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王宁贤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2日 09:32 来源:CCTV.com

  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村民

  王宁贤同志生于1953年5月,男,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出身,本人残疾,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住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一组,家有老母、妻及子女共五口人。

  位于陇海铁路北坡塬脚下的眉县杨家村是一块“风水宝地”。解放后,这里曾多次出土了国家级珍贵文物,被称为“西周青铜器之乡”。2003年元月19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眉县杨家村村民王宁贤正在盖新房,邀请了四位村民在村北砖厂北崖距地面十多米高的半坡上取土。下午4时,突然听到“嗵”的一声,发现土层里挖出个鸡蛋大的洞,王宁贤上前趴在洞口往里看,洞内有泛出青光的东西,再细看,看到了几个大铜鼎,和电视上宣传《文物保护法》时的青铜器一模一样。王宁贤断定是一批珍贵文物,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发现了文物,紧张的是怕这事传到其它人知道,害怕发生哄抢。为了保证文物万无一失,王宁贤和其它四人商议:“文物是国家的,要赶快向文物部门报告,这事要保密,不能再让别人知道”。于是用土块将洞口封住,其它四人在距现场30米地方等候,王宁贤的家里有电话,离取土的地方最近,就赶快下崖往家里跑。路上碰上了他弟,弟问“哥你啥事,这幺急的?”他怕走漏风声,就没吭声,三步并着两步往家里跑。查清了县文化馆电话号码后,第一时间向文物部门报告了情况,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市、县文物局同志相继赶到,他和文物部门的同志一道搭梯子,架电灯、开窑口,将文物轻轻地从崖坡的窑中搬出来,连夜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了刻有铭文的西周晚期青铜器27件,被运到安全的地方才放心离去。

  后经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李伯谦等专家鉴定,这批青铜器因其完美造型,特别是有宝贵的长篇记事铭文,有重大的考古价值,被誉为“旷世国宝”,是21世纪重大发现之一,创下了8次中国考古之最。

  王宁贤身为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而且是一位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没有见利忘义,不为其利所动,他虽清楚这些文物的历史考古价值,但他以一个善良、质朴、憨厚的庄稼汉的思维清楚地知道这东西属于国家的,咱不能要,更知道遵守“文物法”保护国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他的保护行为体现了高度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对“文物保护法”的最好宣传。王宁贤护宝的消息传开后,有些自以为“聪明”人不解地问他:“这批文物价值连城,只要你私留一件就够用一辈子,文物交国家后,你不后悔吗?”王宁贤说:“一点也不后悔,文物本来就属于国家的,理应上交才对”,市、县文物部门经常宣传“文物保护法”,违法能的事咱坚决不干,再说,我自小左臂残疾,国家发了“残疾证”,我一辈子没给国家做什幺贡献,这次发现文物及时报告,就当我对国家做点贡献吧!

  王宁贤同志除发现文物、保护国宝外,他坚持自觉当好《文物保护法》义务宣传员,积极同一些破坏倒卖文物的不法分子做斗争。2002年10月的一天里,他发现村前坡上有灯光不停闪动,凭他多年的经验,心想一定是盗墓贼活动了,于是他就立即叫上邻居村民王明锁、张勤辉爬到坡前去查看,盗墓贼见势不妙逃窜了……

  眉县是青铜器之乡,特别是他所在的杨家村还蕴藏着许多文物,为了保护好地下国宝,他还多次建议把杨家村设为“文物保护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王宁贤的护宝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被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会、委员会分别授予“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被宝鸡经贸专修学院等校聘为爱国主义教育辅导员,被评为2003年度杰出文化人物,受到了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市、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责编:红立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