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西线
北线
南线


  非斯散记

 (文:葛剑雄)
 
 
   在摩洛哥人心中,非斯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北部古城是摩洛哥人的“精神首都”;而在这里签订的《非斯条约》也是摩洛哥人难忘的耻辱。走在蓝色的非斯,在回首非斯悠久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非斯人对待历史的理性态度。

  寻访蓝色的非斯

  车队沿中阿特拉斯山而下,两旁的景观不断变化,由荒漠、稀树、森林演化为富饶的河谷。当海拔降低至五六百米时,一座绵延不绝的城市出现在我们面前——非斯到了。
  但远远望去,一片黄色和白色中散布着一些绿色,却没有我们想像中的蓝色。进入新城,但见整洁的街道两旁是一座座西式建筑,大多是法国式的,以白色为主。我们住的酒店是阿拉伯庭院式的,以米黄色为主。登上城外的小山俯瞰全城,又找不到多少蓝色。
  就像卡萨布兰卡以白色闻名,马拉喀什以红色著称,非斯的代表色彩是蓝色。蓝色的非斯在哪里呢?第二天才从导游那里找到答案:原来非斯一向盛产马赛克,而马赛克以蓝色为主。漫步非斯旧城,随处都可以看到镶贴着蓝色马赛克的建筑或室内装饰,商店中陈列的马赛克工艺品更是蓝得丰富,蓝得可爱。
  非斯的蓝色是内涵的,深沉的,长久的。

  游走在迷宫般的小巷

  进入旧城前,导游告诉我们,务必不要离开他,也不要单独行动,否则3个小时也走不出来。曾有不少外国或外地游客在旧城中迷路,所以现在一般都结队而行,必须由导游带领。我以为不过是导游的夸张,或许只是保证客源的手段。我还说:“我有GPS,不怕迷路。”
  但随着导游步入旧城,特别是转入迷宫般的小巷后,我倒真愿意在这里迷路了。
  小巷完全没有规范和方向,大巷套着小巷,小巷可以接着更小的巷,也会豁然进入大巷,通向干道。几乎找不到几条直巷,不是东弯西拐,就是三步一斜,五步一转。我仿佛回到了江南的故乡,但这里的巷比故乡的巷更长、更深、更奇。
  我们来到一条宽仅1米的小巷,正饶有兴趣地拍照,导游却说还有更窄的,窄到只容一人侧身而过。跟他走了一段,又拐了两个弯,果然见到了“一线天”,两旁高墙夹着的通道不过数十厘米,我缩着身子勉强通过。
  巷内所见,比我家乡那些高墙厚门、深宅大院要简陋得多,甚至显得相当破旧。旧建筑的窗一般小而少,但门却很高大,透过岁月沧桑,依然能从残留的雕刻和装饰中想见当年的奢华。偶然见到一座贴着鲜艳瓷砖的小门,经导游指点,才发现它是套在一座更高大的旧门之间,大概是新主人改建的。
  如果你有机会推开其中一座门,或许你会为内部的辉煌所震惊—— 一座座阿拉伯贵族名流的宅邸正是这样隐藏在寻常巷陌之间,这正是非斯旧城的一大特色。
 
  “精神首都”的不朽历史

  在一座普通的西式建筑的外墙上,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碑,导游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独立纪念碑。
  1944年1月11日,数十位聚集在非斯的独立党人发表宣言,要求取消法国的“保护”,争取摩洛哥的完全独立,呼吁世界各国予以支持。碑文的最后一段记录了这些独立志士的英名,他们大多已离开人间,但不少人的后代今天还活跃在政坛。摩洛哥不会忘记他们,在取得独立不久就建立了这座纪念碑,碑的左下角还留着1991年重修的记录。1944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前夕,包括法国在内的盟国最关心的是如何消灭德、日、意法西斯,并在战后取得最大的利益,恢复自己的殖民地和特权,但为二战做出最大贡献的摩洛哥和北非人民理所当然地要求自己的独立。
  洁白的大理石镌刻下了摩洛哥人民的神圣意愿,独立的实现却经过了曲折的过程,渗透着烈士的鲜血,充满了人民的苦难。直到1956年,法国当局迫于大势,才同意让被放逐的摩洛哥苏丹、独立后的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回到拉巴特。3月2日,当年由法国强加给摩洛哥的《非斯条约》被废除,摩洛哥从此独立。
  尽管,摩洛哥在1912年成为法国实际上的殖民地后,迫于法国的压力,将首都迁往拉巴特。但600多年古都的深厚积淀,使非斯依然成为大学和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聚集着一批追求自由、独立的爱国志士,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独立党人在非斯形成和壮大,在非斯发表独立宣言,绝不是偶然的,这也是为什么非斯至今还被称为摩洛哥的“精神首都”。古老的非斯不会忘记历史。

  《非斯条约》在这里签字

  在一条寻常小巷中,有一座相当精致的镂花铁门,推开厚重的大门,显现在眼前的一派豪华气象:中庭有金碧辉煌的拱顶,悬挂着巨大的吊灯,回廊四周的房间装饰得富丽堂皇。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正面墙上挂着的前国王和现国王的巨幅照片以及照片下面一张旧照片。照片中的景象与这座大厅的正面完全相同,只是显出几分凄凉。原来正是在这座大厅,正是在这座墙壁面前,摩洛哥被迫与法国签订了《非斯条约》,接受法国的“保护”。
  这是摩洛哥历史上最屈辱的一页:1911年法军大举入侵,占领了非斯、梅克内斯和马拉喀什等地区,西班牙也趁机派军队占领了部分摩洛哥领土。1912年3月3日,哈菲德苏丹被迫签订《非斯条约》,接受法国的保护。当时这里是国防大臣的官邸,这座大厅成为签字的场所。
  摩洛哥独立后,这座官邸被私人购买,如今是一家高档餐馆,惟一保存下来的就是这张旧照片。经理告诉我们,经常有人来这里追寻历史,有本国人,也有外国游客,还有教师带领学生来的。

  在街头发现非斯的理性

  但今天这里没有其他参观者,要是没有导游的引导,没有这张旧照片,我们大概不会发现这个重大的史迹。我想,这绝不意味着非斯人忘记了这段历史,只是非斯人有自己的纪念方式。
  走在非斯新城的街上,你不会怀疑正置身于一个法国式的城市,连路上的妇女中也很少有人戴着包裹严密的传统头巾。用法语的传媒似乎比用阿拉伯语的还普遍,在言谈中法语也比带摩洛哥方言的阿拉伯语更流行。法语和法国文化的影响处处可见,要是没有这一切,大概也就没有今天的非斯了。非斯是理性的,在用独立洗雪了被法国殖民统治的耻辱后,并没有排斥殖民统治同时带来的现代化,也没有因此而完全拒绝法国文化。非斯是开放的,它的历史文化既来自阿拉伯人,也来自西班牙的安达露西亚人、突尼斯人,还得益于犹太人,而法国文化也已成为非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漫步非斯,我忽然想到,非斯人选择蓝色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似乎不仅是因为有蓝色的马赛克。非斯的色彩是那么丰富,蓝色只是其中之一。(3月7日至9日于非斯-丹吉尔)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