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background="../images/line1.gif">
本期内容栏目介绍主创人员拍摄花絮观众信箱

 




黄河风韵·河南篇

漫步三门峡

  今天我们的黄河系列节目带您走进河南省,河南因为地处黄河的南岸而得名。古代叫豫州也就简称豫。也有中州,中原之称。

  黄河从陕西、山西边境折向东,流入河南,横贯河南省境内,以湍急之势流经著名的三门峡市。豫西主要指的就是三门峡为主的这个地区。今天我们就为您介绍三门峡市的文物古迹,风土民情。

 


 黄河从陕西、山西边境折向乐,流入河南,横贯河南省境内,以湍急之势流经著名的三门峡市。豫西主要指的就是三门峡为主的这个地区。下期我们就为您介绍三门峡市的文物古迹,风土民情。

  豫西风情

  三门峡的名称来自于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用神斧在现在三门峡大坝的地方,劈开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从此滔滔黄河水向东流去。黎民百姓得以免受水灾之苦,三门峡因此而得名。

  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座大坝——三门峡大坝在这里建立。同时设立三门峡市。三门峡与黄河血脉相连,三门峡与大坝共命运。

  三门峡地区包括渑池县、卢氏县、陕县、灵宝市、义马市和湖滨区,三县两市一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

  三门峡所处的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由于三门峡历史悠久,历史的积淀给三门峡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都是三门峡历史文化的见证。三门峡文物古迹是以著名的第一个就是爷韶文化,仰韶村文物古迹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面积有30多万平方,在渑池的河旁边,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在大约今6500年前,和4500年前。

  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阶段。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一种远古文化。文化土层堆积厚度为2-4米。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有人说“西有兵马俑。东有车马坑”西安的兵马俑世界闻名,车马坑呢指的是三门峡的虢国车马坑,它是我国目前发列的为数不多的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邦国公墓。

  在我们虢国博物馆内一共有各类墓葬116座。目前我们已尼清理出各类墓葬18座,车马坑4座,马坑3座。在我们院内发现有两府国君墓,一座太子墓和一座国君夫人墓。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与西安的兵马俑博物馆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三门峡这个地方留有许多成语典故,比如“起死回生”“唇亡齿赛”。光是围绕着函谷关这个地方的成语典故就有“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终军弃儒”“唐玄宗改元”等等。

  函谷磁位于灵宝市北15公里处,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建制最早的,沟通中原和西北的雄关要赛。许多著名战事就发生在这里,比如公元前的“五纵攻秦”“三纵攻秦”“周文玫关”公元756年唐军与安禄山叛军的“桃林大战”等等。

  函谷关的太初宫是老子著《道德经》的地方,《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一直流传至今,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在灵宝市的阳平镇还有一处遗址,那就是黄帝铸鼎原。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古代的时候荆山这一带灾情严重,轩辕皇帝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仙丹给老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铜,汲湖中之水,铸鼎于荆山下。鼎铸完以后,一条黄龙前来迎接黄帝升天,老百姓苦苦挽留,牵衣扯袍,脱下黄帝一只金靴。把这只金靴掩埋在铸电码原上,堆成一座大型墓冢。即为黄帝陵。这里就成为炎黄子孙膜拜抬祖的一个地方。

  距今800多年的宝轮寺塔。是用青灰砖垒砌而成的,它与北京的回音壁,山西的莺莺塔,四川的石琴,并列为我国四大回音建筑。

  黄河岸边的古栈道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船工们的艰辛……

  当是就是开的两个古栈道,任务非常紧,京城在西安的时候,吃的粮草都是下游拉船过去的,过去没有运输工具,全靠水路船运,来回运粮食,要从这儿走,在过去天冷的时候,人都赤着脚,在冰上拉纤绳这个地方相当难过。

  豫西的居民

  其实三门峡市的文物古迹还有很多,比如氏族部落时期的庙底沟文化遗址,夏后臬墓,鸿庆寺,安国寺,空厢寺,七里古槐,雁翎关,张公岛,等等。不仅是这些文物古迹具有很长的历史。在三门峡的灵宝市郊区我们见到了一种老百姓的住房,也是具有很长的历史。

  在这里的民居形式除了瓦房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窑洞,这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过去有见村不见房,见村不见人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现这种民居呢?

  一个是土质比较好,便于挖窑洞,挖窑洞一般都不倒塌,再一个,它沿传下来咱们古代穴居,也是那种古文化的一种延续,三,一点就是在解放前,特别是封建社会到解放前农民群众都比较贫穷,盖不起房屋,因此就挖窑洞,挖窑洞出力就行了,不花钱。我想它产生这种民居风格主要是这样三种原因。

  当地的人对我们说,窑洞的优点不光是花钱少,因为它是在地下,所以它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现在的窑洞也有了进步,有的用砖,水泥把上面砌起来,也有用砖把屋面砌上的,使窑洞更结实,安全,也更美观。

  窑洞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用咱们当地话叫做靠山院,靠在一个山,一个崖头来挖的窑洞。这种形式比较多。

  当地的民民窑洞以开井窑院最富有特色,一般是在平地挖一个方形深坑,坑院的四周挖出数个窑洞,在坑院的一角挖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门洞。在坑院中还要挖一个较深的渗井,囤积雨水。开井窑院是考察研究人类原始“穴居”演进史的实物见证,是了解黄土高原农村民俗民习的一大景观。

  三门峡的灵宝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灵宝的民间艺术品主要有皮影、剪纸、布制品、和面塑。这几样民间艺术品在三门峡非常具有代表性。

  灵宝这个地区受他生活民俗的影响,因为他是三省交界之地,北边靠山西,西边是山西东边是河南,靠豫东。所以它这个地方的文化特征,艺术品有三个地方的特色,既细腻也有点粗狂。

  灵宝这个地方的皮影表演艺术大约从清代中叶开始出殃,有的说它是从陕西传入的,也有说是从京城传入的。到了清未民初,这种庭院演唱艺术已经发展成为灵宝县民间艺术娱乐的主要形式。

  灵宝的皮影属于道情皮影。它以当地人喜爱的道情曲调来演唱皮影戏,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乐器都是道教的乐器。表演风格接近峡西的风格,是比较细腻的。

  剪纸是灵宝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艺术品,在灵宝历史悠久。

  农村的居室装点都是靠剪纸来进行。象窗花,房间里的墙围子呀。墙壁上,他都要用剪纸来装饰。尤其是姑娘结婚新房的布置,主要是用剪纸。象剪那个大喜字呀。结婚的器皿上都要贴上剪纸,内容一般都是体现吉庆,多子多孙,富贵吉祥为主。

  灵宝的面塑也叫花馍、枣糕。它是灵宝民间在结婚、生子、祝寿以及过节时的一种传统礼品。它使用白面、花生、核桃做原料,先制成方形的糕体,上面再制作花鸟虫鱼等各式形象,蒸蒸凉干后涂上颜色。

  跟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咱这个地方分高花和低花。做成大糕以后,大糕的直径有60-70公分,里边用核桃、大枣、鸡蛋这几种东西,做的最高的有2-3层。寓意就是生活步步升高,小孩健康向上,然后在糕上再插上做的零碎的小的面花,有草虫花鸟,人物这些东西。然手用竹签插到面花上,这就叫高花。

  豫西的刺乡品种很多,有鞋垫,帽子,身上的装饰品,腰袋,钱囊。过去装眼镜的袋也都要搞上刺绣,再一个就是服装:过去比较讲究的上衣,裙子、裙条、围裙、鞋,都要绣些花。

  灵宝的布制工艺,有布老虎、布娃娃、猴子、小猪各种动物玩具。还有双头枕,就是做个人的形状,然后做两个头,这样放到那里,小孩既可以做枕头,也可以玩耍。

  灵宝的布老虎是像花姑娘一样是非常花的,他们是渲染为主的,刺绣是次要的。他不同于陕西的布老虎,陕西的刺绣的,是一种软雕塑一样,塑造起来的,他们是造型做好了以后用彩绘画出来的。非常优美,五彩缤纷的。也是有灵宝自己地域特点的一种布老虎。

  中华一绝

  在三门峡民间有一种古老的传统社火表演,以它壮观的场面,独特的表演形式,被人们誉为“中华一绝”“百绝之首”。它就是——百佛顶灯。

  “百佛顶灯”表演队列变化独特。节奏有张有弛,而且有一种深厚的佛门气运。“百佛顶灯”这种表演形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里还有个民间传说呢。

  唐朝时候,陕州这个地方非常繁华,是个水旱码头,很多寺庙。相传有一个高僧,要到洛阳白马寺这些地方传教。三门峡接待这个高僧请他来传经,当时也聚集了很多和尚。老百姓听他传道。几乎讲了三天三夜。

  和尚见到人就要双手合十,拿着等就不可以了,一个小和尚他就把它顶在头上,顶到头上以后,他就双手合十,向老百姓祝福。其他和尚就效仿,一路送高僧在那个小路上,灯火绵延很远,这个当时成为一个景观了。慢慢就流传下来了,很好看,非常有观赏性。

  后来就流传到民间,老百姓开始玩了。春节、正月十五搞社火,他们也三五成群的头上顶灯,剃着光头,走街串巷在玩,在庆丰收,欢庆他们自己的节日。

  1990年左右,三门峡市把这个表演形式挖掘整理,从原业三五成群的表演发展成现在的上百人的队伍,通过挖掘、采访老的表演农民,把它整理、排练成一种精神状态。反映了农民的一种凝聚力。

  比如顶灯习武、顶着碗在打拳,中间有些表演黄河,你看最后那些波浪,表现黄河的波浪,像一朵朵荷花在河上漂一样,碧波浮莲,还有中流砥柱,最后摆的一个丰字,再就是当代农民生活富裕以后,对新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它表现这么一个意境,主要体现这么一个主题。

  豫西风情(三)

  男婚女嫁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仍然是人生大事,结婚仪式非常隆重。三门峡灵宝这个地方的结婚仪式和中国大部分汉族地区的结婚仪式基本相同,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大早,接新娘的车就开了过来,来到新娘家新郎要先见过新娘的家人,新娘呢正在化妆。

  新娘离开娘家的时候要拿上镜子、暖瓶之类的东西,据说是辟邪、吉利的意思。

  婚俗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了,有些农村还沿续了一些传统的婚俗方式,三门峡这个地方农村的婚俗人工是很隆重的,大约前后的队列排下来有百十人,开始前还用鞭炮,过去的三连统开路,后边就是鼓乐队,鼓乐队后面就是那些礼仪队,迎亲的一些迎鼓,后边就是新郎,新郎往往是骑马迎新的时候抬的是空轿,新郎骑着马,马的后面跟阒迎亲的宾客,是一个很庞大的队伍,新娘迎回来的时候,后边又加上新娘家送亲的人,队伍就更庞大了,过去有十几道程序,现在都简化了。

  来到新郎家喜宴就开始了……

  喜宴吃过进入正式的结婚仪式。由新郎的家里有威望,能说会道的人来做司仪,新娘,新郎的好友致辞,然后是拜天地。拜父母。在这个时候灵宝这个地方还有个别致的喜庆活动——就是耍婆婆。

  什么叫耍婆婆呢,就是在结婚这一天,在迎亲这一天,娶亲这一家,他的亲戚,他的嫂嫂,兄弟媳妇呀,这些人去跟他开玩笑,就用墨给他脸上画的越难看越好,然后身上戴的乱七八糟,炮仗呀,这些东西。就是感觉很滑稽,别看婆婆这么样打扮,但是心里高兴。(19)

  接下来的仪式和现在城里人的差不多了,在这一天朋友们可以和新娘、新郎尽情开玩笑,然后新郎、新娘送入洞房。整个结婚仪式要进行一整天。

  三门峡这座新崛起的城市,不仅有万里黄河上最早建成的大坝,也是一片蕴涵着华夏古老文明的土地,不愧是闻名遐迩的黄河明珠。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