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拜访记忆中的“年”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2日 18:26 来源:CCTV.com

  婴儿降临人间时,双手总是紧紧攥着,仿佛想要握住什么似的……

  已无从知晓自己那双手是从何时开始慢慢摊开,只知道:从伸展开的那一刻起,岁月便一点一点从掌心悄然滑落、静默地离开……,回头忘过去时——人生便有了痕迹……。

  现在,每逢过年,忙碌后总是会有种空荡荡的感觉,“空”是“空”在心底里。于是,一些遥远的、童年中的记忆就走了进来,一杯香气氤氲的清茶间,陪伴自己过着越来越乏“味”的新年:

  准备年货…

  大约在喝完腊八粥后,父母亲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物了。看到曾有人说起中国人的年就是吃喝年,其实并不尽然,父母忙前忙后并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孩子们……。


  腌制咸味食品可能是我们这儿年前最早准备的工作之一了。

  一是因为从选购到完成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再就是腌制过的菜、肉可以一直存放到春天的中后期,省去了不少买菜的时间。所以相对来说特别重要……。这些活,孩子们大都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没事的时候自己就立在大人的身边望着,无聊时便开始想象这些东西的味道了……。别说,自己后来尝试过腌些香肠、鸡、鸭……,可吃起来就是没有小时候那种父母手中带出的诱人香味。过去,春节前后,常常下雪,为了把菜腌透,父母亲总是把被冷风吹得红红的双手伸进腌菜的缸里上下翻弄整理着。年前的那些日子,家家户户屋檐下会用细麻绳吊起快腌好的肉制品,阳光下,年的味道慢慢渗透了出来……。

  记得自己能帮忙的活,就是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去排队的时候。那时,许多年货都是凭票供应的:像粉丝、鸡蛋、海鱼……。天很冷,可站在长长的队伍里并不觉得,因为想着此时此刻可以帮助父亲做些事了。嗯,真的有些开心。

  蒸年糕,蒸包子和馒头是接下来的事情。年糕因为谐音“年高”,我们这也有蒸“发糕”的,其实都是寄寓新年发财、步步高升的意思。

  十样菜是南京每家年夜饭中必备的一道菜,顾名思义,是因为里边总共会有十个蔬菜放在一起去炒熟。其间的寓意也很简单:十全十美……,非常的清爽,可口。里边有木耳、千张、金针菜、香菇、豆芽、香干、腌菜、芹菜、菠菜、雪菜……虽然都是蔬菜,但费工费时,想一想,那么冷的天里,菜买回来后先要洗干净,然后切成丝,再炒熟后拌在一起,十样菜用碗是装不下的,一般都是用脸盆来盛……。直到现在,父母每年都还会帮我们炒上几盘送过来……吃起来,真的就像有童年的味道掺在里边。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尧舜时代我国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扫尘,直白点说就是大扫除。是的,一年忙到头,该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收拾得洁净些过年。帮不上忙的时候,父母只会让我们边上呆着,等到上学懂了点事后才会在过年前给我们兄妹几个派些简单的任务:擦窗户、抹桌子、整理自己的物品……。那时,楼房很少,有的话,最多两、叄层高,家里住在一个很大的杂院里,一到年关将近时小伙伴们就不能聚在一起耍了,要不呆在父母身边、要不就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杂事。扫尘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危险,但父母还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诫着:小心点、小心点……。如今,父母年岁大了,可自己却难得在年前回家帮父母去扫尘……。父母此时总会说:“你们事多,去忙你们的吧”,并不会埋怨什么。

  那首“常回家看看……”好像都会哼唱几句,可现实又怎样呢?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这是过年前一个最为轻松的活儿,一般都是在年三十的中午,饭后,父亲便带着我们在门边、窗户上、墙上……四处张贴起门联、窗联和“漂亮”的年画来,那些年画在现在孩子眼里可能很“土”,但自己却非常喜欢那种风格的画片,简洁、质朴……。等家里忙的差不多的时候,二十八、九的样子,父母便会领着我们去新华书店里挑选起对联来。我仰着脑袋,看着系在绳上标上号的红纸条,去读上面不明白意思的字和句子。只记得此时的书店里,四处飘着墨的淡香。

  父亲在帖门联的时候,我们便会在后边叫喊着:歪了、向左一些、好了……。门联帖上后,便预示着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最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一副对联应该是: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当时人家门上,帖的最多的门联似乎就是这一对了。

  新衣…

  记得曾发过的帖子里说过:有钱没钱,总得穿件“新衣”过年……。是的,那时令孩子开心的一件事就是能在过新年时穿上件新的衣服。“新”与“旧”对孩子来说,概念好像不是很清晰,只要是自己没穿过的,不破、不脏的就是“新”。所以南京这边有句话叫做: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那时代中,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孩子多的家庭里到过年要想每个孩子一件新衣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按照出生的先后来分配衣服……。对于孩子,做件新衣服过年真是开心的了不得,年三十的晚上,父母就会把新衣服从立柜中拿出来,放在我睡觉的床边,并对我说:明天起来就穿这套……。兴奋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常常会一等父母离开房间,就会蹦下床去试穿新年的新衣裳。

  一件新衣会陪着自己从初一一直穿到十五以后。因为顽皮,所以新衣常常没过几天就会染上油渍或是东奔西颠的缘故变得皱皱的,只好临睡前脱下用湿毛巾擦拭后,叠得整整齐齐,然后放在枕头下……。等到实在看不下去那份脏乱时,才在父母的“呵斥”声中依依不舍的脱下身扔进水盆里。

  压岁钱…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记得最清楚的事,就是去扬州的外公那边“讨”要压岁钱的时候了:年夜饭后,外公端坐在旧时的红木工太师椅上,孩子们按辈分依次上前叩头请安……,然后起身,欢天喜地地从外公手中去接红纸包和几样糕点。堂物一角挂着的红彤彤灯笼里不时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祖辈们归土后,亲戚们在过年时便极少能聚合在一起……。

  无奈的岁月里有时总能听见令人叹息的歌。

  小时候,父母给自己的压岁钱都是特意在单位上换来的,崭新崭新。自己不舍得折叠,上街时除非碰上特别眼谗的东西外,一般是不去乱花。所以许多次过完年后,压岁钱还会静静地被藏在抽屉里……。不记得是不是因为上学懂事的原因,反正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钱是来之不易的东西。

  自己工作后的两年,父母便不给自己压岁钱了,想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长大了的缘故吧……。

  年夜饭…

  吃年夜饭应该是在给压岁钱之前。

  那实际上是中国人传统新年来临前最后一顿最丰盛的晚餐,不管身在何方天涯的游子都会星夜兼程的策马千里赶回故乡,去守这365天中的一夜。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最难解的一个团圆心结。飘溢着岁末香气的饭桌上,家人的脸庞上都会充满着喜庆欢乐的色彩,一年了,不管收获如何,毕竟聚在了一块,此时此刻,所有的辛劳、所有的恩怨统统化为尘埃飞扬而去,年夜,快乐与烟花同时绽放。

  开席前燃放爆竹是习俗。我捂着耳朵躲闪着,却不忍闭上双眼,我要看那一点星火后的瞬间,那份美丽在天空变成了永恒。散落的烟花里,寂寞与孤独也随风散去……。

  平时不甚酒力的父母都在这会互相举杯祝福:祝福来年、祝福自己的孩子们平安、幸福……。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是的,除夕夜过了,迎春花也就要开了,漫山遍野地……。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家中有电视的时候好像自己刚读了初中。没有电视的除夕夜自己是否守候过“年”只到天明已不记得。那时大杂院里很少有人家有电视,有台公家的电视会常出些毛病,不过只要能有些模糊的图像也满足了。……许孩子早早聚拢在跟前,听着不甚懂的故事,看着不甚明白的表情……,大人们笑的时候,孩子们也放开声音附和着。

  孩子们能熬过深夜的几乎没有,夜半三惊醒来时,会见到父母在昏黄的灯下交谈着的剪影……。守岁,好像只是父母的事,与孩子们无关。如果有一年除夕夜梦醒时,父母不在了身边,谁会为自己守岁??

  后来,有了电视,基本上每年除夕都有了守岁的习惯;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守岁,怕也还是学着父母的样子—为自己的孩子。

  新年到…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年”本是一个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在“年”到来时,人们要打锣、敲鼓、舞狮、放爆竹,把“年”这个怪兽吓走……。

  除夕夜,睡不着的人,醒的也早。

  自己从梦中醒来时父母已经开门燃放完了爆竹,白雪覆盖的地上散落着红艳艳的纸屑,白雪红屑相互映衬着,仿佛父母一年的心血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落了地……。

  其实过去了的一切都很平淡,但却充满着温馨;

  童年,再也无法拥抱的时光;童年时的新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岁月总是这般,走出掌心,又溜进了记忆………。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fsss】或CCTV.com国家地理论坛版主信箱。

责编:陈玥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相关链接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