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频道 > 法国电影回顾展 > 正文

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6日 16:34)


  1932年2月6日,特吕弗诞生在巴黎,这是拍摄和放映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城市,也是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之都。但是,与任何一个城市一样,在巴黎,童年也有伤痕。1959年,27岁的特吕弗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四百下》。在《四百下》里,主人公安托万与父母一起,居住在一间非常狭小的公寓里。安托万连作功课的桌子也没有,只能挤占饭桌的一角做作业,他甚至没有固定的床位,天天打地铺睡在过道里。更让小主人公心烦的是:放荡不羁的母亲,深更半夜回家,一进卧室,还要跟父亲大吵大闹。

  就是这样,特吕弗用伤感的摄影机,复原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时,与《四百下》里的安托万一样,特吕弗是在用泪眼观看他的巴黎:由于缺少父母的爱,也由于老师的粗暴行为加剧了逆反心里,安托万和小伙伴一起去偷父亲所在的写字大楼的打字机,抓住后被送到少管所。在带栅栏的、穿过繁华的巴黎市区的囚车里,他的心情极度悲哀,眼里饱含绝望的泪水。透过泪水,穿过栅栏,他看到巴黎,橱窗光怪陆离,街景纸醉金迷。 人世间没有温暖,少管所里非人性的教育比学校更加变本加厉。绝望中的安托万选择了逃跑。--实际上,这也是特吕弗为自己的童年生活找到的一条出路:14岁的时候,他被迫辍学打工。没有想到,生活的窘境反而使他获得了选择的自由,使得他取得成功。一年后,流浪的特吕弗得以结识了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从此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与未来的杰出电影导演特吕弗之间,结成了一种感情亲如斧子的关系,巴赞不止一次的把特吕弗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还一次次的帮他找工作。1953年已经入伍的特吕弗被部队开除,巴赞再一次收留了他,到自己创办的《电影手册》编辑部工作,也就是在《电影手册》的编辑部,特吕弗的电影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了一个几乎与巴赞齐名的、优秀的电影批评家。他们组成"电影手册集团",推动了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运动:法国新浪潮运动。

  不幸的是,1958年,年仅40岁的巴赞英年早逝,特吕弗悲痛万分。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怀念,特吕弗终于拿起了摄影机,拍摄了《四百下》,以此献给他的恩人和知音,既为那一段像父子一样的感情默哀,又为自己忧郁的童年唱一首无声的挽歌。

责编:赵蕾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