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之子 > 节目内容 

东方之子·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
06.20 09:45

    物理的态度——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上)
    2002年6月19日播出
    解说:前不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参加了东南大学的百年校庆。丁肇中的出现受到东南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1974年,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从而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记者:您获得的诺贝尔奖,对您来讲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还是很想跟您交流那个时候的事。就是在您做那个寻找粒子实验之前,其实别人并不是很看好的,所有人都反对。当时主要的反对意见是什么呢?
    丁肇中: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当时所有的物理现象可以用三种最基本的粒子,叫做夸克,来解释几乎所有的现象。所以人们就认为不需要第四种,没有找这个的必要;第二,我设计的那个实验灵敏度比较高。就是说,比方说北京下雨的时候每一秒钟有十亿个雨点,中间有一个是黄的,你要把那个找到,所以很困难。因此,所有学理论的人都说这个实验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现象;做实验的人说,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出这样困难的实验,所以很多人反对。
    记者:那这些争议也好,不赞成也好,对您没有任何影响吗?
    丁肇中:没有影响。通常我认为是对的话,我就做了。
    记者:会想一想别人这样讲是不是有他的道理吗?
    丁肇中:我不听。
    记者::不是有点武断么?
    丁肇中:这样不能说武断。没有人能证明所有的理论都是对的。你不找的话,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上最基本的东西只有三个呢。所以你对自己有点信心。
    记者:您的信心是来自于哪呢?
    丁肇中:来自于一些思考吧。我做过很多的实验,几乎每一个实验都有很多人反对,因为科学的进展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是多数服从少数。就是几个人,别人的观念打破了,以后科学才有进展。和投票选举是两回事情。
    解说: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童年时由于战乱他无法接受系统的教育。1962年丁肇中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到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刚刚40岁。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其实是两个人一起获得的。发现这个粒子,您的发现是在先的,而当时您非常慎重,所以没有马上公布出来。就在这个期间,恰恰第二个人就发现了。您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没有那么慎重的话,可能是自己一个人拿这个奖?
    丁肇中:有可能啊。不过最好还是慎重一点比较好。
    记者:那两个人分享总不如一个人拿。
    丁肇中:无所谓,都是一样的。
    记者:一点都不遗憾吗?
    丁肇中:没有,一点都不遗憾。我女儿可能有遗憾。
    记者:她怎么说的?
    丁肇中:你应该早发表。
    记者:那您当时的慎重出于什么考虑呢?
    丁肇中:我当时慎重,就是说有这个粒子以后,还有没有第二个,第三个。就是找别的,我觉得换了别人,比方说现在年轻人,肯定会扼腕叹惜,说,如果我当时发现马上公布出来。但是错了呢?假使是错的就不好了。因为我只能这么说,到现在为止,虽然做过很多的实验,还没有做过一个错的。所以我认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是要对他自己的实验结果负责。就是公布出来的人公布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正确的。
    记者:在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次,您和另外那个同时获得的科学家,两个人用的仪器好像水准并不一样?
    丁肇中:不一样。
    记者:他的好像要比您的要先进?
    丁肇中:他的仪器要比我先进多了。实际上科学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就等于最后一名。第二名,自然科学上的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二个发现相对论的。
    记者:就是这么残酷?
    丁肇中:不是残酷。
    记者:这不是残酷是什么呢?
    丁肇中:这是事实。
    记者:我听一个学生问您,现在的实验有可能选择更好的更精密的仪器。您的回答是,应该用保守的仪器。拿到这个工具应该是最适合你这个实验的。
    丁肇中:最棒的仪器,最快的仪器,最好的并不代表一切。最主要的是能用在你实验上,安全地用在你实验上,不会出错。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在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如果有一次失败,会意味着什么呢?
    丁肇中:我想对我可能是很大的打击,因为我从来没有失败过。
    记者:但是人总有可能失败,不可能永远万无一失。
    丁肇中:到现在还没有吧。就是做实验,真正做实验没有失败过。
    记者:您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是请您的父亲一起去参加的颁奖会。是您主动想请他去的吗?
    丁肇中:是,是。他还穿着燕尾服。当地人们认为他是日本驻瑞典大使。
    记者:他当时的精神状态、心情怎么样?
    丁肇中:心情当然很好。没有人到瑞典去心情不好的。
    记者:可不一样啊。
    丁肇中:还算是很高兴吧!因为那时正在做另外一个实验,以我请了几个跟我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去参加,然后请我父亲去。
    记者:你没有感触吗?在那个自己最光彩的时候。
    丁肇中:没有。没有多大的感触。
    记者:在我们普通的人想像里,得到那样一个奖,应该是一个狂喜的心态才是。
    丁肇中:这个奖,有时候它让你等二十年,三十年,就从发现到给奖。为了保险起见,它让你等很久。我那个时候,它大概一时糊涂,所以第二年就给我了。
    记者:这样讲您是过谦吧!
    丁肇中:我猜想他们可能是一时糊涂。
    记者:您在89年的时候有一个记者问过您,说您已经拿了诺贝尔奖,应该算是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在这么积极奋进、进取?您当时说十年之后,我再把答案给你们。现在十多年也过去了,您现在有什么答案吗?
    丁肇中: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书,因为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在那做教授。所以假设我现在退休的话,我的薪水正好比我现在薪水高一倍,可是一退休就不能领导实验了。
    记者:为什么要继续做实验?
    丁肇中:是因为有兴趣。
    解说:对物理学的兴趣最终使丁肇中成为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后来,丁肇中组织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进行空间探测反物质的试验。1998年6月2日,丁肇中领导的小组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搭载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升入太空,从而揭开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探索宇宙之谜的序幕。
    
    不知道的兴趣——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下)
    2002年6月20日播出
    解说:2002年5月31日,丁肇中在东南大学举办了学术报告会,受到师生热烈的欢迎。
    丁肇中:今天南昌路小学的校长来见我,因为我以前在南昌路小学念过书。我特别感激的是,他没有把我的成绩单带来。
    记者:刚才我进到会场的时候,看秩序很好。您不知道,门口挤得水泄不通。我们进来的时候,完全进不来的样子。您觉得这些年轻的学生,想进来,他们最想听您说什么呢?
    丁肇中:我不知道。
    记者:您猜想一下。
    丁肇中:我记得李政道和杨振宁拿诺贝尔奖的时候,我还在台湾念中学。我就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想看看。他们,我猜想他们可能也是同样的心理。
    解说:丁肇中讲的题目是《寻找宇宙最基本的结构》,这样的报告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过于专业化,但是现场的同学们还是对丁肇中教授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们似乎想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寻找成功的经验。
    记者:我刚才也坐在这个位置上。我问了一下旁边的学生,你是学这个相关专业的吗?你懂吗?他说我不懂。我说那你来听什么。他得了诺贝尔奖,我就想了解他。所以他很想听听您讲一些比方说人生经验呀,人生的这些事情。
    丁肇中:没有,没有什么经验,除了工作以外,没有什么经验。他们就想听一个人怎么能够成功,人生的经验,包括治学的方法可能对他们提示会更大。我希望学自然科学的人经过这个演讲以后,他专心听的话,他可能了解到一点怎么样做自然科学。
    记者:您觉得您在谈哪部分的时候,可以渗透给他们这些东西呢?
    丁肇中:比如现在做的实验,没有一件事情是人家做过的。所有的事情人家都认为非常困难,很多都是别人失败过的。那我们为什么去做?怎么样克服这些事情?他们应该有一点体会。
    记者:所以物理上的真理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我看到您说实验的过程,好像所有的地方检查一遍再检查,所有的数据记录之后再记录。可能要十几个小时不能离开这个位置。这种东西是所有的科学实验,都会这样吗?
    丁肇中:只能说我的科学实验是这样。就是说通常你的假设,这个仪器是错的,要详详细细检查,到底是不是错了,因为错了以后,你就不容易找到怎么回事了。
    记者:那是不是对人的意志力是一个挺大的考验?
    丁肇中:对!应该说对兴趣和意志是很大的考验。
    记者:考验非常艰巨的时候怎样才能挺得住?靠什么?
    丁肇中:我认为最主要是要有兴趣。比方说,我最初在德国做实验的时候,因为我对实验特别有兴趣,所以常常白天晚上都在实验室里,有时候在实验室一个礼拜。最主要是也没有人要我这么做,因为我对那个东西很有兴趣,所以我愿意在那儿。
    记者:是因为有兴趣之后就不计得失了吗?
    丁肇中:对,对!如果不是图兴趣,而是图其他什么,那就不行了。为图名图利最好不要学自然科学,因为学自然科学图名图利是很困难的。
    记者:您什么时候悟出来,兴趣应该是你做这个事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呢?
    丁肇中:大概从小就这样。从小的时候,在学校里,我就是对几门课比较有兴趣。比方说物理、数学、中国历史,有文有理。中国历史因为小时候记性比较好,所以考历史考100分。
    记者:这么厉害?
    丁肇中:所谓有兴趣就是成绩好,成绩不好就没有什么兴趣,考零分的话就不能说有兴趣。
    记者: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然后又能够把全身心投入在里边的时候,那种快乐你能形容一下吗?是什么样一种感觉呢?
    丁肇中:就是说你要做这个实验,你要认为这是你一辈子里最重要的事情,其余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所以为了这件事情,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在后面。
    同期:再好的理论,没有实验证明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证明和推翻理论,理论是没有办法推翻实验的。
    解说:丁肇中曾在诺贝尔获奖演说中强调过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之后20多年试验过程中一直坚信的一点。
    丁肇中:就是说所有的人认为会动手的人才能做实验这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一个好的物理学家,或者做实验的好,做理论的好,对物理要了解,最重要的是能找题目,做实验的方法是次要的。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家都对理论有深刻的了解,通常的观念说在学校的成绩好就做理论,会动手的做实验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记者:有人说中国人在理论方面会比较优秀,而动手能力就相对要差。您这么认为吗?
    丁肇中:我也是中国人呀!所以动手能力还可以吧!
    记者:那对您来讲,从事实验物理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
    丁肇中:就是了解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比方说,现在要知道到底有没有一个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
    记者: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丁肇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对物理有兴趣。第一对物理有兴趣;第二要了解舆论,要了解实验的技术;第三是不要害怕。
    记者:怕什么呢?
    丁肇中:怕别人批评。不要害怕!
    记者:看您的传记方面的书,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自己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够这么坚定和正确呢?
    丁肇中: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
    丁肇中:不知道。那我就不知道。我每做一个实验以前,通常我都找几个世界上很有名的科学家,和他商量一下。了解他们什么看法。不过我很少听他们的。
    记者:很少听,为什么还要听?
    丁肇中:听就是说,了解别人对东西的看法。
    记者: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丁肇中: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他知道,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记者:可是像我们这么轻松交谈,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严谨。
    丁肇中:不是。可是我确实不知道。
    解说:我们从丁肇中的言语中能够感觉到一个科学家的果断和坚定。现在,丁肇中领导16国的科学家正在创建国际空间站。他告诉我们,2005年,国际空间站将组装完毕,那时,国际空间站将成为除了月亮和金星之外的第三颗亮星。



责编:戴昕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