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再说长江 线索征集 主题活动 长江百科  
 
云南湖泊——高原的“眼睛”
央视国际
  

    一、滇池:烟水沓霭

    1、"湖光三百里"

     在春城昆明的西南,镶嵌着一个形如半月、银浪层层、明镜般透彻而美丽的湖泊,那就是 享有"高原明珠"之誉的滇池,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

    滇池,古名滇南泽,俗称昆阳海或昆明湖,昆明池,湖面海拔1886米,南北最长处36.5千 米,东西最宽处12.8千米,湖水面积294.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99.5千米,一般水深3~5米 ,平均湖深4.4米,最大水深约10.2米。多年平均水位为1889.66米(海埂水位站,海防基面 ),历年最高水位为1890.91米(1966年10月17日),最低水位为1888.39米(1960年5月20日 );水位一般变幅为1~2米,绝对变幅为2.52米。湖水位于每年11月后开始下降,至次年5~ 6月降至最低,此后进入雨季,水位上升,最高水位常出现在每年8-11月。

     滇池蓄水量约15.7亿立方米,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0倍,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160倍。它既 有高源湖泊的风姿秀逸,又有浩瀚大海的气势,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道最明媚的眼波。

     滇池是由地层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构造湖泊。距今大约7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末期与新生代 初期,古盘龙江已开始发育,并强烈地侵蚀,使昆明湖附近变成低洼的谷地。后来沿着湖的 两岸,发生了近于南北向的西山大断层,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断层线西边逐渐上升,东边 相对下降,经过长期演变而成了积水的洼地,这就是古滇池的雏形。古滇池水面比现在大得 多,整个昆明坝子皆是一片水域,估计其时湖面约1000平方千米,如今在昆明坝子常发现草 煤,它就是由古滇池内的水草演变而来的。〖ZW(〗王洪道等:《我国的湖泊》,商务印书 馆,1984年版,第143页。〖ZW)〗昆明坝子是新构造运动的上升区,因而使河流的侵蚀基面 下降,加剧了螳螂川的向源侵蚀,海口河被渐渐切深,水位渐降,加之入湖河流带入泥沙淤 积,环湖的沉积平原越来越宽阔,湖面日渐缩减,从1938年至今,湖面每年几乎缩小1平方 千米,北部草海已缩为原来的一半,存留部分亦呈明显沼泽化。目前,滇池面积已比早期滇 池面积缩小了近1/3。

     "山分秦地秀,地忆汉时功"。滇池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是从地理形势出 发,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称:"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 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也就是说滇池有盘龙江等20多条大小河 流注入,北经螳螂川的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因流入的盘龙江水流宽深,而螳螂川出口处窄浅 ,颠倒水流,故称滇池。其后,南朝范晔《后汉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多沿袭此说 ;第二说是寻音考义,认为"颠"是最高处的意思,因滇池处于滇中高原脊梁,海拔1800多 米,是位于高山上的湖泊;另一种说法认为"滇"字是彝语"甸"即大坝子的意译;第四说 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滇"是古代这一地区 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因此,可能先有滇部族,再有滇池之 名。至于"昆明湖",是因为它初置昆明县,又在昆明市郊,才有此名。

     滇池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两旁大树参天,杨柳依依,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称草海,南部称昆阳湖,又叫做外海或大海。滇池水源丰富,周围有盘龙江、金汁河 、银汁河、宝象河、海源河、白沙河、落龙河等20多条河流汇聚入湖,其中以纵贯南北、穿 越昆明市区的盘龙江为最大。相传,宋代大理国时期,堤岸遍植白色的素馨花,被称为"银 棱河";而它的一条分支,堤岸栽种黄色的迎春花,被称为"金棱河"。

     滇池的水经"海口"流入普渡河入金沙江。普渡河与滇池连接的上游河段,因河中有洲, 形状似螳螂,所以又名螳啷川。

    2、甲春城之秀

     碧波万顷的滇池,有如一颗明亮的珍珠,闪烁在云贵高原之上,沿岸碧峰环峙,梵宇林立 ,林木苍莽,繁花似锦,自古是著名的风光名胜地。

     今云南晋宁石寨山的古墓群是滇王及其家属的墓葬。在墓葬中出土大量青铜器、金银器、 铁器等,一般说来是西汉之物。在石寨山出土的一面铜鼓上,残存有一图,描绘的正是乘船 游滇池的情形。立于船头的一人正深情地吹着芦笙,旁边三人正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起舞,另 有一人坐着拿着壶,张着嘴,似在边饮酒,边歌唱。船的前头有游鱼和双鸭戏水。可见,两 千多年前的滇民就喜在滇池上游乐了。在此后的岁月中,滇池一直是人们钟爱的游览娱乐场 所。生活于宋代大理国后期的鄯阐演习(昆明城防主将)高生世,常与下属乘舟泛游烟波浩 渺的滇池,欣赏"梵刹与滇涛相抑扬"的美景,并常停舟官渡,饮酒赋诗,被称之为"停舟 烟会"。上有所好,下则效之,"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成了风行一时的习尚。至明 清,随着云南与内地交往的日趋频繁,到滇池观赏湖光山色的人更多,畅游之余,无数的诗 人骚客留下了美妙的赞美诗词,如有一首写道:

     滇池有客夜乘舟,渺渺金波接素秋。白月随人相上下,青天在水与沉浮。遥怜谢 客沧州远,更爱苏仙赤壁游。生绮蓬窗吟到晚,不知身尚在南州。〖HK〗

     朝霞夕辉,朗月疏星,薄雾轻霭,细雨晴光,滇池无时不变幻着多姿的瑰丽景象,给人以 不同的美的享受。

     滇池四周,碧峰耸峙,林木苍莽,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云岭山脉的东支逶迤南下,总称乌 蒙山,其中以西山最为著名。

     西山是昆明最负盛名的风景区,以太华山居中,碧〖HT5,7"〗山〖KG-4/9〗〖HT5,6 〗尧、华亭、罗汉、观音等山,分列左右,从碧鸡关直到凤鸣村,逶迤连绵数十里, 如屏似嶂,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后称太华山,因其在昆明城西,习惯上称之为西山。

     明朝诗人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 ,滇中一佳境也。"

     西山山峦起伏,白云缥缈,远远望去,影影绰绰地像睡佛卧于云中,故又有卧佛山之称。 西山的另一美称是"睡美人",它犹如一美貌少女横卧于滇池的万顷烟波上,水飘长发,历 历可辨。美人卧波,成为滇池名扬天下的一景。

     "千崖万壑争雄秀,却无一处自平庸"。整个西山,都被葱郁的树林笼罩着,如同盖上了 一块绿毡。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登上西山之巅,极目远望,昆明市区的街楼和滇池万 顷碧波尽在视野之中,令人心旷神怡。在西山最高峰太华山中,有苍深雄峻的太华寺,寺内 的缥缈楼和一碧万顷楼都是眺望滇池湖光山色的绝佳之处;有茶花和修竹掩映的华亭寺,它 是昆名最著名、最宏阔的一处佛教丛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主峰罗汉山的苍崖峭壁之间 ,有凌空架隙,依山凿石而成的三清阁,它最初是元代梁王修筑的避暑宫,后改建为寺。由 此沿石级登攀,途经千步崖、吕祖殿、凌霄阁、七圣殿等古迹,穿石壁就可到达著名的古迹 --龙门,低头俯视,下临深渊,削壁千仞,惊险万状,"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 央,"难怪被誉为"滇中第一胜境"。在西山苍松翠柏间,还有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这位 才气洋溢却不幸在日本游泳遇难的音乐家,少年时代曾在西山密林中引吭高歌,死后,他又 在蓊郁的密林里,聆听鸟雀的欢叫。

    3、"古今第一长"

     从西山隔湖相望,有一座著名的大观楼峙立于亭榭绿荫花丛之中。几百年前,这里还是一 片杂草丛生的荒丘,直到明代有个和尚在这里盖了一所茅庵讲经,逐渐出名后,善男信女纷 至沓来,慢慢地形成了一处游览胜地。清康熙年间,云南巡抚王继文修建了大观楼,成为观 赏滇池景物的理想处所。登楼四顾,滇池浩荡,湖上峰青,稻田万顷,渔村聚散,景致极为 辽阔壮观,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登临赋诗,但多为吟风弄月之作。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 翁,一扫他人俗唱,写出了气势豪迈的180字长联,此联一出,"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 为快",大观楼因此愈加名驰遐迩了。此联的上联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 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项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为:

    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 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上联写滇池风物,将滇池之美写得淋漓尽致。下联回顾云南的历史烟云,酣畅洒脱,气势 如云。全联文辞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这副长联具有开创性的功绩,是我国丰富的楹联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此后,学习并创作 长联者,历代不衰,虽有文字更长者,但影响终不及孙髯翁。孙髯翁虽是个诗赋名家,却不 局限在艺术天地,他关心国计民生,敏锐地感受到末代封建王朝危机四伏,大厦将倾的时代 气氛,并将这深刻的感受融铸在这幅长联中,以苍烟落照中的断碣残碑,以萧瑟零落、凄风 苦雨中的自然景物,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必然没落。

     道光年间的云贵总督阮元,嗅到了长联的叛逆气息,为维护清廷反动统治,曾煞费苦心, 将长联所指的最高封建专制头子换成一些地方民族官员,使长联的中心由否定封建统治变为 维护封建统治,根本改变了长联的原意。阮元还利用权势,将他篡改过的长联刊刻悬挂出来 。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阮元一走,孙联又出现在大观楼前。

    二、泸沽湖:世外桃源

    1640年(崇祯十三年),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来到风光秀美的云南丽江。他对仙境般 的泸沽湖十分向往,打算前去观光。他曾向当地土司提出:

    〖HK34〗闻有古冈之胜……在郡东北十余日程,其山有数洞中透,内贮四池,池水各占一 色,皆澄澈异常,自生光彩,池有三峰中峙,独凝雪莹白,此间雪山所不及……故余神往而 思一至也。〖HK〗

    从丽江到泸沽湖,要穿过人迹罕至的层峦叠嶂的绵绵山区,危险异常,当地土司极力劝阻 ,徐霞客终未成行,留下了平生一大憾事。但他生动的描述,曾激起一代代后人对这个高原 湖泊的向往。

    如今的泸沽湖一改往昔难进难出、封闭状态,修筑了公路。从丽江驱车向东北方向疾驶, 穿过华坪、宁蒗两县的险山密林,"倒涵天一碧,横锁树千重"的泸沽湖就呈现在眼前。

    泸沽湖一称左海,又称鲁窟海子、永宁海、落水海子、勒得海,位于云南西北部宁蒗彝族 自治县和四川盐源之间的永宁盆地上,海拔约2685米,是一座高山淡水湖泊,面积近50平方 千米。以湖心为界,西部属云南宁蒗县,东部则属四川盐源县。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又像 一个还在母体中的胚胎。

    "泸沽"系当地摩梭语"落水"之意。在久远的年代,泸沽湖水位较高,湖面更大,湖水 可以从东面的海门桥流出,然后汇入雅砻江。故当地居民把这一现象用来称呼这个湖泊?quot; 泸沽"二字由此而来。至今湖畔仍有"落?quot;村。

    泸沽湖是地质构造下陷而形成的,因此具有独特的高原湖泊风貌,湖弯迂回,烟波百里平 均深度40米,最深处93米,是云南仅次于抚仙湖的第二深水湖泊,湖中盛产各种鱼类,尤以 细鳞裂腹鱼和高山冷水鲤鱼最为出名。由于地处偏僻,泸沽湖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 特别纯净,它的风光具有近乎原始的朴素的美。

    湖的东南部,有一座山梁直伸湖心,像一条凌空飞下的巨龙,在湖中形成一个半岛,将泸 沽湖分为两部分,湖东北有一片沼泽地,长满闲花野草,因湖水漫浸,深处可行船,浅处能 放牧,当地人称之为草海;以南为亮海,如明镜般透明,波光粼粼,清潋幽深。

    银波闪闪的泸沽湖镶嵌在群山苍郁的林海之中,湖水里映出了鲜丽无比的翠玉般的颜色, 水平如镜,天幕似乎沉入了湖底,水光山色,妩媚动人。美丽神秘的泸沽湖,被人誉为"金 沙江畔的一颗绿宝石"。

    泸沽湖周围山峦起伏,东北面是峭拔壁立的肖家火山,高3787米。西北是威踞于湖畔的戛 格山,高3755米。它雄伟高大,状如雄狮,故俗称狮子山。

    在纳西族古老的传说中,这狮子山上有一位"戛木"女神。她不仅容貌动人,而且也和当 地的妇女一样过着"阿注"形式的婚姻生活。她有不少男山神为情侣,四川盐源县境内的男 山神"瓦如卜拉"是长期的"阿注",在永宁境内的"瓦哈"、"则枝"、"阿沙"等男山 神,是她临时的"阿注"。当地居民把她尊为众山之神,主宰着永宁坝子的人口兴衰和农业 丰歉,而且还影响着妇女们的身体健美、婚姻和生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和七月二十五日 ,各村男女,呼群结伴,身穿民族盛装,纷纷来到狮子山祭祀女神,感谢山神的养育之恩。 祭祀女神通常围绕泸沽湖转一圈,俗称"转海"。转海大部分是妇女,还携带孩子,边走边 烧香磕头,转海的队伍只要出了村,就不能半途折回,但可以在途中留宿,转一圈常常得花 两三天时间。有时也有成群结队骑着马来转海的,四川山民左转弯转;云南山民右转弯转。 这种节日,也是摩梭男女交往、物色意中人的好时光。

    在泸沽湖周围居住着蒙、纳西、汉、藏、普米、傈僳、彝等民族。在云南境内以纳西族为 主要民族,谒拇ň衬谠蚴呛霰亓业拇嗣勺逦鳌6嬲广蚬梁锾煜拢稳饲? 来揽胜探奇的是泸沽湖的子孙纳西族,他们自称摩梭族。他们的社会形态和婚姻习俗至今还 保留有母系社会的特征,享有"女儿国"之称。

    "阿注",是纳西族语言,意为亲密的伴侣。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只要相 爱,就结成伴侣,不受婚姻关系的的约束,双方各在母亲家里生产和生活。夜晚,男子到有 阿注关系的女子家中居住,早晨离开,所生子女均由女方抚养,用母姓,双方没有经济上的 往来。这种走婚形式,在时间上可长达数十年,也可短到一天,一旦不合,女子闭门不纳, 男方不再约会女方,"阿注"关系即告结束。在数量上,可与一二人结为"阿注",也可以 与更多的人偶居。与此相适应,其家庭是由血缘为纽带的母系亲属组成,其世袭财产由母系 血统的成员继承,男子的身份是舅父和舅祖父。孩又恢盖祝恢涓浮8九诩彝ド? 中和生产管理上是主宰,享有很高的地位。这种婚姻,使人们可窥见遥远的母系社会的痕迹 。

    如今,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增多,新式婚姻制在泸沽湖畔已普遍受到欢迎, 许多纳西族人建立了一夫一妻家庭。

    在泸沽湖畔,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原始的独木舟,细长形,用整根木头凿成,形似猪 槽。关于猪槽的来历,当地人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泸沽湖是一片肥美的牧场,属土司所有。九个村寨的纳西族人深受土司的 残酷剥削,终年衣食无着。正在饥饿难熬的时候,有一群牧童忽然在村西北的水帘洞,发现 一条特大的鱼,在洞口,只见鱼背,不见头尾。牧童们便从鱼背上割块肉煮来充饥。第二天 ,去看,那被割去的肉又长还了原。再割,再长。于是,牧童天天割鱼当饭吃。

    消息传到了土司那里,这个贪得无厌的土司,想把鱼占为己有,便三番五次派人去拉鱼, 但怎么也拉不出。最后,土司自己套上九头牯牛去拉,硬把那头大鱼拖了出来。谁知,刹那 间汹涌的洪水从岩洞中喷出,顷刻之间就淹没了土地和村庄。只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姑娘急中 生智跳进了猪槽,随波飘泊,死里逃生。从此,人们受到启发,把整段的大树挖空,砍成船 形,入水成舟,称作猪槽船,即如今的独木舟,现已成为泸沽湖畔纳西族捕鱼、运输的主要 工具。

    浩浩荡荡,茫茫苍苍的泸沽湖,真是美妙如画。四周的碧岭青山,好似一圈若隐若现的翠 屏,紧紧围住一汪碧水。湖面的景色,四季各异:春天,白鹤、野鸭在蓝天碧水间飞翔,野 鸭栖息在草丛中产卵;夏日,萍花飘浮湖面,红紫相间;秋来,湖内菱角成熟,秋风阵阵, 满湖飘香;隆冬时节,漫山皆雪,满湖银光。这里,湖水一日也有数变:早晨,碧绿的湖面 ,泛起淡淡的白雾,像一层轻纱,太阳一照,大湖宛如一个镀金盆子;中午,湖面像一面银 镜;黄昏,湖面成了一块翠玉;而在月白风清的晚上,湖水则像秋天的晴空,一片湛蓝。

    泸沽湖,喧嚣人世一方难得的净土,以它那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世所罕见的民族风情, 古朴而神秘的风貌,显扬于万千湖泊之上,成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来源:《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编辑:东子  来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