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叙述人生故事 寻找历史印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6日 13:50 来源:CCTV.com

  当年在《话说长江》中出现的一个平凡可爱的面孔,如今是否已被刻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那些曾在长江边过着宁静平凡的生活的人们,现在是否依然活的自然安逸?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摄制组发起的“真情寻找”活动,找到了20年前出现在镜头前的葛洲坝船闸控制室工作人员李秋菊。目前,记者专程赶到湖北采访了李秋菊。

  “人这一辈子过得好快,转眼间24年过去了,我觉得《话说长江》的播出还是昨天的事,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葛洲坝,没有离开过宜昌,没有离开过三峡,我的青春都交给了长江。”曾经工作在葛洲坝2号船闸控制室的李秋菊感慨万千地说。这么多年过去,长江就像一所收藏了所有人记忆的老房子,默默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搬进,生活,离开……


1978的李秋菊(左)现在的李秋菊(右)

  “我们可以说是第一代船闸人。1978年,我和妹妹一起从海南被招到了330船闸筹备处。当年长江是没有船闸的,我们就在运河学习关于船闸的技术知识,之后就一直在葛洲坝2号船闸控制室工作。1981年《话说长江》剧组来我们控制室拍摄,因为当时葛洲坝刚刚建成不久,来采访报道的媒体特别多,所以我当时也很随意。后来《话说长江》播出的时候,我们全家都一起看了。但是那个时候说真的,没有特别大的感觉。反倒是现在看到,感触特别大。我直到95年才离开2号船闸控制室去了机关工作。”李秋菊停了很久,似乎被一些东西哽住了。

  每当人们离开旧居,搬进新家的欣喜过去后,便开始发现自己似乎遗落了一些东西在老房子,慢慢的,我们开始寻找那些留在身后又不确定的东西。那种不安,促使我们回忆,让我们寻找关于过去的美好片段。那些快乐的,悲伤的细节,刹那间变得鲜活起来。于是剥落的旧日历,随着《再说长江》再次一张张回到斑驳的墙面上。

  “现在儿子都21岁了……有天我在网上浏览《再说长江》的网站,突然看到了一组关于葛洲坝建设者的照片,我就好奇的点开了,结果竟然看到了自己的照片。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感觉到我对2号船闸控制室,对葛洲坝,对长江的感情真的抹不去……”

  “我问儿子,这张照片像妈妈吗?儿子说一点都不像。可我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个24岁,工作在2号船闸控制室的姑娘。我翻出《话说长江》的DVD,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后来同事打通了《再说长江》摄制组的电话,我知道了,那真的是我。” 每当回到长江的门前,熟悉的江水味夹杂着潮湿的回忆迎面拥抱归来的游子时,他们还是当初纯真稚气的孩子,站在老房子门前,寻找不远处那些散落在草丛各处关于长江晶莹剃透的记忆。

  李秋菊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们全家过年的时候在江边照的。我1983年结了婚,27年了,我们全家都一直没有离开过宜昌,我也去过很多城市,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宜昌好。而且我们全家人都在葛洲坝工作,我爸爸78年转业过来,我妹妹到现在还在葛洲坝2号船闸控制室,我爱人也和我在一个单位。不过,当年工作在2号船闸控制室的人现在都差不多改行或者内退了,只有几个人还一直留在这里工作。”

  当记者提到20多年后的《再说长江》时,李秋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当我看到《再说长江》的时候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一直生活在长江边,从没有离开过,所以特别关注这个节目。我经常登陆《再说长江》的网站,关注《真情寻找》的进展。当然,我也很关注长江边上其他城市的发展。葛洲坝给宜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作为建设者,我很自豪。”

  “说真的,我哪里都不想去了,因为我的家就在宜昌,在长江边。”

  (CCTV《再说长江》摄制组供稿)

责编:陈玥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