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法治频道首页
节目时间表
法治要闻
社会经纬
人物故事
举案说法
大家评说
e线学法
线上说法论坛
电视与法治
热点聚焦
>> 业界动态

反腐“白色风暴”席卷江苏 苏州南京官员落马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9日 10:38

  全国卫生系统正在进行首次纠风专项治理检查,江苏是这次的检查对象之一。当江苏卫生系统各方积极准备迎接“大考”时,南京、苏州等地相继出现卫生系统官员出事传言和腐败分子落马被抓的消息。

  令人不解的是,对于苏州一批药剂负责人的出庭受审,没有太多的人表示意外。很多观点认为这是“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检方有关人士甚至称,这些出事的负责人只是“踢破了脚趾头的一小部分”。从记者在南京、苏州等地的调查不难看出,医药背后还有一张无形的网。正是这张网遮住了那些已经近乎公开的腐败交易。

  或许,江苏卫生系统的这场“白色风暴”将彻底地撕开这张网。

  A篇 苏州抓了三个当官的“药蛀虫”

  三个“药主任”同时案发

  一个四十不惑,一个刚过35岁,当顾坚和夏运岳刚刚踱进人生事业的旺盛期时,也许他们满眼看到的是自己金灿灿的前程,殊不知,毁灭他们所有梦想的陷阱正等待着他们的陷落。而这个陷阱,却是他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004年9月9日,苏州市沧浪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依法对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药剂科主任、药事委员会主任顾坚立案侦查。9月10日,沧浪区人民检察院同样以涉嫌受贿罪对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事委员会副主任夏运岳立案侦查。9月22日,沧浪区人民检察院分别以涉嫌受贿罪对两人作出了逮捕的决定。同时,决定分别对两人刑事拘留。

  这两个苏州医疗界年轻有为的药剂科负责人“落马事件”立即在业界激起千层浪。一时小道消息满天飞,有几种说法让人觉得煞有其事。一种说法是,这两人只是苏州卫生界反腐的开始,它预示着卫生主管部门将对各医院的药剂科“蛀虫”动真刀子了;另一种说法是“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顾坚和夏运岳年轻得志,终于掉到“河里去了”,检察院这一招有“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有一种说法是,顾坚的落马是必然的,他接触药剂科不到7年的时间里就买了七八套房子,而这段时间正是苏州房价飞涨的时候,仅靠他和妻子的工资,如何能买得起这些房子,不贪才怪。

  就在传言还没有得到证实前,记者又得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前药剂科主任张佩珠也将接受审判。

  那么,这三个人究竟是从哪里开始落马的呢?案发时间为何又是如此接近?

  他们都收受销售代表贿赂

  11月30日下午1点半,正是暖洋洋的深秋午后,当人们惬意地坐在阳光下享受暖意时,顾坚却坐在冰冷的囚车里等待着一场对他所犯罪行的审判。这个集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药剂科主任、药事委员会主任大权于一身的男子,曾是一位知名的新生儿科医疗专家。往日,他多么地受人尊敬,可是现在,他不得不以罪人的姿态来面对国家公诉人对他所犯罪行的指控。

  下午1点40分左右,苏州市沧浪区法院大法庭内座无虚席,来自苏州市各大医院的药剂科负责人、医院分管药品的负责人,以及医药界人士坐满了旁听席。顾坚身着苏州市第二看守所标号为“3311”的黄马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趿着一双棉拖鞋,头发有点乱,眼神显得很迷离,他迈出的每一步都很缓慢。在被告席上,他始终难以正视法官和检察官的目光,声音低沉,以致检察官不得不提醒他:回答提问时,请你提高声音!

  来自官方的消息是:9月初,沧浪区人民检察院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顾坚利用担任苏州妇保医院副院长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事委员会主任负责药品采购审定的职务之便,多次收受药品销售代表贿赂,涉嫌构成受贿罪。同时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夏运岳利用担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药事委员会副主任(药剂科副主任)负责药品采购审定的职务之便,多次收受药品销售代表贿赂,涉嫌构成受贿罪。这一消息在沧浪区检察院网站一登出,点击量直线上升,目前点击人数已突破1000人次。

  11月30日,经法庭审理,沧浪区人民检察院出庭的国家公诉人公布了顾坚在任职期间,共收受贿赂11.8万元人民币,并逐条出示了其受贿时证人的证词。这笔赃款中,小至1000元,大至6万余元,如一条沉重的铁链,把顾坚拖向了犯罪的深渊。顾坚当庭承认,他把收受的赃款大部分用于还房贷,少部分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

  副院长大言“有好几捆钱”

  针对一笔5000元款项,出庭的国家公诉人与顾坚当庭展开了如下一段对话。

  国家公诉人:这笔钱是怎么来的?

  顾坚:是一家药厂的医药代表送的,当时我任心室内科临床主任,快要过年了,算是过节费。

  国家公诉人:这笔钱用到哪里去了?

  顾坚:我用这笔钱给科室里的医生买了些安利的产品,算是过节福利,发给了医生、护士。这笔钱没有用在我身上,不能算我收的。

  国家公诉人:这笔钱是以谁的名义用的?科室里的人知道是谁送的东西吗?

  顾坚:是用我的名义用的,是用我的名义送的。他们不知道钱的来源。

  国家公诉人:为什么你现在在法庭上所说的,跟以前你所说的笔录不一样?

  顾坚:现在我想起来了,这笔钱没有用在我身上,是用在科室里的。

  针对某大型制药公司送的6万余元款项,出庭的国家公诉人又与顾坚展开了交锋。国家公诉人:据证人提供的证词,你是在胥门城墙的门洞里收下这笔钱的。顾坚:不对,我记得他把钱送到了我家里。国家公诉人:你有没有记错?顾坚:没有错,他是送到我家里的,有好几捆钱。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庭审,顾坚似乎恢复了一贯的自信,对于每一笔赃款来源,他用了然于胸的口气一一作出回答。惟一的一次情绪激动表现在,国家公诉人建议法官量刑定在10至12年时,顾坚当场泪流满面。

  最后,顾坚从口袋里掏出两张正反写满字的纸,作自我陈述。他用三个“对不起”总结了自己对犯罪行为的认识。他说,他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父母,对不起妻子和正在读书的女儿,对不起培养他的二院领导。在深深忏悔的同时,他希望法庭能照顾到他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同时也能考虑继续发挥他新生儿科医疗专家的特长,酌情量刑。

  “湿脚者”心太急了?

  作为今年第一个接受庭审的苏州一名副院长级药剂科负责人,顾坚的案子具有标本意义。苏州市卫生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这是苏州市卫生界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最好低调处理。这位官员深知,顾坚之后还有两名不光彩的人物即将接受法庭的审判。这名官员委婉地表示,常在河边走的大有人在,只是看他们怎么在合理的范围内“不湿脚”。这三名即将下狱的“湿脚者”,或多或少地表明,苏州市卫生主管部门是下决心要挖“蛀虫”的了。

  据记者调查,夏运岳的出事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这位35岁的青年不仅拥有中国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而且很快就成为了苏大附一院里令人羡慕的有房有车一族。对于他的一夜暴富,有人说他“太傻”、“心太急了”。一年半前,夏运岳在竞聘上岗时,由于学历优势,意外地坐上了苏大附一院药剂科的头把交椅。“也许是他在副手的位置上看到的东西太多了,轮到他一上台,马上就现学现用,变本加厉地使用自己手上的权力。”一位熟悉夏运岳的人士这么评价他。一名活跃在医药界的人士告诉记者,夏运岳的心很大,很难填满,他大小通吃,只要给他,他都会收下,甚至他还在副手位置上说不上话的时候,他也照收不误。

  至于张佩珠,业内人士对她的评价是,这个人在药剂科干的时间太长了,因为她懂的门道太多,所以她的出事一点悬念都没有。

  苏州市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对记者说,其实这些出事的药剂科负责人只是“踢破了脚趾头的一小部分”,今后反贪部门对这一行业的监控将是长期的。据她预测,这批已被逮捕的药剂科负责人将在年底前侦查审结,等待他们的必将是铁窗牢狱。(记者 姚萍娟 王琦 黄勇 实习记者 李悦)

  B篇 局干院长“出事”风传南京

  业内人士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南京市卫生系统最近刮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力度之大令整个卫生系统感到空前的震动。根据外界的传闻,“出事”官员不仅涉及市局局干,一批院长部门长也进入了纪律监察部门的视线。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市民都对此寄予好评和厚望。

  某院原院长被曝“出事”

  在传言“出事”的官员中,市级某医院原院长W引人注目,因为该院号称连续19年没有发生职务犯罪案件,去年南京市秦淮区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将一块“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的铜牌,颁发给了该医院,这是南京市首次颁发这样的铜牌。W的“出事”传闻早已在该单位成为“公开的秘密”,传言主要内容是,在他长期担任院领导期间通过基建、仪器购买、人员引进等方式“肥”了自己。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数据:该院近年来每年年收入以10%的速度递增,仅2002至2003年,该院投入基建、引进高档大型医疗设备的资金高达2亿多元。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市属医院一跃而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大医院了。

  记者昨日来到该医院采访原院长W的相关事情,但出乎记者的意料,该院一位负责人称W的“出事”传闻没有根据,他上午还看见W在医院,还和他打了招呼,关于W离开院长位置的具体原因,他指出是因为到年龄了,根据南京卫生系统干部人事制度,58岁可以退下来做调研员了。尽管这位负责人言之凿凿,但记者在采访时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当记者与该院职工交谈说要找W时,得到的回答出奇地一致,都是请记者与院办联系,而当记者到院办要求采访W时,得到的答复是W现在不在医院,院办一位女士在征求上级指示后,告诉记者W出外开会去了,具体地方不详,他们手中只有W的办公室电话,其他联系方式没有。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W的办公室门口,这里已是“铁将军把门”。

  区卫生局长被上级喊去“谈话”

  外界传言中,南京市某区卫生局也是传言中的一大焦点。根据传言:该区卫生局C局长和他的一位副手都出了“问题”,据说他们主要是在某眼科医院选址方面给予了照顾,收受了该院领导的“意思”,而该眼科医院的院长也被“调查”了。记者随即走访了涉及传闻的几个单位了解情况。

  记者打电话到这家眼科医院,一位自称负责宣传工作的姓游的男士接听了电话。

  记者:外界传闻你们医院的院长近日出了点问题,不知道情况是否属实?

  游:这个我们不方便说。

  记者:为什么不方便说呢?

  游:因为情况我们不是很清楚。

  记者:那现在院长本人在院里吗?

  游:他出差了。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种事就好像是明星的绯闻,除了本人,其他人都不好说什么,只能说不清楚、不了解,就算是清楚,也不方便解答。

  随后,记者来到某区卫生局办公室,也是一位自称搞宣传的男士接待了记者。(这位男士始终不愿透露姓名)

  记者:我是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贵局局长有关情况。

  答:那你可以回去了,这事没人能回答你。

  记者:我都还没说是什么事啊?

  答:现在这事还没有结果,你们有什么好采访的?

  记者:那你们有无听到贵局局长被“双规”的外界传言。

  答:没人这么说。只能说上级叫去谈话吧。

  记者:那你的意思是说,是有这事,只是“双规”这种说法不合适?

  答:你们最好不要报道,等事情有了结果我们会通知你们的。实在要采访你去找区里宣传部,他们愿意告诉你就告诉你。

  记者:那可以问您的姓名和职务吗?

  答:不可以。

  (采访结束后,记者注意到这位男士在填写会客单时,思考了很久,在被访者栏内写下的名字是“郭艳”)

  记者又与区卫生局纪检部门的负责人一位姓王的女士通了电话。

  记者:有传闻说贵局的两位局长出了点事,您是纪检部门的负责人,能否证实一下吗?

  王:传闻只是传闻,这种事不能乱讲的。

  记者:那就是说那只是谣言,并没有此事?

  王:反正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接到任何组织上的通知。

  记者:那就是说现在传闻中的两位领导还在各自的岗位上?

  王:呃……反正现在局里的工作还在有序、正常地运行。总之,我们一切以组织上的通知为准。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面谈吧。

  市卫生局两官员已“神秘失踪”数日

  不仅仅是数家医院,根据外界的传闻,作为政府部门的南京市卫生局也有一位局干和一位处长被卷进了这场“反腐风暴”之中。

  传闻是否属实呢,记者昨日下午前往南京市卫生局,进行了一番调查。

  “我来找××,请问他在哪个办公室。”记者敲开了南京市卫生局某办公室的门。

  这位工作人员表情立即紧张起来,面部抽动了一下,说:“他现在不在办公室。”

  “那他今天晚些时候还回来啊?”记者再问。

  “不会回来,他不在办公室。明天他也不会来。”这位工作人员这样的回答。

  与这位局干一起“消失”的还有某处的一位处长。昨日,该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对处长的去向很迷茫。他说,处长好久没来上班了——已经有7天的时间。而××局干也有好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局里了。

  南京市卫生局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对于局里是否有领导涉嫌违纪的事情他们不太清楚,如果真有其事,也要问问南京市纪委。

  对此,南京市纪委的相关人士的回答是:“我们有纪律,没有公开的案件不会对记者宣传。对牵连到好多部门的同一案件,相关查案人员查案时也只负责单个部门的工作,办案时互不交流。”

  记者经过艰难的采访所获得的有价值信息并不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涉嫌违纪违法案件尚未结案时,权威部门一般不会对媒体予以披露。因此,所有的传言都没有得到有力的证实。但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反腐风暴所带来的行业触动还是很明显的。同时,不少被访人士和民众都对卫生系统的反腐动作大加赞赏,认为这将从根本上促进医疗行风的好转。

  卫生系统反腐已有多起大要案

  近年来,江苏卫生系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今年为配合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整顿医疗系统不正之风行动,江苏各地整治医疗系统不正之风行动取得了显著战果。在这次整治行动中,有一个案例比较典型,这就是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医疗腐败窝案,分管药品购销的一名周姓副院长被检察机关羁押后取保候审,一名药贩子被检察院羁押。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光盘黑名单账目牵出15名副主任以上医务人员,迄今已退出赃款近70万元。

  据东海县卫生局副局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谢观球介绍:“8月30日,检察院和纪委的人来到我的办公室,说有事情要找周副院长谈谈。我不好问是什么事,周不在办公室,我打手机把他找了回来,周随后被带走了。”谢院长说,周副院长今年40出头,是有名的外科医生,今年刚拿到HEMBA(医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却因此而自毁前程。

  C篇 解析医药背后的一张网

  就在苏州对顾坚等人进行审判、南京卫生系统反腐传言四起之前,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首次组织对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检查工作,纠风监察人员将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医生收受红包的蛛丝马迹。据悉,此次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共组成5个检查组,对全国卫生系统进行首次纠风专项治理检查。记者了解到,江苏这次亦被列入检查对象之中。所以,如何迎接此次“大考”,并能顺利通过检查,成了江苏卫生系统上上下下严阵以待的一件大事。

  江苏医疗行业禁令正流行

  从苏州市卫生局步行到沧浪区人民检察院不过百步之遥,从苏大附一院走到沧浪区人民检察院也不过500米路程,从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至沧浪区人民检察院则最多1000米距离。其实,这4家单位在一条直线上。相信很多苏州市民每天都会在这4家单位门前路过,并自由地进出过这几家单位。但是,对于顾坚、夏运岳来说,自从今年9月他们踏进沧浪区人民检察院的大门以后,就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昂首挺胸地跨出这道门槛。任何人都明白,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语评价包括苏州在内的江苏各地市医疗界出现的这一震动,“反腐”、“改革”这两个词都会显得格外突出。其实,今年4月份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苏府〔2004〕第70号文件)就已初见端倪。

  2004年4月,苏州市政府定下了苏州市属医院改革的基调,就是要打破医院管理中的“大锅饭”、“铁饭碗”。当然,医改也将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比如红包、药价、诊费、服务质量。当时,本报以《医改风卷江苏苏州医院9月“变脸”》一文详细报道了这一医改举措。

  而在省城南京,对于医生拿红包收回扣的现象,无论是卫生主管部门,还是各家医疗机构,都是三令五申明文禁止的。去年初,南京市卫生局就下发了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六不准”的通知,其中包括:不准接受药品和器械生产、销售企业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不准向病人推销药品和其他商品,对违反者没收非法所得,作待岗处理,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并承担法律责任等。

  记者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这样一些数字:在查处收受药品回扣和红包等违法违纪行为时,2003年前三季度,江苏全省卫生系统有3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新药利益竞争中也有腐败

  但这些在江苏各地市普遍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完全遏制卫生系统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将新药通过医院送到患者手里,是产品的竞争过程,也是权力与金钱、社会关系和人情网的角逐。”一位资深的医药代表说起一个新药进入医院药房的过程,口气中既饱含无奈,又充满征服困难的成就感。他说,这个过程背后,有一张医药代表费尽心思织就的网,这张网有时能网到大鱼,当然,丰厚的“鱼饵”是必不可少的代价。

  记者向多位医药代表了解到,所谓新药,就是这家医院还没有使用过的处方类药品。当一家医院要使用新的药品时,医药代表为让自己的新药流通到患者手中,必须通过5道必须的公关环节(如下表)。

  经过这几道“关卡”,据测算,一个普通新药从药厂出厂到进入患者手中,其额外增加的价值包括:医生提取了零售价的10%,药剂科提取了零售价的5%,医药代表提取了零售价的5%。这部分额外增加的价值是由厂家让利实现的。当然,厂家又把这部分让利核算进了药品的成本里,通过销售的环节,转嫁到了患者的身上。

  而正常的批发价等于零售价÷1.15,医院对同一新药的进价等于批发价×0.75(或0.8)。用这两个公式计算出的数字,就是医院通过药品净赚的正常利润。通常药品收入占据了全院总收入40%的份额。对于一家医院来讲,以药养医是最为快捷方便的收入来源,由此也养肥了一批与药品直接相关的医疗人员。

  12月初,记者从苏州市卫生局了解到,卫生主管部门要求各医院每年将药品利润下降5%。出台此举意在控制药价虚高的现象,夯实药价,还利于民。然而,药厂的一部分人员对卫生主管部门此举抱有极大的不屑态度。

  一位医药代表直截了当地指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倒霉的还是病人。她说,其实现在这种担忧已经露出了苗头,一部分“老面孔”药品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不惜换包装、改剂量,重新改头换面进行招标、核价程序,继续维持该药品的市场份额。其实消费者是不可能完全意识到这一变化的,它需要医疗人员的专业性指导才能实现消费过程。因此,只要医院和医疗人员默认了这一过程,最终患者得到的药品质量是下降了。

  关于药品的流通,其实现在处在尴尬位置的是药厂。一方面,它面临着新药研发过程中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它还必须面对医药代表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药厂如果不做临床研发工作,等于等死,而如果做了临床研发工作,那就是找死。在这种成本压力下,药厂出于保全自身的考虑,一般对医药代表在销售中出现的风险是不会主动出面承担责任的。这意味着,医药代表向医疗人员行贿的行为败露后,只会由医药代表以个人的名义承担法律责任。不过,药厂相应地也会暗中替医药代表支付必要的罚金,但前提是医药代表不能出卖药厂的利益。

  其实,在药品流通的链条反应里,医疗人员、药厂、医药代表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层层叠加的关系,构成了本年度一部分药剂科“蛀虫”纷纷落马的因素,看起来偶然的事件,也便成了必然。

  附表:新药流通的五大“关卡”

  第一道公关环节是去药剂科登记。

  这个过程相当于药剂科给新药入门一个初选的机会,如果能登记上,意味着医药代表小半只脚迈进了医院的大门。此时,药剂科主任有权决定是不是帮你把新药拿到药事委员会进行讨论。

  第二道公关环节是摆平临床主任。

  临床主任决定着医院有没有必要使用新药,他的意见对药事委员会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据称,临床主任与药剂科主任往往是具有亲密关系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临床主任关心药性,药剂科主任更关心药价。

  第三个公关环节是做通更多人的工作,争取在药事委员会讨论中占据有利导向。

  据了解,对相同化学名的药品,一家医院往往有不同的药厂供药。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医药代表要花功夫去做通更多参与药事委员会讨论者的工作,其中,做通分管药品的医院副院长的工作是最有效的。

  第四个公关环节是打点医院采购部门、医药公司等商业中介公司人员。

  如果在一些细小环节上不注意,药厂的新药进入患者手中的时间就会被拖延。因此,医药代表还要花时间和一部分小钱打点医院采购、库管、门诊主任、中心药房主任等这些“小鬼”,有时还要疏通医药公司的采购人员。

  第五个公关环节是搞定药房人员或主任、医生。

  一般来讲,这些最末梢的医疗人员,占据着开哪家药厂的药,拿哪家药厂“回扣”的选择权。因此,医药代表不可小视他们,甚至有时候医药代表要定期回访医生,督促医生们给患者开自己的药品。

  来源:《江南时报》

(编辑:西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