以被纠正过来大概占的多吗?
   
    薄绍晔:如果按照现在预防体制运作机制情况,这很显然需要加强的一个工作,那么应该说在早期发现这方面还是我们国家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主持:接下来我想问一下毛老师,刚才赵主任谈到对一些生理残疾的孩子如果早干预,是有办法让他们恢复正常的,智力残疾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呢?
   
    毛于燕:是这样的。因为早期教育对一个孩子发展有很大关系,从正常儿童我们认为早期很重要,弱智儿童也是一样的,他的发展规律是一样的。有几个孩子在我们幼儿园进来的时候是比较重的,重度智力残疾,他们不会讲话,经过三年的教育,他们可以开口讲话,而且有一两个孩子还是很流利,他们经过三年或四年的时间,就可以考上特殊的学校,在北京市叫做培智学校。
   
    主持:但是有一些家长生这样的孩子之后,他觉得这对他的家庭不幸,他自己觉得很伤面子,他会把这样的孩子跟社会割裂开来,关在家里,你刚才说到这个例子,如果把这些孩子关在家里不进幼儿园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
   
    毛于燕:你说这个情况我碰到太多了。往往有一些家长,有这样一个孩子,他觉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低人一等,或者有一种负罪感,他们觉得对不起这个孩子,他们最大的办法把这个孩子藏起来,有的时候我们到家庭去做一些调查什么的,他们把孩子藏在厨房里关起来。我们去了找这个孩子,他们说他不在家,等会他们把他从厨房带出来,这个孩子表现非常胆小非常退缩,后来我们跟家长说像这样的孩子,你绝对不能把他关起来,应该带到社会上来。
   
    主持:我想问一下赵教授,因为您可能每天工作当中都会接触先天残疾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您感受到对于孩子和对于家庭的压力了吗?
   
    赵悌尊:我觉得第一个是父母压力最大,第二关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大的原因一个考虑孩子现在,刚刚生一个孩子是残疾孩子,我怎么办,孩子能不能上学,能不能工作,将来老了怎么办,我们去世孩子靠谁去抚养怎么去生活。这是最大的问题。
   
    毛于燕:我感觉到母亲的关系是最大的。如果有一个孩子出生智力不大好,大家怪这个孩子是她生了这样一个孩子。假如是后天的大家会知道,他是因为抽风因为癫痫因为摔倒了脑子不太好了,不是把母亲的问题看得很重,先天残疾的孩子往往对母亲压力非常大。好像是她生了这样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痛苦就是感觉到自己是有罪的。是前世作了孽。所以我觉得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爱这些家长,当假如我们家长不喜欢这个孩子,或者有负罪感,那对我们孩子也不利。
   
    主持:我们把问题回到博主任这儿,考虑到出生缺陷孩子的家庭特别是父母承受的压力,社会能够如何帮助他们?
   
    薄绍晔:在这里我想呼吁一下,尽早成立残疾儿童家庭支持中心。那么作为一个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是一般家庭所难以体会到的。那么在我们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感觉到残疾儿童的家童和家长,他们特别需要是这种心理上的支持,当他们遇到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往往他们寻助无方。那么我想社会如果说更多来关心他们这些家庭,我想对残疾孩子的成长和康复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主持:赵教授我们也碰到过这样一个事情,我们接触到身有残疾的孩子,他通过一定康复训练之后进入普通的学校,但是这个普通的学校里一些正常孩子,可能不太接受他,然后给他造成很大心理上的压力,最后离开这个学校,他面临这种压力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赵悌尊:我觉得这应该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我遇到一个孩子脑瘫的孩子,他走路不是像健全孩子那么快甚至走得不是那么稳。甚至摔跟头,同学上学一到下雨的时候,可以背着他,可以帮他推着轮椅,或者上厕所的时候帮帮他,或者学校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是很好的。台阶的情况,帮助孩子怎么下台阶等等情况,让这个残疾孩子体会到在学校得到温暖和帮助,这样有利于他和健全的孩子溶为一体,这是一方面,那么对于残疾孩子家长和残疾孩子本身来说,自己首先打破自己封闭的心理。自己要解放自己,自己树立信心溶入到正常孩子里头。
   
    主持:接下来我想问下来毛老师。您经常会带着这些残疾的儿童上街上玩,您觉得他们溶入社会当中有哪些障碍吗?
   
    毛于燕:我记得很清楚有两次,第一次我们带着十几个小朋友到紫竹园去玩,街上的人都带着非常好奇的眼光看着他们。这个好奇的眼光当然不是很不好,但是我觉得对人家孩子是一个刺激,他们就很退缩,就好像到了什么地方了。第二次,过了大概两年以后,我印象非常深,第一次也是带一些孩子到紫竹园,我觉得在我们社会上有很大的变化,这次去很多的游人走过来跟他们握手跟他们笑,有的把他们的的糖果拿给小孩吃,我们去公园的时候门票是免费的,不要打票,所以我感觉到这些孩子走上社会社会对他们表示友爱,表示欢迎,我觉得这对他们的进步会有很大好处,假如我们的社会对他们很远离,甚至于表示怜悯,我觉得对他们很大的伤害。
   
    主持:所以您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关爱要帮助但是不要怜悯?
   
    毛于燕:我觉得对这些孩子来说最重要就是爱心,比如现在我们有几个志愿者,有几个学校他们有志愿者。每个礼拜到这里来和小朋友一块玩,还有帮助小朋友搭积木,现在我们这些孩子有了这些志愿者帮忙以后,他们看生人一点也不害怕,他们愿意走出去,愿意跟他们玩,这些志愿者跟他们一起也有一种体会,感觉到这些孩子非常需要温暖需要爱护,我觉得这对大家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主持:感谢三位嘉宾的参与,希望你们的谈话对于所有关心这些孩子的人都能有所帮助。这三天来,我们一直在谈论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出生缺陷。我们看到了出生缺陷的严峻现状;了解了造成出生缺陷的医学和社会原因;我们探讨了减少出生缺陷的种种办法,也讨论了如何对待有缺陷的孩子。我想,我们用这么多的时间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太多的家庭承受痛苦,不愿意听到母亲和孩子无助的抽泣。或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还无法让每一个新生的孩子都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必须做出努力。卫生部和中国残联为减少出生缺陷的行动计划提出了一句口号,我想这句口号也可以作为我们节目的结束语,这句话就是:为了健康的孩子。



责编:张丽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