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相聚”后的随想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07日 17:51)

  《流金岁月》节目从1996年4月开办以来,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六年,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作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我感到非常安慰和欣喜。

  虽然不过是10多天前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是上一个年头了,《流金岁月》做了一件让我现在依然觉得自豪和感动的大手笔:成功地策划、制作了长达110分钟的《流金岁月》2003新年特别节目——《相聚》!

  回想起最初对这期节目的构想,感慨颇多。生于60年代末的我,在部队大院成长,看电影是孩提时代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当然更主要的是兴趣使然,我对电影有了一份敏感和好奇,很多关于电影的记忆绵延至今。60年代的“22大明星”,很多与我同龄的人不一定知道这件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对这样一个群体念念不忘。做《流金岁月》节目久了,特想把他们聚到一起,重温昔日辉煌。

  2002年8、9月份,我和《艺术人生》的制片人王峥及其他一些策划人商议准备在年底联合搞一台节目。这时,我突然又想起了“22大明星”,我激动地提出了这一想法,我预感到,这次一定会实现这一长久以来的愿望。

  最终,这台节目由《流金岁月》单独主办,从创意、策划、文案到最后立项,我们得到了电影频道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前期筹备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路绿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我们的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那些依然健在的当年“22大电影明星”。40年过去了,他们还会愿意重提那段往事、重新携手并肩站在同一舞台上吗?

  一天,频道节目部主任陆红实带了一个时尚的女孩来到我的办公室:“她是电影学院的实习生,在《流金岁月》剧组锻炼锻炼吧”。女孩叫陈璐璐,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即我就将这台特别节目联系老演员的事交给了她。事实证明,这个实习生的出现对此次《流金岁月》特别节目的成功举办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得知是电影频道《流金岁月》的特别节目,每一位老艺术家都非常爽快地答应出席我们这次活动。事情会进展得如此顺利吗?我有点难以置信,但我随即意识到这意味着《流金岁月》6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作为一个品牌,《流金岁月》已成为每一位老电影人自己的阵地、自家的舞台……很快,大家就知道了电影频道要搞一个以“22大明星”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很多观众给我们来信要求参加节目录制和讲述他们与22大明星之间故事的观众,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明白:这期特别节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2大明星”是60年代中国电影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当时全国各大城市的影院大厅都悬挂着这22位电影明星的大幅照片。这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介入下由文化部举办的活动,这次活动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新中国首次将自己的演员“明星化”。当人们在一张张俊男美女的照片前流连时,新中国电影的“明星制”已初露雏形。

  这22大明星是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演员。40年过去了,他们中间赵丹、白杨、上官云珠、崔嵬、李亚林、张圆、张平7位先后离开了热爱他们的观众,此刻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能将健在的15位演员全部请到我们节目的现场,来一次实实在在的相聚。只要这些艺术家能来,这个节目就成功了一半。这些老艺术家们目前分别居住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珠海,把他们聚到一起听起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王丹凤、谢添之外,其他艺术家都答应相聚在《流金岁月》2003新年特别节目的舞台上。谢添已年届九旬、身体不好,他接受了我们在他家中的访问并为我们的节目题写了片头的“相聚”两字;王丹凤对无法回内地参加节目深感遗憾、希望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通过电话向新老朋友问好。

  为配合这期节目,我们特别印制了22大明星的挂历,在设计中,我们希望每位艺术家都能写上一段话,这就又得麻烦老人家们了。在不断的电话联系中,艺术家们再次非常配合我们,一一在规定时间内送来他们的人生感言,再加上明星们年轻时代漂亮的照片,使得我们的挂历出来后非常抢手,受到了无论是艺术家本人还是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

  《流金岁月》节目组的年轻人们为这台特别节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国庆节开始筹建到12月23日录像,再到30日播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近20位工作人员整整3个月全部扑在了节目上,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首汽国宾车队特别给这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国宾待遇,用国宾车搭载他们赴晚会现场;全聚德烤鸭店得知艺术家们要前来用餐,认为这是老艺术家给老字号的荣誉,坚持免收餐费,只求老艺术家们在店前留影签字;北京五星级的国际饭店是老艺术家们下榻的饭店,他们不但在他们入住时举行了简短热烈的欢迎仪式,还在住宿条件和服务上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怀;我们的录象地点中央戏剧学院的领导和同学们也对节目的录制工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正是各界人士的通力协作,为我们这台节目的成功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在晚会录制前一个月,节目组的小黑板上开始了倒计时标志,每天小黑板上都会提醒大家距录像日期还有几天。当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我们都明白,检验我们工作成绩的时刻到来了。那一天所有人都去了录制现场,只留下了陈璐璐一人在酒店接待老演员们。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全部在同一时刻赶到了一起,期间发生的事情已来不及细述,我只见到当艺术家们乘坐的加长林肯车缓缓驶进录制现场的时候,站在一旁的陈璐璐流下了抑制不住的泪水……

  节目录制的三个小时是令人激动的三个小时,场上场下都被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感染着。祝希娟在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舞蹈演员们簇拥着出场了;金迪和庞学勤唱起了他们当年主演的电影的歌曲;于洋评价了电影学院新生表演的经典电影片段;谢芳朗诵了《青春之歌》中那段著名的朗诵;孙道临和于蓝回忆了他们在《革命家庭》中的合作并讲述了与一位观众保持的密切联系;张瑞芳向所有的观众敬了一杯香槟酒;陈强一段50年前的故事也被主持人讲了出来;在《党的女儿》中扮演田华女儿的小演员沈静华特地从外地赶到晚会现场,母女之间几十年后的重逢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不在电视节目中露面已很长时间的王心刚这次也特地到场祝贺;秦怡与中年演员马晓伟合演了《女蓝5号》的片段;王晓棠在文革期间下放到农场时多亏一些善良的人们的帮助,这些在艺术家遭难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人也在我们的特别节目中与他们重逢……

  节目在2002年12月30晚的黄金时间播出了,从那一刻开始,电影频道的电话就成了热线,全国各地的观众激动地告诉我们他们看到这台节目的情形:你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你们的特别节目太好了!面对观众的热情,我相信,下一次举办类似的大型节目我一定更胸有成竹!文/潘军

责编:晓宇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