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戏曲频道 > 戏曲频道首页 > 正文

戏曲晚会人物谱·常如玉——戏比天大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3日 11:07)

  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花木兰,一身大红的战袍,身披明晃晃的银甲,头上戴着金盔,一朵大工的簪缨随着步伐微微颤动。她就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如玉。在央视春季戏曲晚会上,她将演唱母亲的经典剧目《花木兰》。第一次参加春节戏曲晚会的常如玉显得非常郑重,她看着镜子对记者说:“今天穿上这身衣服站在这里,我才真正理解母亲当年的心境和她对豫剧的执着。”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作为常香玉的女儿,常如玉竟然是从47岁才开始学戏的,也正是因为豫剧,她和母亲足闹了十多年的别扭。

  常如玉是家里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孩子。她本来很喜欢豫剧,可因为她是常香玉的女儿,最终却没能学成豫剧。常如玉记得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她不小心把手弄伤了,妈妈看到她的手背皮开肉绽,血流如注,焦急地对大夫说,你一定要治好她的手,否则她就不能登台演戏了。敏感的常如玉突然觉得,母亲眼里只有豫剧,根本没有她这个女儿,于是她赌气不学豫剧。

  常如玉长大后参了军,但儿时在家里的耳濡目染,使她即使随口哼一段豫剧也是像模像样。在母亲眼里,她的声音、个头、扮相、悟性,简直就是为豫剧而生,因此,母亲想让她学戏的心一直没变。一次,部队派常如玉和战友们学一出豫剧小戏,她便带了几个战友到家里吃饭,想顺便跟妈妈学几招,不料,如玉在摆筷子时随口哼了一句戏文,妈妈当即就指出:“你唱得不对,站那儿重唱。”妈妈在战友面前这么不给自己留面子,如玉心里对妈妈极为怨愤:我怎么这么倒霉,竟做了常香玉的女儿。1985年,为了摆脱母亲让她学戏的烦恼,已经是而立之年的常如玉毅然离家去了美国。

  直到在美国成了家,做了母亲后,常如玉才渐渐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一片苦心。一次她在开车时收听华人电台,有人点播豫剧《花木兰》。音乐响起,母亲熟悉的声音传来,常如玉的眼泪立刻夺眶而出了。那一刻,她第一次意识到母亲离自己那样近,但又仿佛十分遥远。她这才发现,家乡戏、母亲的戏对自己的影响已深入骨髓,像生命的根一样,永远难以割舍。

  47岁时,常如玉放弃了美国的事业,放下了一双儿女,回到病重的母亲身边。许多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47岁的常如玉又重新吊起了嗓子,练起了功,就像母亲曾扮演的穆桂英那样,“五十三岁又出征”。

  在常香玉最后的日子里,她给每个孩子留了张纸条。常如玉的那张写的是“戏比天大”,这是母亲留给兄妹的话中唯一与戏有关的。母亲对她的希望从未动摇过。常如玉说:“戏比天大是母亲一生的原则,做起来绝非一个难字能说清的。”母亲把这句话留给她,是让她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我要唱就决心唱20年,一直唱到我70岁。”至于未来的发展,常如玉则表示:“母亲生前最恨说大话的人,我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把母亲的‘魂’永远传承下去。”

  (《中国电视报》 记者 王茂华)

责编:史冬莲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