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走遍中国 >  出行交流  
还想上一次响沙弯



    到内蒙库布其沙漠东边缘的响沙弯之前,先沿着内蒙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往第一大城市“包头”走,沿路看着2300公里长的阴山山脉,比较着古诗中的潇潇风雨和今日地黄草枯的模样,别有一番滋味。(“包头”在蒙语本为“包古图”,即鹿城的意思,叫快了就变成“包头”)。
    
    阴山山脉脚下,就是当年的敕勒川平原。春初草未长,但见昔日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沃,已变成了今天一大片的荒凉枯槁瘦瘠,不禁令人对大自然的转变,感受殊深。
    
    沿路但见零星肮脏的羊儿,在吃着被冰雪冻过的枯黄干草。还有山脚下偶尔出现的一个个白色半圆墓冢,那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去世后,就地解决之作。虽说现已开始实行火葬,但住在乡野地方,有着空阔土地,谁还顾得了那么多?
    
    终于来到响沙弯。响沙弯的沙很细滑,微风吹过,粉状微粒纷纷曼妙起舞。风移沙尘,沙地铺上一道道天然沙浪,不论远观近看,皆是绝美图案。那些沙,真的会发出声响吗?
    
    乘坐的车子被阻隔在浅水滩上过不了,于是换了辆马力特强的拖车,在熟悉地势的司机带领下,我们在“冰河”上起伏颠簸,与较前沿路走来的石子路起落上下,我们除了有机会做激烈的躯体运动外,也能听到有节奏的悦耳声音——车轮碾过小石子与碎冰的声音,确是好听。
    
    看见65度陡峭沙山,来到“土坡”下,仰头望着那陡成65度角的沙山,想像踩在细滑的沙上,每朝前一步,就得往后溜退几步,到底该如何上去?同时也拼命凝神竖耳,就是要听听沙的声音,然而除了风飞丝巾,吹走帽子外,还能听到什么?
    
    这儿原有缆车通上山顶,却因不是旺季,所以没开动。因此,我们只得沿着索梯,一步一心惊地朝那高而陡的沙坡往上攀“爬”(的确是爬,因为得手脚并用)。为让沙子不会跑入鞋内,之前每人都套上一双布靴。爬行当中,布靴的带子又断了,因此既得顾着进度,又得管着靴子,左右分心,那坡,爬得更不容易。坚持不往后看,否则肯定腿软。攀爬到某段坡度,索梯突然不见了前截,正彷徨间,当地人丢下粗麻绳,嘱我们紧拉着麻绳让他们直“拖”上山,脚踩在沙上,一步一陷,好不容易上得山顶,那是另一种体验,真的感谢他们的安排。带凉意的风徐徐吹来,头上阳光普照,而冰河在下,颇有大地在我脚下的空妄自豪感!
    
    脚下的沙很细,微风吹过,清楚看到粉状微粒纷纷曼妙起舞。当然我们全身上下包括嘴里眼里耳里鼻子里也都进了沙,但看风移沙尘,在沙地上铺上一道道天然美丽的沙浪,有的更潇洒地绘出绝顶好看的图案,大自然奇观尽在眼前,心为之动!
    
    看看山下“冰河”,想想大自然在保卫生态平衡上,竟能自我调整,叹为观止。因着这道河的阻隔,所以河的对岸不易沙化,在黄土高坡的保留上,可以延后几十年,因河流把风扬起的沙或沉淀在河里或送走,所以可见对岸还有土坡,但有些地方也沙化了。可真佩服厉害的风,竟然把这些沙吹到北京去!
    
    沙坡上看不到绿色植物,也没有仙人掌;只奇怪怎么在均匀滑细的沙上,竟遍布着一块块粗糙的小石头,也幸亏没有好奇地去捡拾,后来知道原来那是风干的骆驼粪。
    
    听导游提及90多岁,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日本环保者远山正英,10多年来,每年率领日本人到此沙漠来种树,名为对此沙漠尽点责任,但是否为了纪念因战争而葬身于此的亡魂,则不得而知了。不过,他的“企业”已大有发展,除了植树外,也生产干燥花,还养羊出产羊绒;起码,他对沙漠做了贡献。
    
    夕阳西下,略带潮湿(前一两天曾下雨)的沙地上,热气缓缓消退,风来时会令穿着风衣的人打颤,只得恋恋地带着一瓶响沙弯的沙,找路下山去。然而,还没听到沙的“呼唤”,怎甘心就此告别?当地人声称会听到沙响的,且强调下山时就可以听到了。下山?对了!该怎么下山?惊讶互问间,我们被带到一个更高的沙坡上,一些铁制的“沙橇”正等待着我们,只要坐上去,然后往沙坡下滑就行了。当地人轻描淡写地说着。
    
    我的妈呀!这坡度更陡更高,起码也有10层楼高吧,潜伏着的惧高症骤然涌上心头,何况坡底是正在解冻的河流,万一往下溜滑的速度急冲,连人带橇直飙向河里,死未必死得了,但一身的潮湿,在此气温下不被冻坏才怪!
    
    在响沙弯,可坐沙撬“溜滑”下来。大家还在惊呼迟疑着举步不前之际,但见我们的一个同伴,已一声不响地坐上沙橇,当地人闲闲地从后头把她往下一推,她就在均细的沙波上直滑而下,但见她从容地用两只手当桨,一下一下地划着两旁的沙,边回头告诉我们并不“可怕”;虽然有人示范,且冲势看来也不猛,但还是怕着。然而,不从这下去,再也没有其他途径了。何况当地人说,从这下去才能听到沙的鸣叫。怎么办呢?
    
    大家终于把心一横眼一闭,纷纷坐上沙橇往下滑,才发现原来力道、速度都可由自己控制,想停下来看风景就坐着不动,想体验滑溜的滋味,就以双手当桨,用力划着两旁的细沙,身体尽量往后仰,人就顺溜而下;在急速往下滑动的当儿,果然听到似航空讯号般的呜呜沙响,大家兴奋不已,纷嚷好玩。下到山下,还想再来一次,可是看到那道索梯,心中的雀跃就此打住。
    
    响沙弯,沙漠,原本是我旅游路上的最后一站,没想到竟能意外透支,且在过后留下丰富的收获。响沙弯之旅,念念恋恋!
    
    
    
    《深圳商报》

责编:盈盈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