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廖静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2日 11:53 来源:CCTV.com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廖静文于1943年考入徐悲鸿创立的中国美术学院,做图书管理员,从此开始在徐悲鸿先生身边协助工作。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作为夫人的她与徐悲鸿共同节衣缩食、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她又与徐悲鸿一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的内战,为实现民主、争取和平统一奔走呼吁。1953年,徐悲鸿不幸去世,她的儿女虽然才六岁、七岁,但她毅然决定将徐悲鸿遗作1200余幅、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书画作品1100余幅以及珍贵图书资料上万件全部捐献给国家。1954年,国家在徐悲鸿故居的基础上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1957年,廖静文接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职务至今已近50年。在“ 文化大革命”中,为了使馆藏文物免遭破坏,廖静文冒着危险,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请求国家保护文物——这些徐悲鸿倾毕生经历创作和收藏的作品,很快就得到总理同意,迅速派人将文物迁移到故宫博物院代存。文革结束后,廖静文又不辞辛苦,为恢复重建徐悲鸿纪念馆而奔走,终于使新馆于1983年元月建成开放。

  为了进一步弘扬徐悲鸿艺术,自1985年始,廖静文不顾年老多病,亲自携徐悲鸿遗作到国外(日本、加拿大、印度、前苏联、罗马尼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内30余个大、中城市举办徐悲鸿画展,并多次亲自为观众讲解;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政府、媒体的关注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多年来她为文物保护工作和文物的宣传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她还经常应邀到各大学作报告,宣传徐悲鸿爱国主义精神。还多次通过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向全国电视观众和报纸杂志的广大读者进行宣传。

  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徐悲鸿的作品历经战火,辗转运输,多有损坏;又因“文革”十年未见天日,许多国画霉变、油画颜料脱落等不同程度损坏,为了抢救和尽快修复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廖静文馆长通过她的儿子、曾经留学法国的徐庆平博士请法国卢浮宫修复专家来华,先后修复了20余幅徐悲鸿油画作品,并于2005年徐悲鸿诞辰110周年之际举办了修复成果展,得到了美术界好评。另外,廖静文馆长自80年代末期开始,请裱画大师刘金涛来馆,装裱修复了徐悲鸿国画数十幅、素描三百余幅。为文物保护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廖静文发表了传记文学著作《徐悲鸿一生》,该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后,迅速得到反响。她每天收到大量读者来信,许多读者在来信中表达他们对徐悲鸿先生的敬仰和对作者的感激之情,因为在这本传记中,廖静文忠实地记载了徐悲鸿从一个贫穷的乡村青年,成长为中国近代美术之父的曲折过程和他感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文字优美动人、事迹感人至深,使老、中、青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教益。该书多次再版,发行量达60万册,曾被团中央作为推荐书目,向青年读者推介。2006年4月,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传记文学》栏目改编成广播稿,向全市听众播出。

  几十年来,廖静文作为妻子,为徐悲鸿的艺术事业无私奉献;作为馆长,为纪念馆的建设不遗余力,为保护与合理利用珍贵的文物资源呕心沥血。如今她虽已83岁高龄,仍旧工作在第一线,为年轻一代文物工作者做出了榜样。她在担任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期间,积极参政议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她所提交的提案曾获得优秀提案称誉。

责编:红立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