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寻奇] [台湾故事] [百家姓] [寻亲絮语]
 

戴 姓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长泰县,男女老少都知道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位戴姓先人发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山顶上是一块千载难逢的风水宝地,于是他发动乡亲们,每人带上三片瓦送到山顶上,盖起了一座家族的庙宇。后来怎么样呢,请这位戴氏后人告诉我们吧。

  戴氏后人 戴有信:我们戴氏就出现了许多人物,出了13个进士,在朝庭当官。

  我们虽然不知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可这里的13个进士却是实实在在的,今天,县城里矗立着的几座老牌坊,昭示着明末清初年间,戴氏先人的荣耀与辉煌。

  县博物馆的负责人给我们讲了这座牌坊的来历。

  长泰县博物馆 林春兴:姓戴的在我们长泰县明代的时候,出现了一家祖孙、父子、还有兄弟六进士。

  还有一位戴姓老先生说的就更具体了。

  戴氏后人 戴英干:我们戴氏人才辈出,根据明朝、清朝记载,就有200多名人,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戴时宗,戴时宗在明朝有"一日天子"之称。戴耀是两广,广东、广西的总督,后来提拔为兵部尚书,这都是长泰县戴氏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人物。

  戴姓确实是一个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姓氏,他来自春秋时代的宋国,是商汤的子姓后裔,另外也有一部分殷姓改为戴姓。

  据史书记载:戴姓、宋姓和孔姓皆始于西周初年,三姓本同一源,都是黄帝一脉相传。春秋时代的宋国,在周天子的封建制度下,爵位为公,地位崇高而且尊贵。戴姓的封地,最初是在今河南省的商丘县,后来扩展到了江苏一带,又繁衍到四川、河北以至全国各地,如果从戴姓名人考量,似乎我国南方的戴氏略胜于北方的戴氏。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汉朝时的儒学家大小二戴,戴德和戴圣,大戴戴德曾著有《大戴礼记》,小戴戴圣曾著有《小戴礼记》,都是论述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著作,后被收入《五经》。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杰出的大儒,将堂号叫作"二礼堂"。

  如果把戴氏名人排列起来,从西汉、东汉到三国时期,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真是数不胜数。

  早在几百年前,就有戴氏人家从漳州长泰、漂洋过海迁居台湾的新竹嘉义和台南等地。

  戴氏后人 戴有信:现在台湾的戴氏人口已经有六万多人,每年都到我们长泰县寻根祭祖。

  今天的戴氏家庙除了每年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平时成了戴氏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海峡两岸的戴氏后人可以说都是这里的常客。尽管岁月流逝,可这里总是香火旺盛,许多戴氏后人到了海外,无论他们走的多远,也忘不了自己的根在这里。

  提示:

  戴姓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名人有西汉时的戴德。

  唐代时的戴嵩,清代的戴震等。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