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走遍中国 > 出行交流   


开卷游山水

平民化的草原

马背上的稻城亚丁

长河落日

梦幻之旅: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首卡格博峰

徜徉在“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

雾眼江南

魂牵梦系冰凌花

天堂的旅程——西藏林芝之旅

最美东钱湖

拉布楞寺的佛光

独木舟野营

天边的纳木措

竹楼里的诱惑

玉珠——那座我心里的山

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乐在徒步山水时

遥望天坑

梦幻的漓江(8)、龙的眼睛在这里

梦幻的漓江(7)、西山西湖与隐山

梦幻的漓江(6)、芦笛清幽

箭扣行

梦幻的漓江(5)、洞天的梦幻

梦幻的漓江(4)、这里有洞天

梦幻的漓江(3)、城市中的山峰

梦幻的漓江(2)、人在桂林

梦幻的漓江(1)、缘起漓江梦

楠溪江

逶迤草原云淡淡

避暑山庄看雪

牡丹花开洛城东

雨中九溪十八涧

进藏感悟

中国的十大徒步旅行线

未眠老君山

云南游记

琼瑶仙境 玉水寨

拉法山气泡洞探险亲历

情漫西山

驾驶捷达千里游西安

还想上一次响沙弯
丽江·虎跳峡·中甸·四支烟



    “再给我一支烟。”我对kei说。
    这是我抽的第五只柔和七星,也是最后一支。我们坐在一个名叫“好心情”的酒吧屋檐下,紧靠着一条缓缓流过的小河——这种小河深深浸入丽江古城之中,穿过飘着炊烟的纳西人家,穿过幽静的客栈,载着整个纳西古城的生命,奔向未知的远方——一只很典型的懒猫眯着眼坐在河对面冲着我们打哈欠……丽江古城还是那样:悠闲、舒适、游人如织。我坐在这里,品着我的最后一支柔和七星,品着我在丽江古城的最后一天……
    
    第一支烟丽江
    
    第一支烟是kei建议的,当时我们刚吃过午饭。那是一家很玲珑的小餐馆,窗户是木头雕的,有许多精致而复杂的图案,河水就从窗户下潺潺流过,午后的阳光在清澈的水面上跌落成很细碎的光点;河对面是一个接一个的小商店,摆满了各种各样展示东巴文化的饰品,一条狗坐在台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不远处是一座简单的木桥,再远便是很有名的大石桥,上了年纪,很小,但是很有气度地落在我们的视野中……kei掏出他的柔和七星,对
    
    kamazuzu和我说:不来一支吗?
    
    昨晚,当我坐在从昆明到大理的火车上时,我就对这趟列车充满了奇怪的感情:是它,这么些会移动的铁皮箱子,将把我从这个世界带入另一个世界。我并不知道丽江是什么,它只是旅行杂志上毫无意义的名词,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往那里,我不知道它会不会让我失望。我们只在大理车站逗留了短短的一小时,吃了碗饵丝做早点,又坐上了从大理开往丽江的汽车。
    
    汽车在崇山峻岭间盘旋,海拔渐渐升高,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窗外许多村庄掩在早晨淡淡的雾霭中,海市蜃楼般缥缈——丽江也如梦幻一样在召唤我们。
    
    丽江并不缥缈如梦。我们到达丽江时,已经近十一点,阳光已经很明亮,一切都很清晰。我踏在那些长长的青石铺就的狭窄的街道上,对自己说:哦,这就是丽江古城。
    
    身在古城,有种很奇异的感觉。它给我的印象,绝不是“古”可以形容的。因为没有一种真正的古城,可以有这样多的游客,可以有这样多的商店,卖各种炫耀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只有某种民族特色被当作商品与大众交易时,才会有这种炫耀。但它的确又朴素得可爱:当地的居民就蹲在河边的石头上洗菜、洗衣服;身着纳西服装的老太太们就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还有那些石桥,四方街的石板路,都留着确凿的岁月侵蚀的痕迹——只有真正经过历史沉淀的东西,才会有这样的痕迹,让你不得不承认它的自然、亲切。那古城仿佛在说:你们这些游客,尽管来吧,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于是为游客提供的旅游文化便与当地的自然人文交织在一起了。古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生产出自己的画家、木刻家、手编艺人……
    
    对于我们来说,或者对于大多数从繁华的都市赶来的游客来说,还有它与世隔绝的闲适。丽江躲在深山里,我们必须彻底地抛掉过去的生活,才能走近它。像现在这样,坐在水边的小楼里美餐一顿,把自己放得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样让人心满意足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Kamazuzu和我都不是会抽烟的人,但我们都接受了。靠在临水的窗边,装模作样地抽着自己生平第一支烟,那感觉很好。
    
    当晚我们跑出去买了瓶红葡萄酒,坐在大石桥的桥沿上,一边品酒,一边琢磨怎样拍摄河边客栈挂的那两串撩人心绪的红灯笼。时光像我们身下的流水一样匆匆流过。
    
    第二支烟woody’s
    
    我们是从新渡口赶往桥头镇的,所以woody’s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客栈。早在来虎跳峡之前,我们就从许多前人的游记那里熟悉这了这一路客栈的名字:woody’s,spring,tina’s,halfway……所以当我们风尘仆仆地走过公路来到这座粉刷得很新,窗棂是黄色的小客栈门口时,那感觉仿佛到了一个久违的老地方。老板娘戴着一顶白色的有沿帽(虽然是冬天,虎跳峡里依然阳光很强烈),很平和地笑着,说:进去喝点水吧。
    
    Woody’s的阳台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气魄的阳台。阳台不大,放着两张石桌——那真正是用一整块厚重的石头做的桌子——弥漫着一股被午后的阳光烤炙的新鲜蔬菜的味道。坐在石凳上,不用抬眼,就能看到对面莽莽苍苍的群山。金沙江水在我们看不见的谷底的咆哮。
    
    置身在这样的画中,我很自然地把心放得很宽广,就像这容纳一切、深藏一切的峡谷。其实woody’s的阳台算不上是最好的,halfway比它的位置更有利,也更宽敞,还有一只被各国徒步虎跳峡的旅行者宠坏的花猫不断地挑逗你,但woody’s的老板娘很有心计:虎跳峡highpath全程都有woody’s的黄箭头,从我们过了新渡口上山开始,到我们在纳西人家的小村子(落于村)迷路最终不得不下到公路上为止,woody’s的黄箭头一直默默地指引着疲惫的我们,给我们信心和希望。所以,当看到woody’s时,我们都以为,那无论如何是一个应该驻足片刻的地方。
    
    一支柔和七星伴我在woody’s的阳台上体味那摄人心魄的宽广。面对群山,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的心却因之变得更宽广了。在woody’s的留言本上,我写道:如果有一天,外面的世界让我失望,我会回到这里,在那些让人精疲力竭的山道上,重新寻回勇气。
    
    我写下这段话时,还没有到tina’s,在到过tina’s以后,我会更愿意到tina’s,因为从那里可以在一个“张老师”的带领下下到谷底,那是整个虎跳峡中最震撼我的地方。
    
    我们到tina’s已经快5点了,山里7点半就天黑了,因此我们的谷底之行很匆忙。张老师带着我们最终到了紧靠江水的一块巨石上。这里可能是虎跳峡最狭窄的地方,据张老师说,这里才是虎跳峡真正得名的地方:从前老虎可以在此从江的这边直接跳到那边,并不是如一般的说法,老虎是在上虎跳峡凭借江心的一块巨石才能在江上跳跃。上虎跳已经被开发成热闹的旅游景点,而这里凭借险峻的地势,依然只有少数徒步虎跳的旅行者才会来,这是游客们的不幸,也是虎跳峡的幸运。这里的落差很大,奔腾的江水到了这里突然向下,激起巨大的浪花,在半空中击得粉碎,在woody’s听到的低吼在这里已经变成震耳欲聋的巨响。从峡谷向西望去,夕阳正在迅速褪尽它的红光,整个峡谷很快就要陷落在黑暗之中,我们只得匆匆舍弃这里的壮美,循路上山。
    
    回到tina’s,天已全黑。当我和kamazuzu坐在路中间仰望美丽的星群时(当时kei正和一帮投宿tina’s的美国人一起打扑克),我想:这世界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地方,只不过我没有发现罢了。
    
    第三支烟松赞林寺
    
    我从来没有在冬天,在这样蓝的天空下,在这样强烈的日光里待过,而且是在松赞林寺大庙的脚下,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燃一支柔和七星,俯瞰着松赞林寺大部分喇嘛们的居所和他们供奉的"康参"(他们的小庙)。游客很少,静得出奇,连喇嘛们的身影也几乎见不到——而我们坐在这里,举着长焦镜头,就是为了等待喇嘛出现,拍摄他们披着红色僧袍的身影。
    
    不过喇嘛们倒是很乐意拍照的。在大庙里,灯光昏暗,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酥油茶味,一个年轻喇嘛坐在一间很小的经室里低声念着经文。我请求给他拍照,他不仅欣然同意,还特意用毛巾擦一把脸,整整僧袍,摆出庄严的样子来——只可惜少了一份自然。我们感慨说:这里的僧人太合作了!纳西老太太可要傲慢得多。她们会满不情愿地背过脸去,或者干脆冲我们摆摆手。
    
    就像在丽江执着于拍摄那些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一样,在这里我们也执拗于拍喇嘛。拍他们在粗糙的石子路上行走,拍他们成群地在台阶前晒太阳,无所事事,开着玩笑。有人拍摄多少会让他们不自在,但他们不会拒绝。他们几乎都会说汉语,甚至也不乏幽默。有一次我问几个喇嘛为什么他们身上的僧袍颜色不一样,他们静默了一会儿,然后其中一个说:
    
    “因为料子不一样。”
    
    大大小小的猪在松赞林寺狭窄的道路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这里的喇嘛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平凡的生活,平凡得没有任何神秘感。俗世——中甸县城--就在8公里远的地方,他们每天都可以乘车进城,赶集,买任何想买的东西。在一个公共汽车站,我见到一个喇嘛在打手机。两天下来,这些喇嘛唯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他们在大冬天里也赤着胳膊披僧袍。这里虽然日照很强,温度却不高,到了晚上尤其如此。
    
    有一个喇嘛,在我们待在中甸的3天里,每天都碰见他。第一天是在松赞林寺的一个"康参"里;第二天是在汽车上;第三天是在农贸市场上。他生着一对很大的眼睛,脸色黝黑,已经有不少皱纹,每次见我们都露出很和气的微笑,以及很醒目的两颗尖尖的虎牙。他的汉语很好,语调和缓。他就用这种和缓的语调给我们最后祝福。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缘”吧。
    
    第四支烟tibet酒吧
    
    Tibet酒吧是我们在中甸县城可以找到的最象样的酒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感到不快。咖啡很苦,不加奶,也不加糖;小姐拒绝给我们三人一人一杯白开,理由是:天太冷,杯子不好洗。和一切其他酒吧一样,这里光线很暗,屋子中间是一个铁皮炉子,老板一家围着炉子吃饭,几乎不理睬我们这几个坐在角落里的外来者。只有我们对面两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其中一台还坏了)和一幅中甸详细地图让我们可以想象——这里原是各国旅行者云集的地方。
    
    这是我们到中甸的第一个晚上。从松赞林寺回来,在宾馆稍微休息片刻出来,我们惊异地发现,不久前还阳光灿烂,熙熙攘攘的大街,现在竟冷清得可疑:天色完全黑了下来,街灯半明半暗,大部分商店都拉下了卷帘门,只有少数几个小餐馆还亮着昏黄的灯,偶尔走过几个当地的藏族女人,用鲜艳的毛巾把她们的头包得严严实实的,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们这几个外来者。我们找了好几个餐馆,里面都冷得出奇。最后在一家东北人开的饺子馆吃了点米线勉强对付过去。
    
    然后到了tibet,想打听周围景区的情况,以确定明天的行程。结果令我们沮丧:如果要看雪山,得去德钦,距此地有7、8个小时;如果去碧塔海,千湖山,时值深冬,没什么可看,而且最少也得花2天时间,我们只有一天时间,因此剩下这一天似乎无处可去了。我们坐在酒吧里,默默无语,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尴尬:我们的旅行掉入了空白当中。
    
    因此tibei中的这支烟,为我们的空白而燃。在旅行当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充满惊喜、趣味,也会有这样无奈的时刻——在不经意中你突然发现自己被搁置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无所适从,茫然困惑,却又弃之不舍。
    
    在中甸枯燥地又待了一天:上午去依拉草原骑马,结果从马背上摔了下来,kei被我的马踢了一脚,直到现在还恨恨的;下午又去了一趟松赞林寺,站在一个小山坡拍全景,那里有一块木牌,写着:全景最佳拍摄点。还有两个被废弃的小木棚,料想旺季时这里也应该很热闹的。我们的晚餐很可怜:在超市里买的饼干和罐头(上帝保佑,中甸还有超市)。
    
    第三天,当我们坐的汽车渐渐驶离这个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这个天空无比蓝,阳光无比强烈,夜晚也无比冷清的地方,我想起她的寺院,她的僧侣和她的酒吧,想起那些用鲜艳的毛巾裹住下巴在街上行走的藏族女人,竟恍若隔世……
    
    在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又回到了丽江。
    
    当我们坐在水边,坐在温暖的阳光下,燃起我们最后的柔和七星,感受着纳西文化的细腻和祥和时,很难想象前一天我们曾在一个冷清的、粗犷的、到处可见喇嘛们的身影的城市待过。我愿意这样的旅程永远继续下去,纵使我只能在沿途简陋的客栈中,在爱人的怀里得到片刻休息,但我知道它会结束,很快,像我手中快要燃尽的烟头一样。风一吹过,那轻烟就会飘散。但至少,我的旅行会在我生命中留下印记,这一点足以让我欣慰。(廖申展)

责编:王卉 来源: 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