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戏曲频道 > 南曲戏文 > 专题首页 > 正文

《南曲戏文八百年》之一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8日 09:57


  大明朝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御笔亲题了他命当朝大学士解缙、姚广孝等人历时五年纂修的一套大型类书,这部传世大典的编撰露世,让这个生平并没有什么宏功伟绩的皇帝自鸣得意了一番:“《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永乐迁都后,《永乐大典》被珍藏在故宫的文昭阁内,秘而不宣。

  1860年,清咸丰十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永乐大典》惨遭浩劫。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书册所剩无几。绝大部分藏卷在这场灾难的硝烟中神秘地失踪了……

  半个多世纪后的英国,游学西欧的中国学者叶恭绰在伦敦一家店面不大的古玩肆中被一卷书册所吸引。他拂去页面上微积的尘土,一时间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戏文三种》作为《永乐大典》散失在外的惟一较为完整的卷目,终于在历尽磨难后被中国人自己带回了祖国。

  假如没有当年叶恭绰先生的远见高识,我们只能永远在猜测中想象那个起源于宋代的戏剧形式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所包括的《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三本戏文让后人得以见到最早且最为完整的南戏剧本,并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掀起了一股南戏研究的学术风潮。当关于《永乐大典》的目光被移诸到“南曲戏文”的焦点之上时,海滨城市温州的阵阵海风吹拂着已经有些模糊的往日辉煌,让埋藏了八百年的风流渐渐地水落石出。


  永嘉的山水自古以来就是清俊灵秀的。山水诗派宗师、南朝诗人谢灵运就曾在一千六百年前穿着他自制的木屐走遍了瓯江南北的山山水水 ,留下了一大批清新优美 、逸韵奇趣的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温州的山水是空灵的。它不仅给予了浪漫的诗人们许多直接的灵感,也给中国戏剧史涂抹上了一笔亮丽的色彩。而中国戏曲广博而宏大的源流也正是缘着楠溪江的这一湾涓涓碧流流出温州,汇成百川入海之势。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它于北宋末、南宋初生发于浙江温州,又称永嘉杂剧。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一代怪才徐渭完成了他的《南词叙录》一书。在这部中国古代关于南戏的惟一专著里,徐渭十分确切地写道:”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两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明人祝允明也在《猥谈》里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不知道当时的南戏为什么会有象“鹘伶声嗽” 这样的奇怪名字,但在比我们更为贴近遥远宋代的明代学者笔下,南戏的确就生发于中华大地的东南一隅。温州,正是南戏曾经萌芽勃发并且赖以生存的家园。

(编辑:史冬莲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